我也谈家禽大肠杆菌病多发的原因
近年来,家禽大肠杆菌病在国内大多数养殖场中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很多地方已呈爆发性流行的趋势,严重威胁着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 禽大肠杆菌病多发的原因分析
1.1 病原学
1.1.1 血清型众多,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优势血清群
禽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为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其血清型极多,有文献报道,菌体抗原(O)171种,荚膜抗原(K)103种,鞭毛抗原(H)56种,这些抗原可组合成大量抗原性不同的血清型。刘秀梵等从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分离出440株禽源性大肠杆菌,经鉴定有60个血清型之多,而且不同地区的优势血清群差异很大,且与国外报道的优势血清群为O1、O2、O35、O78并不完全相一致。国外家禽大肠杆菌病主要是由这4种血清型所致,很少分离到其他致病性血清型,而国内不同地区都有其独立的优势血清群,就是在同一地区不同养殖场血清型相差也较大,甚至在同一鸡场同一鸡群可以存在多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的抗原交叉保护力较弱,不可能制备一种覆盖所有血清型的超广谱疫苗。我国不同地区的优势血清群的差异也不能像国外那样通过开发包括优势血清群抗原的疫苗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因此,家禽大肠杆菌疫苗在我国应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1.1.2 家禽大肠杆菌耐药性严重
目前我国家禽大肠杆菌耐药性严重而复杂,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都已经产生耐药性。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对其收藏50年代到90年代的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50年代分离的菌株基本上不存在耐药性问题,60年代耐药谱也较窄,在15种目前常用的抗生素中仅对链霉素和四环素产生耐药性,而且耐药性仅为20%,从70年代起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迅速增长,并出现多重耐药的菌株,80、90年代分离菌株多为多耐药菌株,90年代分离菌株有87%可同时耐5种以上的抗菌素。
在我国目前的家禽养殖环境、养殖方式和技术水平上,家禽大肠杆菌耐药性产生的速度极快,在山东地区对盐酸环丙沙星进行连续三年的耐药性调查发现,1996年盐酸环丙沙星治疗大肠杆菌的有效率为100%,1997年为63.7%,而1998年降低到33.3%。药物使用周期的缩短必然使药物成本增加,并间接转移到养殖用户,使大肠杆菌病的防治费用增加,养殖效益下降。
由于养殖规模、养殖历史、饲养水平和用药习惯的不同,不同地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差异也较大,山东、广东规模化肉鸡养殖较早,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明显强于河南和新疆地区,而且各地都有其独特的药敏谱。
1.2 家禽的解剖结构特点
大肠杆菌为人和动物的肠道菌,在人和家畜中,大肠杆菌的感染途径主要通过肠道。研究发现,家禽大肠杆菌感染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鸡的呼吸系统解剖结构较特殊,除肺外还具有气囊;气囊共9个,与肺相通,气囊又广泛的分布在鸡的胸腔和腹腔中,家禽的胸腔和腹腔没有横隔膜相隔而相互连通。因此,鸡呼吸系统的这种结构成了大肠杆菌感染的极便利的通路,大肠杆菌一旦突破呼吸道的粘膜屏障,会迅速通过气囊进入胸腔和腹腔,感染内部脏器,常在临床上表现为心包炎和肝周炎。
1.3 环境因素和传播途径
大肠杆菌广泛地存在自然界中,在人类公共卫生中是重点防御的一类病原,而在畜牧业生产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却往往被忽视。鸡舍内及其周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极易污染饲料、饮水和器具,带菌鸡通过呼吸道和粪便排毒形成鸡舍内大肠杆菌强大的污染源。某规模化种鸡场曾进行过实验,对鸡舍进行严格消毒后,在地面没分离到细菌的情况下,让鸡群自由饮用含有消毒液的饮水,在空气中却依然分离到大量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其中致病性占94%,强致病性占40% 。由此可以看出鸡舍及其周围环境中长期存在大量致病性大肠杆菌,使鸡群时刻处于大肠杆菌感染威胁之下,这也会导致大肠杆菌的反复感染。
目前一般按照致病力将大肠杆菌划分为致病性大肠杆菌(高度致病性、中度致病性、低致病性)、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条件性致病大肠杆菌三种类型。强致病性的菌株可直接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机体,借助菌毛的吸附完成定值,随后不断增殖随血液侵入机体组织,导致机体发病。条件性致病大肠杆菌为家禽肠道和上呼吸道的常在菌,在正常情况下家禽的防御系统(主要是机体粘膜屏障系统和免疫系统以及体内有益菌群的抑制)足以能够抵御这些常在菌的自然感染,但是一旦家禽的防御系统受到破坏,常在致病性大肠杆菌就会乘机侵入机体内,引起家禽发病。
1.4 继发感染
有调查显示,继发性感染是家禽爆发大肠杆菌的主要原因,占大肠杆菌病的56%,促使家禽对大肠杆菌敏感的因素很多,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以及环境、营养导致的免疫防御系统结构和功能受损等,就目前国内的具体情况而言,引起家禽对大肠杆菌最敏感最常见的因素主要是病毒性感染,尤其是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中的一些强毒株可迅速引起鸡只死亡,往往来不及引起大肠杆菌感染,而那些非高致病力毒株临床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发现,但其会破坏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屏障系统的完整性,从而为大肠杆菌病的入侵开辟了门户。另外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如法氏囊病可使家禽的免疫系统出现损伤,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因而对大肠杆菌的抵抗力也下降。目前人们为了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选用的毒株越来越强,病毒在机体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中复制时也必将损伤细胞,虽然这种损伤较轻微,也加剧了大肠杆菌病的感染机会,这是目前许多鸡场在接种疫苗后易爆发大肠杆菌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1.5垂直性感染
研究发现正常母鸡所产蛋的0.5%-6%含有大肠杆菌,人工感染的母鸡所产的蛋中含大肠杆菌高达26%。鸡蛋被粪便污染被认为是重要的感染来源,其它来源可能是卵巢炎和输卵管炎。致病性大肠杆菌在新孵出的雏鸡消化道中出现率比孵出这些雏鸡的鸡蛋要高的多,说明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孵化以后迅速传播,导致雏鸡大量死亡以及出现带菌的弱雏,从而在饲养的第一天起大肠杆菌便潜伏在鸡群中,给控制带来极大的困难。
1.6 免疫抑制性疾病影响
我国家禽免疫抑制性病毒疾病感染非常普遍,哈尔滨兽药研究所对历年来保存的血清进行鸡传染性贫血检测发现,40%~80%的血清样品反应呈阳性,中国农业大学对30多个鸡群的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调查表明,有48%的鸡群抗体反应呈阳性,免疫抑制性疾病会造成家禽机体整个防御系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局部免疫)受损,从而导致家禽无法抵御大肠杆菌的入侵。
2 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策略
2.1 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及时清扫鸡舍内的粪便,保持良好的通风,可大大降低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定期对鸡舍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是防治大肠杆菌病的有效措施,可用一些醛类、双链季铵盐、碘类等刺激性较轻消毒剂进行定期带鸡喷雾消毒,用2%-3%的火碱水进行鸡舍周围地面消毒。饮水是大肠杆菌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在水中加入醛类、双链季铵盐、碘类等刺激性较轻消毒剂能保证水质的清洁,鸡舍内的器具定期用醛类、双链季铵盐、碘类等刺激性较轻消毒剂洗刷洗消毒可极大地减少大肠杆菌的感染机会。
2.2 加强环境控制
提高饲养水平以减少应激。注意保持鸡舍内温度、湿度,通风的适宜,尽量减少应激。在应激前后,在饮水中加入抗应激药物可缓解应激症状,增强机体对大肠杆菌的抵抗力。
2.3 净化鸡群内环境
应从管理严格、无大肠杆菌病史、正规的种鸡场进雏鸡,要及时淘汰弱残雏,为清除经蛋传播到雏鸡体内的大肠杆菌,可在2-5日龄用好点的大肠杆菌药饮水3-5天,可有效地消除雏鸡体内经蛋传染的大肠杆菌病原菌,对防治大肠杆菌病的原发性感染起到了关键作用。
2.4 加强病毒性疾病的预防
减少继发感染 加强免疫工作,防治病毒性疾病发生而继发大肠杆菌病。在免疫接种时应选用正规生物公司生产的疫苗以减轻疫苗反应,从而降低大肠杆菌的入侵机会。
2.5 选择适宜药物
大肠杆菌主要经呼吸道感染,而且耐药菌株广泛存在,所以针对性的选择一种吸收好,无耐药性的抗菌素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目前我地区用头孢丙烯钠、阿米卡星、加替沙星、痢菌净。这4样搭配治疗大肠杆菌效果很好。
顶了
辛苦了!!!!
有分析有对策 好帖 辛苦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