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3批小结兼谈低温季节环控细节
这批鸡前天出完的 ,成活率尚可,体重不理想,有仨棚没过五斤。这几天陪着冲洗队冲棚,每天都在思考需要改善的地方。这是我全部改造后的第一批鸡,虽有收获,但更多的是不足。一、改造比较仓促,设备安装细节存在很多问题(行车笼具出粪系统等都存在较多细节问题),一边养一边维修会造成鸡群不同程度各种类型的应激,这是那仨棚(五栋七栋行车掉螺丝脱轨一开始没注意到,耽误了几次料,一次就是一千斤肉啊!)体重不理想的一方面原因。简易笼养与网养地养相比,细活零碎活多很多,每个棚好几千螺丝和无数焊接点,每一个细节问题都有可能给鸡宝宝制造麻烦,尤其是行车和出粪带。这批我因此受过不少冤枉累,以为自己安装时已经看得够仔细了,事实是六十四下里不对付。
二、上鸡前准备不足,因为时间紧,上鸡前只简单打扫了一下卫生,没挤出时间冲洗更没来得及消毒。尽管鸡群没出大问题,但是老棚污染的存在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成本浪费(控制感染的药费是主要成本)。
三、对人员的培训做的不到位(包括自己),每天的工作计划不够明确,天天忙得焦头烂额(出粪维修教工人干活)。干活别扭事实上都是因为准备不充分和想得过于简单了。
四、关于低温季节的环控,这个随后会细谈,在这先讨论几点不成熟的认知:1.单从鸡的需求来说,笼养勤出粪(后期每天至少两次),只要通风不低于理论最小通风量的三分之一,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都不会超标。但是不超标不等于对鸡宝宝们就是安全的,矮细长鸡舍需要用通风来平衡各种环控要素(包括局部的小环境差异),仅仅出于节能和满足鸡的基本需求为目的的通风思路是需要反思的。2.湿度好控了些,但是对设备和鸡群都公平的湿度条件是需要反复摸索的。3.粉尘比较愁人,短期看似没多大危害,但是不关注不重视早晚会跑偏。4.简易笼养局部环境想一碗水端平照顾到所有细节是很难的,但是可以让所有鸡只都安全的平衡点是要反复记录环控细节来找的,这是最重要的细活。5.通风管通风看似安全,但是比起侧窗,想用好得比用侧窗通风一毫米一毫米调整这样说起来有些较真的细活还得细。这玩意毕竟是土办法,有时也很烦人(我地处林场,稍不留意,通风管就是麻雀过冬最好的窝。),但是用好了还是挺爽的。不过这个要考虑的细节太多了,以后我的认知成熟了会详细和大家讨论的。
简简单单先写这么点吧!算是给大家长久以来对我的关心一个交代!
单用通风窗好,还是通风管加窗好一些,,哪个好操作,没看明白。
张彭蒲南 发表于 2018-1-15 21: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单用通风窗好,还是通风管加窗好一些,,哪个好操作,没看明白。
这个真没法说哪个好?俺都有,各有利弊,俺前期用通风管,后期通风管加侧窗。
冬季通风管设计合理,也要合理调控。如北风较大时段,北侧的通风管口要调小一些。 张彭蒲南 发表于 2018-1-15 21: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单用通风窗好,还是通风管加窗好一些,,哪个好操作,没看明白。
我加通风管是因为改笼养养鸡多了,原有的进风小窗不够用,加窗户施工有难度,所以加了够匹配一个变频风机的通风管,用了在低温季节和前期辅助环控。
大海波涛 发表于 2018-1-15 22: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冬季通风管设计合理,也要合理调控。如北风较大时段,北侧的通风管口要调小一些。
谢谢您的分享!
农民王志刚 发表于 2018-1-15 22: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加通风管是因为改笼养养鸡多了,原有的进风小窗不够用,加窗户施工有难度,所以加了够匹配一个变频风机 ...
谢谢王老师的解答。
谢谢分享。这批鸡不好养啊:'( 大海波涛 发表于 2018-1-15 22: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冬季通风管设计合理,也要合理调控。如北风较大时段,北侧的通风管口要调小一些。
不用,外边加弯头不受风向影响。
总结得不错,这就是所谓的养到老学到老。 养鸡设备表面上高大上,实际上小毛病不断,一边用一边修很正常
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志刚老师总结就是细致!
谢谢分享 总结的挺不错的 边干边学,感谢楼主分享宝贵经验!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