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精神 发表于 2017-12-21 14:00:01

维生素水平与种禽繁殖性能

某些维生素不足或缺乏,是导致种蛋受精率低下、影响孵化率和健雏率的主要原因,也影响种禽产蛋率。种禽在产蛋期发现产蛋量不减少,而受精率、孵化率达不到正常指标,则可怀疑由维生素缺乏引起。

1、维生素A

维生素A缺乏,不仅导致产蛋率降低,还会降低孵化率。胚胎缺乏维生素A时,胚胎异位的发生率提高,循环系统发育异常。胚胎可能在孵化期第一周内死亡,或可存活到孵化期结束但无力出壳,或者虽然可以出壳但会很快死亡。当产蛋母禽日粮缺乏维生素A时,1周龄左右的雏禽就会出现维生素A缺乏症。雏鸭1-14日龄即出现症状,主要原因是种鸭产蛋期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从而造成初生雏鸭活力不足,生长发育停滞、体质渐进性消瘦、羽毛蓬松无光泽、喙和脚蹼颜色变淡。检测发现,健雏比弱雏肝脏中维生素A的含量能高3倍以上,维生素D和E在2倍左右。雏鸭肝脏和卵黄VA、VE含量:健雏>白毛雏>弱雏,种蛋中的含量也与此相应。


2、维生素E


随着维生素E补充添加量的增加,卵泡发育情况和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初生重、健雏率随之提高。种母禽补充维生素E可以通过促进种蛋蛋黄中的维生素E沉积,提高种蛋受精率、孵化率等繁殖性能;通过促进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减少其凋亡,从而降低卵泡闭锁率,提高母禽产蛋性能和繁殖性能。VE缺乏,1~3天胚胎早期死亡,可见脑软化和渗出性素质。雏禽需要较高的VE,需要通过种禽转化给它。


3、维生素D


母禽体内储存量不足时,导致雏禽发育迟缓和软骨症,表现育雏期瘫痪和生长期腿病。通常伴有蛋壳品质降低。


4、生物素


已知生物素是保持胚胎正常发育及孵化率所必须的,蛋内缺乏生物素会导致孵化的第一、第三周的死胚率有所增加。外补充生物素可解决蛋内缺乏问题。但是,日粮中生物素不足或缺乏,将导致孵化前5天或17天后的死亡高峰有所增加,软骨营养障碍或短肢,短骨及鹦鹉喙等。


5、叶酸

补充添加叶酸可提高蛋重及出壳重,同时种蛋贮存期延长会导致胚胎缺乏叶酸。叶酸缺乏或不足可导致胚胎发育畸形甚至死亡。


6、硫胺素(B1)


出现两个阶段性胚胎死亡,一个在早期,一个在19~21天。


7、核黄素(B2)


胚胎正常,孵化率显著降低,9~14或17~21天胚胎大量死亡。


8、维生素B12




对产蛋量影响较大。缺乏,产蛋量下降,蛋小,孵化率降低,胚出血、水肿,孵化中期后死胚增多,孵出的雏禽死亡率增加。


9、左旋肉碱


会帮助长链脂肪酸来回穿透线粒体膜,以便其能够代谢和转换成能量。现用的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中长链脂肪酸居多,如果没有左旋肉碱,这些脂肪酸的输送将受到阻碍并因此影响能量代谢。左旋肉碱有很强的代谢除脂功能,可预防脂肪肝,提高肝功能和免疫功能;减少饲料消耗,提高产蛋率、提高产蛋过程中的耐受力;促使维生素、氨基酸等在体内有效的吸收利用,增强免疫力及活力;减缓机体的衰老过程,延长种禽“青春期”;左旋肉碱极显著提高精液量、精子活力、精子密度和有效精子数,延长精子寿命、提高受精率。能提高种蛋的孵化率和健雏率,降低初生雏的死亡率。仅凭日粮原料中的左旋肉碱已远远不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只有依靠外源性补充,才能发挥种禽的生产潜力。


10、维生素在不同条件下需求量不同


①高抗原条件下,维生素需求量水平更高,较NRC推荐量,日常实践中脂溶性维生素添加量约为其5~8倍,水溶性维生素约为2~4倍;②应激条件下,维生素的添加水平和使用方案也需调整;③母源维生素对后代肉禽生产性能的直接影响阶段为0~21日龄;④种禽的日粮基础上补加维生素B12、B2、叶酸和生物素,利于种禽脾脏的发育;⑤25-羟基维生素D3,不仅提高种禽的繁殖性能,还有益于提高后代胫骨钙磷的沉积。
补充维生素对于产蛋高峰期之后的种鸭(45周龄后受精率低)有特殊意义:提高种禽受精率,降低弱精率、死精率、毛蛋率、同时可以降低种禽后期死淘率。





又一村 发表于 2017-12-21 15:42:58

谢谢分享

剪刀客 发表于 2017-12-21 18:52:38

样样都重要,平衡最关键。

心愿 发表于 2017-12-21 21:15:11

谢谢分享!学无止境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维生素水平与种禽繁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