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j 发表于 2009-5-12 22:48:54

肾肿有花斑状,心肝处有石灰渣状白点 怎样治疗

现有肉鸡3500只 19天病死鸡剖检肾肿有花斑状,心肝处有石灰渣状白点 怎样治疗

王日田 发表于 2009-5-12 22:50:54

可能是沙门氏菌造成的。但楼主首先要通肾,否则会出现代谢紊乱,造成死亡

兽医小王 发表于 2009-5-12 22:56:37

大群症状怎样,

怀疑传支或痛风,减低饲料蛋白,通肾宣肺,抗病毒,防继发感染

zhaoshuai 发表于 2009-5-12 23:00:15

建议:发表的时候最好是带有图片这样可以更好的去判断,你说的太笼统不详细
如果每天的死亡率在百分之0.5---1之间的话要考虑现在山东部分地区流行的流感(H5变异性毒株)。最好做个细菌的分离(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主在选用药)

slj 发表于 2009-5-12 23:05:40

同意2楼
用小苏打通肾多大量好

恋梅 发表于 2009-5-12 23:07:15

通肾吧 我的蛋鸡也是4.1号的鸡第17天的肾传支,4.25号的蛋鸡第9天也的肾传支以前都没得,气杀我也,14天的法氏囊也没做,今天发先法氏囊不对劲真是晕呀,现在的鸡实在是难养!~ :L

兽医小王 发表于 2009-5-12 23:49:43

回 4楼(slj) 的帖子

千分之2-3.注意3楼说的流感,我们这也有发生了。大群拉稀,很多肾脏如通风状。

燕子好可爱 发表于 2009-5-13 06:07:08

引用第4楼slj于2009-05-12 23:05发表的:
同意2楼
用小苏打通肾多大量好

大夫也疯狂 发表于 2009-5-13 06:21:23

痛风,不一定是饲料蛋白高,饲料霉菌毒素超标也会影响肾脏代谢,出现痛风症状,保肝通肾

浦强 发表于 2009-5-13 06:47:55

有可能是 :o:o:o:o:o:o

djijiehao 发表于 2009-5-13 07:17:09

怀疑传支或痛风,加大通肾力度

xmyb007 发表于 2009-5-13 07:18:44

济南及周围现阶段流行肾传支。保肝通肾,抗病毒,防继发感染。

与你同行 发表于 2009-5-13 07:58:19

拉稀吗? http://rs.phpwind.net/E___4241ZHYXPWFG.gif

肖树成 发表于 2009-5-13 09:03:34

100水加1斤小苏打全天自由饮用

风1119 发表于 2009-5-13 09:30:10

一、肾脏出现肿胀及花斑病变的疾病
引起鸡肾脏疾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可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大因素。
传染性因素:
4.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该病最早称“禽肾变病”,后来在 1970 年的世界禽病会议上,才更名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该病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病毒(IBDV)引起,IBDV 首先侵害法氏囊,其次侵害      肾脏、脾脏。患鸡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呆立、翅膀下垂、腹泻、排白色石灰水样粪便。剖检除发现法氏囊病特有症状外,肾脏主要表现为肿大、苍白、小叶灰白色、有尿酸盐沉积。
4.1.2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K- IB) 本病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嗜肾毒株引起。发病时,除表现呼吸道症状外,临床上常表现为:病鸡拥挤、厌食、排白色粪便,多发于 15~40 日龄的雏鸡,死亡率高达 40%。剖检可见:肾脏肿大、苍白;肾小管和输尿管扩张,内充满尿酸盐;肾表现为花斑肾,本病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易混淆,后者法氏囊肿大出血,胸肌和腿肌有针尖状出血。该病流行地区广泛,传播较快,各地均有见,一般在冬春季节易引起流行,是危害雏鸡和育成鸡的一种重要传染病。
4.1.3 鸡马立克氏病(MD) 本病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内脏型马立克氏病可侵害肾脏组织引起肾间质内淋巴细胞增生,造成肾脏结节性肿瘤,并使肾脏肿胀,逐渐引起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及破坏肾脏的生理功能。
4.1.4 鸡传染性肾炎(AN) 该病由肠道病毒属的一种小 RNA病毒引起,主要侵害雏鸡肾脏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般表现为亚临床症状,但1 日龄鸡感染后可造成生长发育受阻。感染后 2 周的鸡可见到肾病变,表现皮质出现坏死灶,以后肉眼
病变逐渐减弱直到消失,此外,由于肾脏排泄尿酸盐功能障碍或丧失,在其他内脏器官,如心、肝、肠系膜、腹膜等表面沉积大量粉末样的尿酸盐结晶,使这些器官呈现白色。
4.1.5 鸡白痢 因患鸡有“下白色痢”而得名。病原为白痢沙门氏菌,此病主要危害 4 周龄以下雏鸡以及育成鸡,死亡率高。患鸡常出现扎堆、瞌睡、两翅下垂、无食欲,排粪时有尖叫声、肛门周围有一层白色粪便附着等现象。剖检时可见:肾脏呈暗红色充血或苍白色贫血,肿大并有实质性病变,肝脏有灰白色结节。
4.1.6 螺旋体病 本病是一种由蜱传播的、容易反复发生的传染病,其病原是螺旋体科鹅色柔氏螺旋体。虽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温暖季节多发,一般潜伏期为 3~10d,死亡率可达 20%~70%。感染后的鸡表现为脾肿大,肝肿大且表面有出血点或坏死点。肾脏肿大而苍白,输尿管中有尿酸盐沉积,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点。确诊要用姬姆萨氏染色血液涂片在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下检查病原的存在。
4.1.7 住白细胞原虫病 本病的病原为卡氏白细胞原虫、沙氏白细胞原虫,在我国以这两种为主。住白细胞原虫的生活史由三个阶段组成,孢子生殖在昆虫体内,裂殖生殖在宿主组织细胞里,配子生殖在宿主红细胞或白细胞里。危害最严重的是卡氏住白细胞的裂殖生殖体。感染鸡表现为精神不振,鸡冠苍白,腹泻。剖检时可见全身皮下出血,胸肌及腿肌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肺出血,肾脏广泛性出血,严重者肾包膜下可见凝血块,肌肉、肝、脾常见白色小结节。
4.1.8 其他一些引起鸡肾脏疾病的病原性因素 禽流感可引起肾脏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可通过创伤、溃烂处或炎症部位侵入血液中,发生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直接损伤肾脏,引起肾脏肿胀、出血、坏死等病变;球虫病可引起部分雏鸡或中大鸡出现肾肿大、充血或尿酸盐沉积等肾脏病变;组织滴虫病以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也可引起肾脏病变,出现白色圆形坏死区。
非传染性因素
4.2.1 长期饲喂高蛋白饲料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于一些散养户,集约化饲养中较为少见。由于养殖者一味地追求高产、高效益,而不遵循科学的饲养方式,长期饲喂高蛋白饲料,如鱼粉、肉骨粉、动物内脏及大豆粉等,结果适得其反,不但浪费了饲料,提高了饲料成本,同时也使鸡的肾脏负担加重,不能及时排出过多的尿酸等废物,而过多的尿酸就会以尿酸盐的形式沉积于肾脏或其他器官,引起鸡“痛风症”。剖检可见肝、胃、肠袢表面有抛撒的石灰样白色物质沉积,偶尔见到呈蚊帐网样的白色石灰样沉积物;肾肿大,严重褪色,由于肾小叶的上皮性泌尿小管内沉积大量尿酸盐,使肾脏外观呈典型槟榔状;输尿管内有大量的尿酸盐结晶,有时见到粒状坚硬的结晶颗粒;脏器的其他部位无明显肉眼病变。
4.2.2 饲料中钙或镁的含量过高或钙磷比例失调 就现在市售的配合饲料成分来看,很难说有钙含量低的,大多是钙含量相当高。若饲料中钙含量过高或钙磷比例增大,就会促进血钙升高。钙盐沉积于输尿管内引起肾病变;高镁也极易在鸡体内形成难溶性镁盐,并逐渐沉积到肾脏内,引起肾脏损伤或功能障碍。
    4.2.3 维生素的缺乏或过量   许多维生素对维持肾脏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这些维生素长时间缺乏或过量,都可直接或间接引起肾脏疾病,如维生素 A 缺乏可引起肾小管及输尿管的粘膜角质化、脱落,从而导致尿路障碍而发生肾病;维生素 D和维生素 A 过多则可引起肾小管营养不良性钙化而使肾受损;其它如泛酸、生物素、胆碱等缺乏都可引起肾脏发生病变。
4.2.4 药物中毒   在引起鸡肾脏疾病的药物性因素中,磺胺类药物中毒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鸡急性磺胺类药物中毒表现为兴奋,呼吸快,腹泻,共济失调,痉挛、麻痹等,短时间死亡。慢性中毒以贫血、冠白、眼结膜白或发黄为特点,伴有精神不振、拒食、下痢。剖检可见全身性出血及血液稀薄且凝固不良;胸、腿皮下肌肉出血;肝肿大,土黄色,有出血点或坏死灶;骨髓色浅或变黄(注意与鸡传染性贫血因子病相鉴别,其大体病变:胸腺萎缩,股骨髓变性呈脂肪色。淡黄色或淡红色);肾脏肿大、苍白,输尿管内有白色尿酸盐沉积;整个消化道粘膜有点状或块状出血。
其它一些药物如呋喃类药物、喹乙醇(目前已禁用于禽)以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壮观霉素及安普霉素等),若使用时剂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都会对肾脏造成一定的损害。
4.2.5 毒素因素 以曲霉菌毒素中毒最为常见。此病常发于 10 日龄至 6 周龄的雏鸡,以脸、冠苍白,腿软无力,排绿色或带血粪便为临床特点。剖检急性中毒病例,可见胸、股部肌肉常有出血点,肝肿大,色淡,略呈黄白色,肝表面有出血点,有时见到坏死灶。慢性中毒病例肝脏体积缩小,色黄,质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灰白色小米状或更大的坏死灶;脾脏萎缩,呈棕色;肾脏肿大、苍白,有时有出血点。
另外,油脂变质后产生的毒素也可以引起肾肿大、出血等病变。
4.2.6 其它物质中毒 饲料中食盐用量过大可使鸡出现中毒,引起鸡肾脏损害,表现为肾脏肿大、肾小管和输尿管出现尿酸盐沉积。慢性铅中毒、钾离子供应不足也都会诱发肾脏疾病的发生。
4.2.7 饲养管理因素 饲养管理不当、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差等也是引起肾脏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来说有几个方面:①冷热应激: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使血中尿酸盐浓度上升,引起尿酸盐沉积症;②饮水不足:若鸡群长时间供水不足,造成鸡体内缺水,可使血液浓度升高进而使代谢废物以结晶形式在肾脏中沉积下来,影响排出,时间过长,就会发生
“尿石症”等肾病;③饲养密度过大、鸡舍通风不良、地面阴暗潮湿:这些因素不仅可直接或间接引起肾脏损害,还易引起其它一些疾病如慢性呼吸道病、球虫病、大肠杆菌病及肠炎等的发生。
鸡肾脏疾病的鉴别诊断
传染性法氏囊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痛风症均引起肾脏严重的尿酸盐沉积,使肾脏肿大呈斑状外观,有明显的结晶盐发亮的感觉;而磺胺药物中毒及霉菌毒素中毒的肾脏肿大、苍白或出血,无结晶盐发亮感,而以苍白为显著特点。
传染性法氏囊炎、磺胺药物中毒及霉菌毒素中毒均可见股两侧肌肉及胸肌出血的特点。但传染性法氏囊炎有法氏囊病变,肝脏常见变形黄色带为特征性病变;而霉菌毒素中毒肝肿大,稍感黄白色,有出血斑,有时有坏死灶,其法氏囊无病变,再结合肾脏病变及饲料分析可与传染性法氏囊炎相区别;磺胺类药中毒血液稀薄,凝固不良,整个消化道粘膜出血,骨髓色浅或变黄为其特征性病变,调查用药史可与上述两病相区别。
肾型染性支气管炎有一过性呼吸道症状,腿干瘪,皮肤发绀,肾脏呈斑驳状为其特点;内脏痛风及高钙饲料饲喂主要表现为肾脏的病变呈槟榔状,较严重的痛风,脏器有尿酸盐沉积,可予以区分,分析饲料成分,即可初诊。
感染住白细胞原虫病的鸡表现为精神不振,鸡冠苍白,腹泻。剖检时可见全身广泛性出血,包括皮下出血、胸肌及腿肌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肺出血、肾脏出血,严重者肾包膜下可见凝血块,肌肉、肝、脾常见白色小结节。感染螺旋体后的鸡主要表现为发热、厌食、头下垂、贫血,排含有大量胆汁和尿酸盐的浆液性绿色稀粪(分成三层:外层为蛋清样,中层绿色,最内层有散在白色块状物),长期不卧。剖检可见脾明显肿大,可达正常脾 2~3 倍,肝也肿大且表面有出血点或坏死点。肾脏肿大而苍白,输尿管中有尿酸盐沉积,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点。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肾肿有花斑状,心肝处有石灰渣状白点 怎样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