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虚实补泻的讨论
虚指不足,实指有余。但就病的性质来说,常是包括了邪正两个方面而言的。即虚指正气虚,实指邪气实,此即《素问》所谓“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由于这样,在治疗上也就提出了补法和泻法。即扶正与祛邪两法。但“虚则补之”,所补的只能是正气,邪气不能补;“实则泻之”。所泻也只能是邪气,正气不能泻。
古代医家,对这一问题曾经有过截然相反的理论:偏于补者,持论常认为“补中自有攻意”,认为临床上没有“正气复而邪不退”的,亦没有“正气竭而命不倾”的,明代张景岳实为此说的代表。偏于攻者,强调了“借攻为补”,理由是“先攻其邪,邪气去而正气自复。”持这一说者金张子和足为代表。
你支持哪个学说? 以攻为补可有效填补“虚不受补”,此为先攻而后补
但往往临床没留给你
那么多时间,
常常攻补兼使,祛邪同时扶正
老杨头 发表于 2017-11-10 10:01
以攻为补可有效填补“虚不受补”,此为先攻而后补
但往往临床没留给你
那么多时间,
杨先生懂的知识很全面,谢谢对论坛的贡献。 老杨头 发表于 2017-11-10 10:01
以攻为补可有效填补“虚不受补”,此为先攻而后补
但往往临床没留给你
那么多时间,
杨先生懂的知识很全面,谢谢对论坛的贡献。 问心无愧 发表于 2017-11-10 10: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杨先生懂的知识很全面,谢谢对论坛的贡献。
谢谢牌主回复
老杨头 发表于 2017-11-10 10: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攻为补可有效填补“虚不受补”,此为先攻而后补
但往往临床没留给你
那么多时间,
赞赞赞!没必要和不回复小心眼讨论这些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3.png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3.png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3.png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3.png
怖苛壹贳 发表于 2017-11-10 12: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赞赞赞!没必要和不回复小心眼讨论这些
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17.png
本帖最后由 张彭蒲南 于 2017-11-10 14:16 编辑
老杨头 发表于 2017-11-10 10:01
以攻为补可有效填补“虚不受补”,此为先攻而后补
但往往临床没留给你
那么多时间,
明张景岳的偏重于补的学说和金张子和偏重于攻的学说,看起来好像势不两立。如果将他们放在具体的条件下来认识,(如病程的长短、症状的缓急等等),那么两种说法实际上相反相成。久病而又体虚,重点当然在维正气;暴病而邪势急骤,自然以攻邪为急。这些便是我信据以谈论攻与补的条件,离开了这些具体的条件而谈攻法补法,那就成了片面强调。
临床上,纯虚纯实的病例当然有,并且很多。同时也有不少是虚实相杂的,这就必须掌握哪是主要,那是次要,从而确定哪方面可从缓,哪方面须急治了,也就是说以补为主或者说以攻为主了。 哈哈,老师就是老师、我虽没有老师的理论和口财,但我从心里服你。对于我只是半知半解,根本没资格跟老师讨论这些医学理论的
补泄结合,补几分泄几分根据鸡群情况来,纯补和纯泄对鸡病来说意义都不大 本帖最后由 王留英 于 2017-11-13 16:51 编辑
气血阴阳平衡即在补泻之间,但对于大部分鸡病的群体治疗而言,我建议泻之慎用补,补之可同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