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鞠通治疗温病的两大纲领
清淮阴吴鞠通,论温一本叶天士,在《温病条辨》里他将温病分为九类。然按其性质,实不外温热与湿热这两大类而已。吴氏自己也大体是按照这样来区分的。 在用药方面,吴氏对这两类病作了概括说明,即温病之不兼湿者,用药忌刚喜柔;其兼湿者,则与之相反,忌柔喜刚了。当然,法有定而病无定,有的病人虽未兼湿,但由于体质等因素,愈后胃阳一直不复,或者是治疗过程中苦寒叠用,伤其胃阳,这样,本来是不兼湿的温病,也就有用刚药的例子;同样的,有的温病虽然兼湿,但湿邪一退,热邪独存,这一来,又得考虑柔药的使用了、
观吴氏论治温,于这两个截然相反的方面——即护液和化湿发挥得特详,别具心得,真可说是全书之精华所在了。 随机裁化,存乎一心。有成方,无成病。辩证,辩证。 张彭蒲南 发表于 2017-10-15 08:22
在用药方面,吴氏对这两类病作了概括说明,即温病之不兼湿者,用药忌刚喜柔;其兼湿者,则与之相反, ...
谢章老师的点评,有利于中医的学习。 对鸡来说外温多是病毒引起,湿热多是传播稍弱的细菌或其他原因致病。这样理解对吗? 正方形 发表于 2017-10-15 11:57
对鸡来说外温多是病毒引起,湿热多是传播稍弱的细菌或其他原因致病。这样理解对吗?
关于温热与湿热,是中医用六淫病因分析的方法,审症求因的结果。我认为温热、湿热不能与病毒、细菌这么直接地匹配。
举个例子。有的病毒病,如人的流行性乙型脑炎,1955年在石家庄发病,辨证为温热病,用白虎汤加减效果很好。1956年在北京发病,蒲辅周老医生按暑湿或湿温治疗,再以后,到了广东流行这个病时,邓欣涛教授按伏湿治疗。
一家之言,欢迎你多来交流。 现在,就吴氏所论温热、湿热这两类温病的处理简谈如下:
温热类:这一类病强调的是护液。吴氏对〈素问〉“实其阴以补其不足”一语作了发挥。认为阳盛则阴衰,泻阳则阴得安其位,而泻阳之有余,即所补阴的不足。温病处理得当与不当,预后之良恶,也常以津液的存亡为准则,所谓“存得一分正气[阴津],便有一分生理”。吴氏书以三焦分证,观温病的全过程,其处理,无不围绕着“护液”这一前提而来。 例如,温病初起透邪三方,均为辛凉之剂,在吴氏看来,温病本易耗阴,而汗又为人体的五液之一,如初起误予辛温之剂发汗,汗虽出而必张其焰,这就不啻为贼立帜,起到更坏的作用。但温病虽然忌汗,却又必须借汗发为出路,怎么办?
辛凉透邪之法足以适应。轻者桑菊、银翘;重则白虎,视发热、口渴的轻重程度而予以选用。 三方中,银翘散属辛凉平剂,如症状轻微,连银翘散都用不上,可取辛凉轻剂之桑菊饮。
如症状很重,比如就表现为脉浮洪,舌黄、大渴、面赤恶热等等,连银翘散也拿不下,就得采用辛凉重剂之白虎汤。 本帖最后由 张彭蒲南 于 2017-10-15 18:19 编辑
吴氏谓“白虎剽悍,邪重非其力不举”,但如用之不当,又足偾事。
[今天先写到这里] 看不懂啊,好可惜! 不明觉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