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应激指数个人观点
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专业信息不断涌入我们养殖人的大脑,很多源自老外的“概念”让我们徘徊在信与不信的边缘,比如“热应激指数”,因为有道理才愿意信,但又因为与实际有偏差所以不敢信,很多专家也都提出不要相信它,为了让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信息不致沦落成为鸡肋,为了让洋概念给我们养鸡尽一份力,我凭个人理解对其做一简单的梳理,供广大养殖从业者参考。1.“热应激指数”概念是在几十年前由佐治亚大学教授提出,受限于当时的饲养条件,自然通风条件下,风速的作用可能被忽视,所以,热应激指数的公式的参与者只有温度和相对湿度两个参数,了解到概念提出的背景也就能理解理论和实际的偏差。
2.简单的理解,鸡群之所以会产生热应激,是由于鸡体散热能力受限而导致体温升高,最终死亡。而在容易产生热应激的夏季,风速对于鸡体散热的作用已经不用过多的表述,一个字---“非常大”,所以撇开风速简单使用温湿度判断鸡群所处的热应激状态确实有些牵强。所以现场实际情况往往是,热应激指数超165了,但鸡没死。
3.在把风速同时考虑进来的时候,就不得不提及“风冷指数”,也就是风速对鸡只体感温度的影响,同一风速条件对不同日龄鸡群的作用差别较大,日龄越小,“风冷指数”越大,说白了就是越小的鸡约怕风吹。
4.你可以举出一百条驳斥“热应激指数”的不正确的实例,但我想说的是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对“热应激指数”的理解拿出来去帮助我们养鸡,帮助我们评判我们所养的鸡是否处于热应激状态,有人会说“看鸡”,但资料上对热应激状态的表述我想不同人理解起来会有偏差,不如155来的更直接。“热应激指数”能不能用?怎么用?看个人理解,加上风速、日龄、甚至鸡群密度等一切影响鸡只散热的所有因素会把这个用理论数值去判断热应激状态的方法变得更加复杂。
5.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可以通过鸡群状态判断出所处热应激状态,那真的没有必要去用计算器算,但事实情况是,每年的这个季节都不断地传出有热、死鸡的情况出现,有些是因为意外,而我想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如何判断自己养的鸡是否处于热应激状态,最遗憾的是没有把鸡舍所有降温设施用足的时候,如果这部分人计算得出了热应激指数,哪怕比真正达到热应激的状态早了2℃,那又有什么关系,只是提前采取降温措施而已。
6.不同的温度、湿度、风速、日龄、饲养密度、饲养方式、健康状态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鸡体散热,“热应激指数”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热应激状态评判标准的基础。我相信未来的某一天会出现更为精准的“热应激指数--2.0版”,现有的标准是一个轮廓,需要更多的肉鸡养殖人向其中填补内容。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拍砖。
谢谢你的分享!
夏季需要重视的问题,谢谢了
不错,谢谢分享!
比较中肯。学习。谢谢! 这篇文章见解独到认同,文风简练精悍,很好的一篇优秀文章:victory: 最终
看鸡施温
云中雪林 发表于 2017-7-15 09:37
最终
看鸡施温
看鸡施温是养鸡永恒不变的真理,但实际上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把握好尺度,我所阐述的内容主要是期待”看鸡“标准的数据化 学习了,谢谢
写的不错,这个指数那个指数的虽不能全信但却是个很好的参考 可兽医 发表于 2017-7-15 21:25
写的不错,这个指数那个指数的虽不能全信但却是个很好的参考
感谢可兽医 通航 发表于 2017-7-15 09:25
这篇文章见解独到认同,文风简练精悍,很好的一篇优秀文章
感谢 谢谢您的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