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这八项,养鸡“零”死亡
首先要讲的就是肉鸡,因为肉鸡的发育迅速,在40--45天出栏,凡是有利就有弊,因为肉鸡的发育过快,导致于体内的器官并未发育成熟而引发各种问题。当然一直困扰大家的就是雏鸡的死亡现象和中后期的大量死亡问题,那么别人到底是如何控制死亡率的呢?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探索养鸡“零”死亡率是如何做到的:养鸡三个要点大家都知道,一雏,二料,三管理。雏鸡的位置一目了然。1、鸡群的脱水问题
雏鸡在长期运输过程中或疫苗前的准备工作很容易导致雏鸡脱水,鸡脱水就会表现为:体重骤减、爪子干瘪、精神萎靡。导致于出现死亡和瘫痪。所以尽量在雏鸡出壳的24小时内给予足够饮水,若饮水推迟之后容易造成暴饮,导致腹泻和脱水,糊肛等问题,造成死亡。雏鸡的饮水中添加适当的葡萄糖和维C可以缓解应激,还能速进排出体内毒素。
2、免疫程序要及时
养鸡过程中必须要及时做免疫程序,因为鸡群容易生病,而且疾病类型分很多种,传染力强。养鸡千万不要投机取巧,比如:禽流感、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疾病一旦降临,传播迅速后悔莫及。免疫程序中必须选择正规厂家的疫苗,在根据当地的疾病趋势制定。有些疫苗会出现接种失败的现象,这并不是疫苗的问题,而是疫苗之后的管理和消毒的问题,并不是做了疫苗就没事了,只是几率小而已,所以做完疫苗也要重视应激等管理方面的工作。
3、雏鸡怎么了
雏鸡中毒很容易被忽略,因为这是因为盲目的用药,导致鸡群体内残留大量毒素引起雏鸡的中毒现象,用药一定要按照兽医的指导,千万别自己试探药量,除非你愿意拿钱做实验。
长期的压料发生霉变的饲料千万不能喂食鸡群,否则就不止是中毒,还会导致消化道疾病,后期不好管理。
氨气味太大也会导致中毒的,但是这个问题就好办多了,只要注意通风,很多养殖户误区就是冬天只注重保暖而忽略了通风问题。
4、密度掌控技巧
有些养殖户为了增大养殖的效益,盲目的增加鸡群的密度,当鸡舍温度略低时,鸡群会聚集在一起,这时候只要有一点惊吓,就会出现踩踏和挤压,造成不必要的死亡现象,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千万不要贪图一时的利益,要严格的按照规定密度养殖。
5、不良习惯
鸡群很不好管理,因为有太多的不良习惯,比如:20日龄之后会出现啄肛、啄趾之类的问题,要想减少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5--9日龄时选择断喙,当然平时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6、预防工作
说预防时候,又让我想起一句话就是预防和治疗哪个更重要,大家都知道预防胜于治疗,可是养殖过程中还是会犯用药养鸡的错误,今天说过之后,希望大家注重起预防工作。
7、温、湿度的管理
温、湿度的掌控在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鸡舍内的温度和湿度突然发生剧烈变化,会导致雏鸡不适应引发死亡和应激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昼夜的温差要在5度之内。
8、鸟鼠的危害
鸡舍大家都会定期进行消毒和打扫,但鸟和老鼠的危害你关注了吗?老鼠是鸡群的一大天敌,因为老鼠最容易引起雏鸡的应激、而且还会携带病菌传染给鸡群,老鼠啃吃过的饲料或者玉米给鸡群带来的病毒因素是致命的。做好灭鼠的工作是管理中的一大重要事项。
想要中后期轻松挣钱,前期的预防准备工作必须要做到位,侥幸心理就是拿自己的钱跟自己赌,切莫要有这种投机取巧的心理!
多谢分享
呃这标题太吸引我了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11.pn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