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比的影响因素
相信大肉食的朋友们都很关心料肉比的问题。饲料的转化率是利润高低的一个重要数据。1万只鸡 1.6和1.55的料比 的利润计算出来是天壤之别。很多养殖大肉食的朋友们都在抱怨养鸡不赚钱,辛辛苦苦的最后出鸡一算账,又白忙活了。那么你有没有考虑过料比的问题呢?是否是料比过高偷走了你的钞票呢。 料肉比的影响因素无非就是那么几点,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不对的请指正。1.饲料问题。 饲料的配方是很关键的。材料的选择更是关键。营养成分是否充足全面,也是鸡消化吸收的条件之一。里面成分是否科学合理也是鸡长肉快慢的原因之一。像是蛋白含量过高,那么鸡不但容易出通风先不说。后期,还容易出肠。既然肠道出问题了,那你自己可以想象这个料肉比肯定上天了。像潍坊李老板的肉鸡厂,用的一个饲料品牌我就不说了,永远是30天之后开始拉稀。并且周边邻居的所有肉鸡场,都是这样,那么在更换饲料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腺胃炎肌胃炎问题。 说道这个问题,往往是料比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啊 。不管哪个大厂的苗。现在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垂直传播越来越严重。发现,现在很多小鸡过来5天内,开始出现料便的情况层出不绝。病永远是预防比治疗来的成本低。早用药比晚用药,来的成本低。因为吃的少,喝得少,药自然用的少啊。再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这个霉菌啊,这个问题还是听普遍的。饲料带来的一部分问题,还有管理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场地开始重视霉菌病的防治。制霉菌素片也几乎成了每个养殖厂的必备物品。
3.管理和疾病问题。管理的问题是万病之源。一个通风不当,鸡一受凉,就可能感冒。一感冒了,采食量下降,呼吸道,肠道等都会继发出问题。然后,可以自然而然的想象这样的鸡的料肉比怎么可能高。那么湿度过高了,鸡又容易起肠炎,鸡拉稀,吸收又不好。料肉比又怎么能降下来。这方面你要是管理到位了,再有一个科学正规的免疫及预防流程。基本上不会得病,有的人用药用到一块八的药费,有的缺只用到一块二的药费。一只鸡6毛钱的差距,你算算1万只就是6000元的差距。赚钱不赚钱不就可见对比了啊。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认识,算是比较接地气的,大家有好的建议请顶贴。
感谢分享,赞一个
一只鸡一块二也是太高了。
选优质的饲料是关健。别怕贵。 我觉的楼主说的不够全面,再好的营养不吸收不是白费吗?
比如说白羽鸡,四五十天就出栏了,按常规时间来算,它也就还是个鸡娃,但是已经体格高大,现代养殖的速成,导致鸡的体形和日龄根本不协调,躯体的生长速度远远甩掉了各种内脏器官的发育速度,难免会造成各种疾病,甚至于饲料再好,料比仍然高居不下。 现在大家因为传统的经验,总觉得吃得好,营养足才是正确的,但是只有很少人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然后就迷路进入这个不解之谜,周而复始,年年养年年不赚钱。(觉得我说的没错的,可以加好友探讨一下) 那个好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