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逸 发表于 2017-2-18 20:11:00

H7N9,疾病认识上的瓶颈


元月份以来,关于H7N9疫病的传说闹的沸沸扬扬,先说是谣言,造谣者被抓;后最终被疫情的扩散,以全国感染192例,死亡人数79例,与16年12月相比有明显攀升的事实,被新闻曝光了。于是,活禽市场关闭了,养禽业利润一落千丈,怨声载道。其实,远不止于此。看其发展势头,大有效仿03年‘‘非典’’的模样,会不会引起全国的部分区域实行封锁,交通停滞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呢?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事情。

在以西方医学为主要指导思想的认观指导下,进行微观的、精细化的探索成为主导趋势。因而用现代化的设备来探求疾病的根源也成了一种习惯的认识。凡发热性疾病,多属感染性疾病,因而查找病原体,则成了必然的任务之一,于是H7N9则就是被揪出来的罪魁祸首。

既然有特定的病原体,又有类似的症状,因而被确定为传染病则顺理成程了一一因为它符合传染病的发病特性。于是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则成为首要任务。因为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群体。由此,专家们必然全联想到禽类,因为我们的家禽业不争气,连年的禽流感对禽类的感染是一个扯不断的疾病情结。

但是,这种认识方法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带毒者为何?目前认为是家禽类带毒,但是问题来了,既被命名为‘‘H7N9禽流感病毒’’,家禽首先是被感染者,但从去年至今,家禽感染的均为H5N6或H5N8,并没有H7N9的病例报道;据报道,在养殖场和屠宰场这样的严重污染区,均未监测到H7N9病毒,而仅在活禽交易市场中测到此病毒,这种现象如何证实传染源是禽类呢?

2,发病人群:免疫力是动物抵抗疾病的主要功能,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来源于机体的特异性抗体,这是最常识的问题。即使活禽交易市场是主要传染源,但是每天进入活人禽交易市场的人何至成千成万,但为什么只有极少数感染此类疾病?为何不考虑感染者本身的体质问题呢?

3,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人的生命安危是重中之重。此疫病引起了人的死亡,则其防控当然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但是,引起死亡除疾病本身的危害以外,治疗思路和方针是不是也应该进行认真思考的问题?55一56年,北京地区的乙型脑炎流行,致死率居高不下,周总理找到蒲辅周老先生,一剂苍术白虎汤使死亡率大幅下降而疾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是否可做为借鉴?

我们不论采用什么样的理论,运用什么样的技术,进行何种研究和实验探讨,其最终目的都是要服务于生产实践,解决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一系列问题。但是,进入21世纪后,虽然医学的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解决突发性问题的能力却越来越脆弱,这是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

03年春季,是非典肆虐的时期,从元月份起先从南方的广州和香港开始,逐步向北蔓延,迁延近半年,封锁一个月余,损失达180亿左右(此数据来源于网络,准确性有待考证)。但最终我们得到了什么?病原体是冠状病毒属的SARs病毒,来源于海狸鼠。但其防控办法除过封锁和消毒以外,还有什么?

09年春季,甲型H1N1肆虐。当时舆论认为是猪流感病毒引起的,被闹的沸沸扬扬。猪成了罪魁祸首,后被更名为甲型流感才给猪还以清白。当时国家研制出了流感疫苗,但由于临床实验效果的问题而夭折。

现在,又在吵H7N9,此病原体在02年和03年己被监测出来,并且预测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流感病毒,至今尚未研究出科学的应对之策。今后会怎样?似乎也是渺茫的。从近几年流行病发生的规律看,几乎每个十年都有一至两次‘‘疫病’’的发生。今年是H7N9,以后将是什么?HhNn?将如何应对?这个是永远甩不开的话题。

现代的医学技术理论,虽然有了飞速的发展,但似乎忽略了一个最基夲的事实:任何一种生物物种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也就是说人是适应自然环境而生存的,不是适应于病原体而生存的。当自然环境突变,对机体造成不良刺激时,则会引起疾病的发生。非典,甲型流感及这次的H7N9,也正是当气温回暖时引起疾病发生和流行的。虽然病原体不同,但都有一个规律,一一随着气温的升高,逐步地从南向北孙曼延。当气温完全稳定以后,此病则得安宁。

有人说,你又拿中医说事。笔者以为,只要符合客观规律,能解决实际问题,不管什么理论又有什么区别呢?春季是肝气生发,主令的季节,体内的阳气上升,木旺生火则易发温病。我们从气侯变化的角度来看,03年的非典,09年的H1N1甲型流感及目下的H7N9,那一个不是由于春季气温回暖,温度偏高或湿气偏重所引起的呢?就报道的H7N9流感所表现的症状来看:

1,发热,咳嗽,咳痰咳血:风伤肺卫,耗气伤津,肝气郁结而侮肺金。

2,头痛,肌肉酸痛:湿邪侵表,卫气郁闭。

3,腹泻或呕吐:湿邪瘀于中焦,中焦气机不畅,肝胆之气郁于中焦。

由此可看出此病与肝胆之气被郁有很大关系。

运用中医,对传染病的防治有着很大的作用。因为中医有着预知性,可有的放矢的防未病。
温病创史人叶天仕在控制霍乱疾病时,抓住湿热困脾,肝气内郁的特征,运用黄土汤进行预防和治疗取得到很好的效果;李东垣根据气侯潮湿,元兵困城日久,城民饥饿的特征创建《脾胃论》,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方,对当时的流行病进行了很好的控制。即使在o9年甲型流感的流行季,也是以沙参,薄菏,桑叶,芦根,麦冬等为代表方剂才得以控制。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中医药之所以能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在于其遵重了客观规律,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采取去强补弱,达到人与自然相平衡为其目的的。

我们是不是应该改变认识的方法论了。?






牛占杰 发表于 2017-2-18 20:36:50

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

足行八方 发表于 2017-2-18 21:53:42

根据病毒复制原理,一代为十五天,两个月就进入第四代,假如去年底为第一代段,现在已进入复制的第五代段,代段越高,病毒的毒力就越低,事实上感染人数己明显下降,从禽病毒传染历年状态,病毒连续传染两月以上不多见,呼吁政府适时放开活禽市场,减少成鸡积压,减轻养殖者的损失是上上策

足行八方 发表于 2017-2-18 22:06:17

中医是调节内分泌产生抵抗力,效果确切,弱点是慢,西医抗病毒药是快速,过了最佳用药期,用了药也白搭

07745085109 发表于 2017-2-19 07:39:48

谁能证明市场是传染源呢

佐君畜牧 发表于 2017-5-14 10:54:23

文中提到蒲辅周,这位老专家,很令人尊重。我们不仅要学习蒲辅周的高超的技术,还要学习蒲辅周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蒲辅周临床中曾出现过一次偶然的医疗失误而他便毅然停诊3年,闭门读书,反思自己的不足。这种态度说明蒲辅周对学问上的一种态度。而现代的一些人,在一些尚未明白的领域可以夸夸其谈,岂不知那种不求甚解的学问会为大众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贻害行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H7N9,疾病认识上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