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同行 发表于 2017-2-15 20:49:08

我来说几句


在一片祝福声中,“大吉大利”的鸡年春节过去了。就在“火树银花不夜天,流光溢彩耀中华”的元宵节之际,虽然春风送暖,人心沸腾,但养鸡人哭了,可是却哭而无泪,不是无泪,而是到了伤心处。
于是乎,网络上,铺天盖地,一片咒骂声;电话里,一声声长吁短叹。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实,养鸡人早就该有所警惕了。
作为一个执业兽医师,我想说,养鸡业是我国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行业。自2014年禽流感疫情稳定之后,和全国经济发展一样,进入了新常态。只要设备运转正常,技术操作得当,尽到常责,三年来,总体是赚多赔少。
眼看着,形势一片大好,行业内在规模化号召下,急于扩大再生产,可是在外务工机会减少,行业外资本跑步进军养鸡业,无论养蛋鸡,还是养肉鸡,规模一个比一个大,场面一个比一个壮阔,正如前几年的楼市一样,大干快上。君不见,广阔天地里,一座座大棚星罗棋布,一座座鸡场耀眼夺目,网络上、论坛里,晒新场的照片目不暇接,新建筑、新设备发光睜亮,非常养眼。
新建的鸡场,不是为了骗补,而是切实养鸡,导致肉鸡、蛋鸡养殖量极度扩张,于是2016年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价格已经出现了滞涨,之后震荡下跌,到2017年的元旦和春节期间已经是行业微利,多数亏损的局面。许多养殖者受信息和知识所限,盲目等待,听信谣言,越跌越捂,存栏和库存越积越多,终致节后开市巨跌。
就我所知,此次下跌既不是禽流感传闻引发,也不是经济下滑所致,更不是南方所谓的活禽市场禁售引起的(南方黄鸡养殖量在所有禽业品种中占比不到5%,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实际应该是存栏量和出栏量过多,出现了结构性过剩。
此次巨跌,部分人急于出手,不计成本,忙于淘汰蛋鸡或出栏肉鸡,致人心惶惶,昼不安宁,夜不能寐。有的将不到出栏日龄和体重的肉鸡匆匆以超低价出售,一传十,十传百,导致恐慌性出售,价格自然是越压越低。可见恐慌和谣言的破坏力多么巨大。
实际上,市场上的结构性过剩客观存在,“三去一降一补”也包括养禽业,并不是今年独有的现象。如果大家能冷静下来,做一番市场调查,再认真思考一下,现实也许没有那么可怕,也不必悲观。如果能按部就班的该出栏出栏,该精细化饲养的不急于出手,不挤独木桥,尽管价格较为低靡,也不至于出现目前的“白菜价”,即使赔了也不会太多,更不会大面积巨亏。
人性是可悲的。在灾难面前,人的趋利避害的本性,造成了本次“鸡灾”,正如2015年的“股灾”一样。                     

苦槐花 发表于 2017-2-15 21:33:36

:handshake

通航 发表于 2017-2-15 21:39:21

    这篇文章能以冷静思考态度谈出自己看法,其中点到“过剩”二字,原则上持赞赏态度。我觉得还远远并非是“结构性”矛盾所致,而是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在去年农历十月份时,当时淘汰鸡价格还在高位运行,客户就抓住机会果断淘汰了两批产蛋十个月龄的蛋鸡。之后蛋价一直在下降时,客户果断淘汰了两栋产蛋8个月龄的蛋鸡..。遇到这种“溃败、塌方式”市场行情巨变,其影响力将是一个“行业链”,紧随其后的又该是那块呢?

紫凤朝阳 发表于 2017-2-15 21:50:02

学痴 发表于 2017-2-16 04:40:58

中国的养鸡业出现这种情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多的是,养鸡的条件基本都具备,跟风思想貌似先进思想,膨胀式发展非常无奈。物尽天择,适者生存,是恒古不变的道理。一轮轮的潮起潮落伴随着多少欢笑和泪水。

江边鸟 发表于 2017-2-16 06:57:10

疫情的影响不小了

xiaotu 发表于 2017-2-16 08:51:05

楼主清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来说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