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容易忽略的产蛋指标
在衡量蛋鸡生产效益的诸项指标中,最常用的就是料蛋比。在计算料蛋比时,产蛋率的数值有一项是容易被忽略的,就是产蛋期的无壳蛋、软皮蛋、裂纹蛋、薄皮蛋在养殖场习惯上都不计入产蛋率,这个数字一般不大,也就1%~3%至1‰~3‰;如果发生像传支这类病或营养代谢病时会有所增多,可能会达到5%~10%。病愈后就又减少。这个比例虽然不大,但经济效益不可小觑。所以衡量产蛋高峰期的经济效益,最好能够把这部分数值考虑进去。比如,一个拥有5万羽在产蛋鸡的养殖场,整体90%的产蛋率,各栋平均有3%的无壳蛋软皮蛋拿不起来,这就意味着每天实际收集起来的鸡蛋不是45000枚而是43500枚,也就是,记录在案的产蛋率实际上不是90%而是87%。这会给管理者造成虚假印象,影响管理判断。有时,记录在案的产蛋率持续下降,并不是实际下降而是蛋壳质量出了问题,如果饲养员不汇报此情况而管理者又忽略这个细节,就会认为高产期的鸡群产蛋率低于90%了,应该采取必要措施了,而如果所采取的措施只是增加维生素或其他营养浓度或用促进卵泡发育的药物来提振产蛋率;这就与实际情况不在一个频道上,要么无效,要么浪费,要么延误。假设这个情况持续10天,5万羽在产蛋鸡就意味着累计少收起了鸡蛋15000枚,15000枚鸡蛋大约是1765市斤,如果按料蛋比2.2:1计算,那就意味着,10天里有近3882市斤饲料没有相应的产出,一个月就是近11647市斤的饲料虚掷。
在管理实践中,软皮蛋、裂纹蛋、薄皮蛋还是可以见到实体物质的,而无壳蛋则往往沿着蛋网顺流而下随着刮粪板不见了踪影,所以这个数字看似无关紧要,但它更接近于产蛋性能的真实,换个说法而论,93%的产蛋率,也许真实的是95%,只是你不知晓罢了。
造成这种产蛋指标部分失真的原因大体上有这么几种:一是患病。这个比较明显,但病愈后输卵管的隐性未愈往往不易被察觉,这种隐性未愈会持续很长时间;明显的病愈后产蛋回升是87%,实则已经达到90%以上,这会给人以假想,这群鸡也就这样了,最高87%,再也高不了。二是日龄。产蛋高峰后期的鸡日龄渐增,对钙的吸收率会逐渐降低,饲料钙配比没变,但吸收差了,裂纹蛋、薄皮蛋就增多了。三是钙磷比例失调。钙不缺,还额外添加了些贝壳粉,但磷不足,也会导致钙的吸收不畅。维生素D的不足也影响钙的有效利用。四是药物作用。有些药物如磺胺类或金霉素会影响钙的吸收或致钙磷比例失调。五是其他应激因素。比如惊吓、高温、缺水、通风不良、饲料霉变等也会直接或间接造成无壳蛋、软皮蛋、裂纹蛋、薄皮蛋增多。
从管理精细化的角度说,每栋鸡的产蛋率都应该计入无壳蛋、软皮蛋、裂纹蛋、薄皮蛋;这需要饲养员、鸡场兽医、鸡场管理干部密切衔接,认真核实,比如对顺流而下的无壳蛋,就要及时观察及时记录。从纠正失真的技术角度说,要分析是何种原因造成的无壳蛋等增多,尤其是病愈后和日龄增大后的增多。适当的钙、磷比例调整也非常重要,如产蛋鸡为6.5:1。有时候,可能是几种原因交织在一起,是补钙?还是用药?还是不用药只需等待输卵管复壮就行?还是进一步改善饲养管理?兽医和管理干部要仔细考虑,如能设计出可资比较的整改方案加以实施则更好。
说的太好了 确实容易忽视,谢谢王老师。 有点道理 谢谢王老师 :) 有道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