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球虫类药物的使用说开去
自去年以来,全国各地蛋鸡品种普遍出现类似于球虫导致的红色的肉丝状粪便,单纯按照球虫处理效果较差,但是不按照球虫药物使用更没有效果。于是,导致了很多基层兽医和兽药厂家猜测是球虫耐药性增强导致。厂家更是为了解决自己的产品瓶颈挖空心思的去寻找中药方向解决的途径,基层兽医更是采取多种球虫药物联合应用的土方法,结果都不尽人意。我也是基层兽医,当时也面临这个难题,在这里就这个问题在这里说一下自己的体会。首先,鸡群出现红色肉丝状粪便确实是以球虫引起的为主,但是,与以往不一样的是近两年来的球虫感染后导致的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增多增强。其次,还有就是跟球虫没有关系的其他原因引起的肠道出血引起的红色粪便,主要是梭菌型肠炎。单纯的梭菌型肠炎导致的红色粪便比较罕见,出现这个状况往往跟鸡群前期发生过球虫有关。所以,在治疗类似于红色粪便的疾病的时候要各个方面充分考虑到,并不是球虫产生了耐药性,目前的各个球虫类药物效果仍然很好,只是需要和梭菌类抗生素联合使用。比如:先用球虫药3天,之后上午阿莫西林饮水。下午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饮水,连用4天就可治疗各类病因引起的红色粪便症状。王留英老师说过一句话:对于红色肉丝状粪便中药完全可以解决,但是必须建立在使用过球虫药物的基础上,否则,单纯使用中药很难立竿见影。说明红色粪便还是以球虫引起的居多。
磺胺类药物使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很多蛋鸡养殖户对产蛋鸡群不敢使用磺胺类药物,怕影响产蛋,这个担心可以理解,但是,只要我们了解了各种磺胺药物的特点也就无需担心了。磺胺类药物中磺胺喹恶林呐相对毒性较强,容易对鸡群产蛋产生影响,由于它成本比磺胺氯吡嗪钠相对要低,所以,现在市场上仍然使用广泛。这个药物可以使用于开产前的蛋鸡群或避开炎热的夏季使用。周边环境的温度越高,鸡群的饮水量越大,磺胺喹恶林的毒性就越强。相对使用磺胺氯吡嗪钠就安全的多,毒性很低,在临床实践中未见明显副作用,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对产蛋鸡群使用4天也未见异常。磺胺氯吡嗪钠在使用时要第一天剂量加倍。比如每天需要使用5袋磺胺氯吡嗪,就按照第一天10袋,后两天每天5袋,连用三天。如果你把20袋平均每天用5袋,连用4天,效果就会比三天相差甚远。有些养殖户对正在产蛋的鸡群第一天不敢加量使用,其实,这个不用担心,实在不放心,那就稍加一点,比如,第一天该加5袋的可以加2--3袋,肯定比不加量的效果要好。磺胺类药物治疗球虫只要敢于第一天加倍,连续使用3天足以,无需4天。剩下的就是需要配合有关肠炎类药物了,这类药物要用4天。
几批肉鸡也是这种症状。以后也按老师的方案试试。 问心无愧老师这真是苦口婆心啊,不烦其词用最老百姓的话指导坛友用药,实在是学习楷模 正方形 发表于 2016-9-30 15:19
几批肉鸡也是这种症状。以后也按老师的方案试试。
注意配合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使用,不要单纯使用球虫药。 昨日重现 发表于 2016-9-30 16:12
问心无愧老师这真是苦口婆心啊,不烦其词用最老百姓的话指导坛友用药,实在是学习楷模
重现老师过奖。 学习了,以后必有大用
本帖最后由 通航 于 2016-9-30 17:39 编辑
球虫的致病性存在一个多因素(尤其是小肠球虫)的致病机理,处治中须有一个整体的兼顾处置思路,魏师引用王留英老师讲的话、就是指球虫药物后的这一块、、;磺胺类药物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作用(不是杀灭),药物体内蓄积浓度与疗效有关系,由此一般性磺胺类药物往往须首次加倍,比如磺胺氯吡嗪钠、。魏师的文笔有风格,‘说一件事、把它说明白’,喜欢读、辛苦了、谢谢。 通航 发表于 2016-9-30 17:07
球虫的致病性存在一个多因素的致病机理,处治中须有一个整体的兼顾处置思路,魏师引用王留英老师讲的话、 ...
谢谢通航老师指点。 本帖最后由 通航 于 2016-9-30 17:39 编辑
该文语言通俗、描述清晰,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特推荐为优秀帖。 通航 发表于 2016-9-30 17:32
该文语言通俗、描述清晰,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特推荐为优秀帖。
确实不错 鲲鹏展_LDZS7 发表于 2016-9-30 18:22
确实不错
大家都可参与论坛活动,你觉得好也可发帖推荐,大家说好才是好、、。 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6.png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6.png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6.png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6.png
临床观察细致,应对得法,好文章,谢谢魏老师分享。 谢谢老师,这对我很有用,我想问下老师球虫疫苗有用吗 很有道理!!!确实是梭菌性肠炎因素不可忽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