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剖析传染性腺胃炎
传染性腺胃炎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针对当前传染性腺胃炎我谈几点个人观点,也许观点还不成熟,还望大家批评指证.
此病传染性极强,日龄越小,越易感此病,病因复杂有的认为是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还有的认为是网状内皮增生病毒引起的,说法不一.吉林地区大面积流行此病,此病可垂直传播还可水平传播.种鸡也可发生此病,但以小鸡多见.
一.临床症状:
最早可感染1-3日龄的小鸡,病鸡表现精神沉郁,怕冷,相互拥挤,喜热源处,采食量不增或不跟天,颈部常留有绒毛,羽毛无光泽,易断裂,腿,喙黄色素消失或减少,还有的腿,喙变白.生长发育缓慢,大小不均匀,整齐度极差,粪便含有末消化的饲料或拉水样粪便.还有的粪便里含有末消化的玉米和豆粕糁.
二.剖检症状:
病鸡多不采食,嗉囔里空,无食物,或者嗉囔里有水.病变主要表现在腺胃,腺胃肿大为主要特征,呈乒乓球状,胃壁增增厚或外翻,乳头水肿,凹陷充血,出血,个别出现腺胃,与食道与肌胃交界处出现条状出血或溃疡灶.肌胃表膜易剥离,并见有出血,糜烂,溃疡.有的肌胃溃疡向深层发展,造成胃穿也,多发生在接近十二指肠的肌胃壁较薄处,还有的表现.肌胃变小,肌胃里有稻草或少量砂料.十二指肠和小肠粘膜脱落,肠壁变薄,或肠道内含有末消化的饲料.法氏囊和胸腺萎缩,个别法氏囊内有白色脓性分泌物或针尖状的出血点.个别输尿管里有尿酸盐沉积.
三.发病诱因:
1.如果饲喂价廉低质的饲料,里面含有变质的鱼粉或质量不合格,易导致本病的发病率.
2.东北地区流行此病,考虑和东北的玉米有一定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东北的玉米在秋季从地里采收完后直接装入玉米篓里,等到来年开春后才开始用.这期间就有半年的时间.从地里收购回来的玉米里含有大量的水分,加上长期在玉米蒌里储存,霉菌喜欢在温暖潮湿的地方生长,所以玉米蒌里的玉米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且东北地区的农作物普遍缺硒,众所周知,硒是一种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的减少,更加速了霉菌毒素的生长.由此可想而知,鸡采食了这样的玉米,极易成胃内PH值的改变,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病变.还易导致免疫抑制疾病的发生率.所以本人认为玉米是本病的主要诱发原因之一.
3.免疫抑制病也可诱发此病的发病率.
四. 预防措施:
1.饲喂质量好的饲料.
2.尽量不使用黑心的玉米,定期在饲料里添加祛霉的药物.
3.此病传染力极强,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和做好种鸡的净化工作.
4.常用些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五. 治疗方案:
药物的商品名省略,大体治疗方案如下:
1.抗病毒(中药提取的黄芪多糖口服液或者阿昔洛韦)
2.消炎(青霉素或阿莫西林)
3.提高胃动力(健胃散或西咪替丁)
4.调节胃内酸碱平衡(小苏打晚上饮水)
5如果含有霉菌毒素要添加制霉菌素
6.防继发感染肠毒综合症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学习了,东北那边的发病率确实相对高一些我在那边也呆过,这个病没啥特别好的质量方案,得病后鸡群的整齐度特差!主要是防止继发感染,提高机体抵抗力!病毒药不建议用 我有专治这个病的药。效果很明显QQ506440890 楼主分析的很透彻! :) 用疫苗强免.效果特好 学习了 谢谢楼主 很好,谢谢! 目前我国还没有这类疫苗。 建议使用抗病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