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怎能不懂阴阳学说!
导读:很多人觉得阴阳学说玄之又玄,且给人一种神秘莫测、奥妙无穷的感觉。作为中医的核心内容,阴阳学说不知是多少中医学者心中一直纠结不清的谜团。阴阳学说到底是怎样的,该如何理解呢?且看今天的文章,为您细细解读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对立
对立是指处于一个统一体的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阴阳对立是阴阳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如天与地、上与下、内与外、动与静、升与降、出与入、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虚与实、散与聚等。万事万物都是阴阳对立的统一。阴阳的对立统一是“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的实质。
对立是阴阳二者之间相反的一面,统一则是二者之间相成的一面。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相反也就没有相成。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斗争。
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的结果取得了统一,即取得了动态平衡。只有维持这种关系,事物才能正常发展变化,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否则,事物的发展变化就会遭到破坏,人体就会发生疾病。
例如,在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凉、寒气候的变化,夏季本来是阳热盛,但夏至以后阴气却渐次以生,用以制约火热的阳气;而冬季本来是阴寒盛,但冬至以后阳气却随之而复,用以制约严寒的阴。
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这是自然界阴阳相互制约、相互斗争的结果。
在人体,生命现象的主要矛盾是生命发展的动力,贯穿于生命过程的始终。用阴阳来表述这种矛盾,就生命物质的结构和功能而言,则生命物质为阴(精),生命机能为阳(气)。
其运动转化过程则是阳化气,阴成形。生命就是生命形体的气化运动。气化运动的本质就是阴精与阳气、化气与成形的矛盾运动,即阴阳的对立统一。
阴阳在对立斗争中取得了统一,维持着动态平衡状态,即所谓“阴平阳秘”,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有斗争就要有胜负,如果阴阳的对立斗争激化,动态平衡被打破,出现阴阳胜负、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总之,阴阳的对立是用阴阳说明事物或现象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制约的关系。
2阴阳互根
互根指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阴阳互根,是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根据和条件。阴阳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阴阳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如天与地、上与下、动与静、寒与热、虚与实、散与聚等,不仅互相排斥,而且互为存在的条件。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阳蕴含于阴之中,阴蕴含于阳之中。
阴阳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对立又统一。故曰:“阴根于阳,阳根于阴”(《景岳全书·阴阳篇》)。
“阴阳互根……阴以吸阳……阳以煦阴……阳盛之处而一阴已生,阴盛之处而一阳已化”(《素灵微蕴》)。阴阳互根深刻地揭示了阴阳两个方面的不可分离性。中医学用阴阳互根的观点,阐述人体脏与腑、气与血、功能与物质等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
1阴阳互根是确定事物属性的依据
分析事物的阴阳属性,不仅要注意其差异性,而且还要注意其统一性,即相互关联性,从差异中寻找统一。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能运用阴阳来分析说明。如上属阳,下属阴,没有上之属阳,也就无所谓下之属阴;没有下之属阴,也就无所谓上之属阳。
昼属阳,夜属阴,没有昼之属阳,就无所谓夜之属阴;没有夜之属阴,也就没有昼之属阳。热属阳,寒属阴,没有热之属阳,也就无所谓寒之属阴;没有寒之属阴,也就无所谓热之属阳。
所以说,阳依赖于阴,阴依赖于阳,每一方都以其对立的另一方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如果事物不具有相互依存的关联性,并不是统一体的对立双方,就无法分析其阴阳属性,也就不能用阴阳来说明了。
2阴阳互根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因为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阴与阳相互依赖,缺少任何一方,则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所以事物的发展变化,阴阳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在物质与功能之间、物质与物质之间、功能与功能之间,均存在着阴阳互根的关系。
物质属阴,功能属阳,物质是生命的基础,功能是生命的主要标志。物质是功能的基础,功能则是物质的反映。脏腑功能活动健全,就会不断地促进营养物质的化生,而营养物质的充足,才能保证脏腑活动功能的平衡。
在自然界中,四季气候的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至,四季寒暑的更替,就是阴阳消长的过程。
从冬至春及夏,寒气渐减,温热日增,气候则由寒逐渐变温变热,是阴消阳长的过程;由夏至秋及冬,热气渐消,寒气日增,气候则由热逐渐变凉变寒,则是阳消阴长的过程。这种正常的阴阳消长,反映了四季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
就人体生理活动而言,各种功能活动(阳)的产生,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这就是阳长阴消的过程;而各种营养物质(阴)的化生,又必然消耗一定的能量(阳)。
运动变化是中医学对自然和人体生命活动认识的根本出发点,这是中医学的宇宙恒动观。这种运动变化,包含着量变和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阴阳学说把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概括为“阴平阳秘” “阴阳匀平”,即人体中阴阳的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基本上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也就是阴阳双方在量的变化上没有超出一定的限度,没有突破阴阳协调的界限,所以人体脏腑活动功能正常。
只有物质和功能协调平衡,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所有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都是如此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果双方失去了互为存在的条件,有阳无阴谓之“孤阳”,有阴无阳谓之“孤阴”。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一切生物也就不能存在,不能生化和滋长。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如果正常的阴阳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乃至危及生命。
在病理情况下,人体内的阳气和阴液,一方的不足可以引起另一方的亏损,阳损可以耗阴,阴损可以耗阳。当阳虚至一定程度时,由于“无阳则阴无以化”,故可进一步损伤体内的阴液而导致阴虚,称作“阳损及阴”。
反之,阴虚至一定程度,由于“无阴则阳无以生”,故又可损伤体内的阳气而导致阳虚,故称作“阴损及阳”。如失血患者,由于血(阴)的大量损失,气随血脱,往往会出现形寒肢冷的阳虚之候,这可称之为阴损及阳的气血两虚证。
如果人体内阳气与阴液、物质与功能等阴阳互根关系遭到严重破坏,以至一方已趋于消失,而使其另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呈现孤阳或孤阴状态,这种阴阳的相离,意味着阴阳矛盾的消失,那么生命也就即将结束了。
3阴阳互根是阴阳相互转化的内在根据
阴阳代表着相互关联的事物双方或一个事物内部对立的两个方面,因而阴和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阴阳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也是以它们的相互依存、相互为根的关系为基础。因为阴阳对立的双方没有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就不可能各自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3阴阳消长
消长,增减、盛衰之谓。阴阳消长,是阴阳对立双方的增减、盛衰、进退的运动变化。阴阳对立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此盛彼衰、此增彼减、此进彼退的运动变化之中。
其消长规律为阳消阴长,阴消阳长。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动态过程中保持相对的平衡,人体才保持正常的运动规律。平衡是维持生命的手段,达到常阈(生理限度)才是健康的特征。
阴阳双方在一定范围内的消长,体现了人体动态平衡的生理活动过程。如果这种消长关系超过了生理限度,便将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或偏衰,于是人体生理动态平衡失调,疾病就由此而生。
在疾病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阴阳消长的过程。一方太过,必然导致另一方不及;反之,一方不及,也必然导致另一方太过。阴阳偏盛,是属于阴阳消长中某一方“长”得太过的病变;而阴阳偏衰,是属于阴阳某一方面“消”得太过的病变。
阴阳偏盛偏衰就是阴阳异常消长病变规律的高度概括。一般说来,阴阳消长有常有变,正常的阴阳消长是言其常,异常的阴阳消长是言其变。总之,自然界和人体所有复杂的发展变化,都包含着阴阳消长的过程,是阴阳双方对立斗争、依存互根的必然结果。
4阴阳转化
转化即转换、变化,指矛盾的双方经过斗争,在一定条件下走向自己的反面。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阴阳的对立统一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事物的发展变化,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的互变过程。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那么阴阳转化便是一个质变过程。
阴阳转化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在阴阳消长过程中,事物由“化”至“极”,即发展到一定程度,超越了阴阳正常消长的阈值,事物必然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
阴阳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种条件中医学称之为“重”或“极”。故曰:“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之理,极则生变。
但阴阳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不具备一定的条件,二者就不能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阴阳的消长(量变)和转化(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全过程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的必然结果。
以季节气候变化为例,一年四季,春至冬去,夏往秋来。春夏属阳,秋冬属阴,春夏秋冬四季轮转不已,就具体体现了阴阳的互相转化。当寒冷的冬季结束转而进入温暖的春季,便是阴转化为阳;当炎热的夏季结束转而进入凉爽的秋季,则是由阳转化为阴。
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与功能之间的新陈代谢过程,如营养物质(阴)不断地转化为功能活动(阳),功能活动(阳)又不断地转化为营养物质(阴)就是阴阳转化的表现。
实际上,物质与功能之间的代谢过程,是阴阳消长和转化的统一,即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阴阳转化常常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的互相转化等。
如邪热壅肺的患者,表现为高热、面红、烦躁、脉数有力,这是机体反应功能旺盛的表现,称之为阳证、热证、实证;当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人体正气,在持续高热、面赤、烦躁、脉数有力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脉微欲绝等阴寒危象。
这是机体反应能力衰竭的表现,称之为阴证、寒证、虚证。这种病证的变化属于由阳转阴。明确这些转化,不仅有助于认识病证演变的规律,而且对于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4阴阳交感与互藏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长和变化的根源。
阴阳交感是在阴阳二气运动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阴阳二气的运动,也就不会发生阴阳交感。阴阳二气的运动是阴阳交感得以实现的基础,阴阳交感则是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的一个阶段,是阴阳二气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最佳状态。
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宇宙中任何事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属性不同的成分,属阳的事物含有阴性成分,属阴的事物也寓有属阳的成分。
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阴阳二气升降运动而引起的交感相错、相互作用,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阴阳互藏是构筑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基础和纽带,也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
总之,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交感、互藏、消长、转化,是从不同角度来说明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表达了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阴阳之间的这些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的。
阴阳的对立互根是阴阳最普遍的规律,说明了事物之间既相反又相成的关系。事物之间的阴阳两个方面通过对立制约而取得了平衡协调,通过互根而相互促进,不可分离。阴阳交感是万物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万物就在阴阳交感过程中产生。
阴阳的互藏则是阴阳交感的动力根源,同时也是阴阳消长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的消长和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形式。
阴阳消长是在阴阳对立制约、互根基础上表现出的量变过程,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是阴阳消长的结果。阴阳的动态平衡由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及其消长转化来维系,而阴阳自和表达了其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这一动态协调平衡的能力与趋势。
谢谢,辛苦您了
--一,一阴一阳万物之道。不知阴阳,混沌一片,焉能知岐黄。 阴阳可以说是中医的总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