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吴兰 发表于 2016-6-1 17:39:11

影响种公鸡受精率的因素

在合理的饲养条件下,白羽肉用种鸡的种蛋受精率应达到96%以上。受精率不理想的问题往往出现在开产最初的4-6周期间,或在产蛋后期。这两种情况都是由于对公鸡管理不当而引起的。
1开产初期的种蛋受精率低 主要是公鸡在育成期间,尤其在18-23周龄期间,由于增重不足或不恒定或没有增重,甚至体重曾经下降过;或是光线刺激不足、不恒定,或光照时间增加不足,使公鸡性成熟推迟,这些未充分达到性成熟的公鸡往往没有交配欲望,即使有也未能提供足够的高质量精液,因而造成开产早期的受精率低。
要避免这种现象,公鸡从育雏至育成期,都应一直保持不断增重,增重要恒定、适宜,且在22周龄时应达3.4公斤,公鸡的日粮消耗也应在此时达到高峰。这在公母分饲的情况下较易控制食量,但在混饲的情况下,只要料槽位置足够和供料迅速且分布均匀,公鸡的食量自然受到限制。另外,公鸡的均匀度要好,如果公鸡和母鸡分开育成,则要注意给予足够的光照刺激,并在第21周龄时公母鸡混群。混群太迟时会因啄斗顺序的重新排列而影响受精率。
2产蛋后期的受精率低产蛋后期的受精率低可能是由下列一种或数种因素所造成。
2.1 群内公鸡因有些死亡而数目不足
最理想的公母比例是每100只母鸡配9-10只公鸡。如果公鸡健壮,雄气十足,则8只公鸡也会有好的受精率。 相反, 健康状况欠佳、过肥或过瘦的公鸡,虽然数目足够,但也不会有很高的受精率。
2.2 公鸡的数目太多
过多的强壮公鸡在一起,往往打斗不休而忽略了母鸡,造成受精率下降。打斗之后,伤残的公鸡不能交配。但是,鸡群中公母鸡的配偶都有默契,若不将伤残、疾病或跛行的公鸡淘汰,其母鸡配偶不会轻易与其他公鸡交配。因此,有人认为公鸡数目愈多则受精率愈高,这是错误的认识。
2.3 腿足疾病
因鸡舍用具或管理不当,鸡只常有损失而引起葡萄球 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的感染,病灶则可能在腿部关节而造成跛行。有的鸡舍垫料厚度不够或垫料棚架管理欠佳,使鸡脚经常沾着鸡粪,这就会刺激皮肤,时间长了还可能导致破损,而致细菌入侵,发展为局部慢性炎症,甚至使脚趾变形。正常脚趾对公鸡交配及其重要,尤其是中趾,如发炎、肿痛或变形,则会影响到公鸡不能在母鸡背部站稳,当然也就谈不上交配了。
2.4 公鸡体重过大
笨重的公鸡不但容易出现腿脚损伤,也会使交配困难,效能下降。母鸡在产蛋后期由于龄期愈大而受精力愈低,也就是说,老母鸡比新母鸡需要更多的交配次数(即更多的精液量),才能达到同样的受精率。但是老公鸡本来日交配次数就比新公鸡少,而笨重的体型则使这种情况更加恶化。因此,防治公鸡过重是种鸡场的重要工作之一,必须从育成期就开始注意防止,否则到40周龄以后,其体重便很难控制。
3药物的因素近年来有些鸡场有滥用药物的现象,药物使用不当,会产生许多不良的作用,譬如呋喃唑酮在许多国家规定必须有兽医的处方才能使用,因为它的缺点之一就是在大剂量长期使用时会使受精率降低。
有些抗球虫药在应用不当时也会降低受精率,譬如在饲料中含有100ppm的莫能霉素(monensin);有些抗球虫药虽不影响受精率,但能降低产蛋率和孵化率,例如饲料中含有125ppm的双硝苯脲二甲嘧啶醇 (nicarbazin-尼卡巴嗪)。其实,这些药物的浓度在50ppm以上时就 会使蛋壳色素消失。甲基盐霉素(narasin)在70ppm时使蛋的重量减轻和孵化率大降。盐霉素(salinomycin)在60ppm时也使孵化率大为降低。
4其他因素太冷太热、过于拥挤、健康欠佳等都会导致受精率下降。在2/3棚架的鸡舍里,肉用种鸡的交配是在1/3的地面上而不会发生在棚架上,可是棚架上有水和饲料,天热时在棚架上也较舒适,所以体型笨重的公鸡往往不愿离开棚架,因此,交配机会也就减少。如遇到这种情况,工作人员要设法使公鸡到地面活动,一日数次在地面上撒铺少量谷物,是引诱它们下到地面的方法之一。公母鸡都到地面之后,交配机会增加,受精率也就提高了。种鸡在后期的交配效能减退,故在南美洲地区的种鸡场有拨去种鸡、尤其是公鸡泄殖腔周围羽毛的操作习惯,以求提高交配效能。实行这种方法,要拔毛而不应剪毛,因剪去的毛会再长,而长出的毛带有粗硬羽干,使交配更困难。(资料:美国安伟捷公司 赵公舜)

可兽医 发表于 2016-6-1 20:50:28

贴子很不错,感谢分享

无坚不摧 发表于 2016-6-2 01:06:17

现在都是人工授精,哪还有种鸡是散养自然交配的?人工授精公母比例一般是1:28--30,以减少公鸡的饲养成本,授精率一般都有95以上。

eric185 发表于 2016-6-2 07:21:41

感谢楼主分享

乔帮主 发表于 2016-6-3 00:07:06

此帖含金量高。谢谢楼主,辛苦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影响种公鸡受精率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