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要治疗,管理更重要!
强化家禽发病治疗时的管理工作人们重视家禽发病时的治疗,但常忽视治疗同时和治疗后的管理工作。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这在畜禽疫病的防治上也有重要意义。治疗同时重视管理工作,对于提高药物效果、迅速恢复健康、提高经济效益十分必要。
一、环境控制
1.改善环境:生产上,不少疫病是由于环境不良、应激因素导
致机体抗病力下降引起的。治疗后要注意改善环境,保持环境舒适、稳定环境因素,避免或减轻应激。温度要稳定,不可过热过冷,注意防暑降温、注意防寒保暖,密切注意天气的变化,随时采取妥善措施;湿度要合适,球虫、曲霉菌病发病后要注意降低湿度,加强通风,大肠杆、以及其他呼吸道病要提高湿度,降低灰尘,可采用禽舍清水喷雾等方法,最大限度降低对于呼吸道的刺激;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的清新,特别呼吸道病、腹水综合症等,通风要适当,避免形成贼风;注意光照与声音,降低亮度,保持安静,促进机体恢复;发病后要避免转群、称重、采血、短喙等活动。
2.注意消毒:机体抗体水平的消长在一定程度上与环境中的病
原微生物的多寡成反比。消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对于防止再次感染,阻止病原扩散,防控传染病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要坚持带鸡消毒,直接消灭隐藏于禽舍内环境、体表、浅表呼吸道中的病原微生物。带鸡消毒还有降低粉尘、净化空气、防暑降温的作用。消毒药物可选用效果确切的过氧乙酸、季铵盐、碘类和醛类消毒药。
3.合理处理粪便和尸体:病禽的粪便和尸体是最重要的传染
源,合理处置是防控传染病的重要措施。粪便一定要采取堆积发酵处理,并在出粪后对粪道、禽舍、储粪周围用上述药物消毒。尸体要深埋或烧毁。
一。补充营养
全价饲料的不全价化、缺乏贵重营养成分如VA、VE、氨基酸、
生物素,增加了畜禽对疫病的易感性。禽霍乱、鸭传染性浆膜炎、禽李氏杆菌病、坏死性肠炎等许多疫病的发生、流行都与营养缺乏有关。所以发病后要及时补充维生素,如使用和美华的纳米金维他、速溶多维连续饮水5-7天,可以使禽尽快摆脱疫病困扰、恢复健康。平时和发病后注意使用优质的饲料,如和美华的LC65、LC65A以上产品。和美华的畜禽预混料特点是维生素、氨基酸含量高,特别是VA、VE、蛋氨酸等,并添加了一般饲料企业不添加的,有软黄金之称的生物素,从而具有良好抗病、促进抗体形成、充分发挥生产性能的作用,使用几年来,为优秀的养殖户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细化管理
1.注重发病后的营养微调:鸡发病后,随着产蛋率下降,对钙
质的需要降低,此时要及时下调钙质,一般产蛋每下降20%,要减少1%的石粉、贝壳粉等的添加,以后随着产蛋的回升再逐渐调高,否则会加重病情,不利于恢复;产蛋下降1周内的,提高营养浓度有利于产蛋的恢复,但超过1周产蛋不能恢复的,我们就要下调蛋白等营养物质水平。因为病程较长,大量蛋白过剩,代谢的中间产物对肾脏产生毒性,甚至出现痛风等营养代谢疫病,出现康复后产蛋恢复缓慢或不能恢复的现象。对于产蛋幅度下降大的,产蛋率小于65%,粗蛋白相应调整为14%左右,蛋白能量比值在12g/MJ左右。以后,随着产蛋率的恢复逐渐调高粗蛋白含量,在保持能量2750大卡/公斤(11.5兆焦/公斤)的基础上,逐渐增大蛋白能量比值为14.3-14.6g/MJ。
2.针对性管理:对于法氏囊、传支等对肾脏有严重损伤的疫病,
发病后注意保肾药物的使用,要使用葡萄糖、口服补液盐,可选用和美华肾毒宁、保康灵等配合纳米金维他或速溶多维连续使用5-7天,同时下调蛋白,可在全价饲料中另加入玉米20%,舍温升高2-3度;对于寄生虫类疫病,治疗驱虫时,要集中饲养,及时清扫、堆积发酵处理粪便;对于有传播媒介的疫病,如住白细胞原虫病、禽疟原虫病等在使用和美华原虫散治疗同时,要做好传播媒介蚊虫等的扑灭工作;对于组织滴虫,在驱除异刺线虫同时做好环境中搬运宿主蚯蚓的防控。
3.做好发病后鸡的淘汰 : 发病后,都要对于弱的、停产的坚决
淘汰。这不仅防止病原的扩散,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新城疫发病后有神经症状的慢性鸡是造成该病继续流行的重要原因;马立克、网状内皮、淋巴白血病的病鸡出现消瘦、下痢、冠苍白、皱缩,这种鸡不仅不可能治愈,而且还散毒;禽霍乱、链球菌、鸡沙门氏菌流行后期的慢性鸡也存在散毒现象,故所有这些都要坚决淘汰;对于禽流感发病后的鸡群,在鸡群恢复健康的时候,要及时补免H5、H9,并在产蛋恢复,增蛋停止后的2周左右,视情况淘汰10-20%。
4.做好亡羊补牢工作:发病后要及时查找、分析管理中的漏洞,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如葡萄球菌发生常与笼具铁刺有关;水源污染常造成大肠杆菌的流行;光照太强易发生啄癖等,这些都要有的放矢加以解决。
5.做好实验室诊断工作:对于大型畜禽场,要在发病治疗同时
采取病料送实验室确诊,为以后防控积累资料;对于药敏试验药物要合理安排使用顺序;并在进行紧急接种后抗体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这个标题就很好,“管理更重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