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霍乱的症状与诊治
禽霍乱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最急性表现为突发性和无症状性特点,急性型表现为高热下痢和败血症,慢性型表现为呼吸道炎、肉髯水肿和关节炎,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低。1 流行特点
本病对各种鸡、鸭、鹅等家禽、野禽类均有易感性。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其中,鹅群易感性较差,鸭群中常呈流行性,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在鸡群中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产蛋鸡群易感性较强, 多发生于成年鸡。病禽和带菌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病禽的各种脏器、分泌物进行传播,特别是对饲料、饮水、器具等的污染,另外,各种动物、昆虫、寄生虫也是本病传播的媒介。感染途径为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等。饲养环境较差,患寄生虫病等都易引发此病。
2 临床及病理表现
由于禽的机体抵抗力和病菌的致病力强弱不同,所表现的病状也有不同。一般按症状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型。
最急性型常于流行初期,在禽群中突然发现死亡。病禽突然表现不安,痉孪抽搐,倒地挣扎而死。病程短者数分钟,长者也不过数小时。剖检常无特征性变化,有时仅见心外膜有小出血点,肝脏有少量针尖大灰黄色坏死点。
急性型最为常见,病禽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顿,瞌睡,羽毛蓬松,离群呆立,不喜走动。病鸡常有下痢,排出黄色、灰白色或绿色甚至混有血丝或血块腥臭的稀粪; 体温升高至43℃以上,食欲减少或废绝,喜大量饮水;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明显增加,张口吸气时,喉咙发出声响。病禽冠髯肿胀,边缘呈黑紫色。病程短的约半天,长的3~4d。剖检可见,表面皮肤发绀,腹膜、皮下组织常见小出血点。心包变厚,心包内积有渗出液,有的含纤维素絮状液体, 肺有出血点。肝脏的病变具有特征性,肝肿大,质脆,呈棕色或黄棕色。肝表面散布数量不等的灰白色针尖或粟粒大小的坏死点。脾脏一般无明显变化,小肠浆膜和和黏膜有明显的出血点,十二指肠和大肠黏膜充血最严重,呈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肠内容物混有血液。
慢性型多见于流行后期,病禽表现为食欲不振,经常腹泻,逐渐消瘦。冠髯苍白,肿胀变硬,随后坏死、脱落。鼻孔有粘性分泌物流出,鼻窦肿大,喉头聚积粘液,影响呼吸。粪便时干时稀,体重减轻。腿关节肿胀,跛行,行走困难。病程可拖至数周以上,最后衰竭而死。即使康复,也是长期带菌,生长缓慢,生产性能不易恢复。 因感染部位不同,其剖检情况也有所不同,当细菌侵入呼吸系统时,表现鼻腔和气管常有炎症渗出物。如细菌侵害关节,则在关节处可见有浑浊或干酪样的渗出物。
3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采集死亡动物肝脏、脾脏、心血等进行病菌分离;用病料涂片,革兰氏和美兰染色,镜检可见两极着色的小杆菌,取病料制成生理盐水菌液、皮下或腹部接种小白鼠,一般在24~72h死亡,剖检死亡小白鼠,取心血及肝脏组织涂片染色镜检,见有两极染的细菌,即可确诊。
4 防治方法
预防本病的关键就是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工作,当家禽生长在条件较差的环境下,一些不良的因素就会诱发本病的发生,所以要制定严格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制度 ,并严格执行养殖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保持养殖场的环境卫生,保持栋舍干燥通风,定期严格消毒,通过各项有效措施,避免和杜绝产生疾病的诱因,这样才能大大减少发病的几率。引进种禽时,必须从无病禽场购买,新引进家禽要进行半个月隔离饲养,隔离期满,观察无病时方可混群饲养。 对常发地区,可考虑应用疫苗进行预防,由于疫苗免疫期短,防治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药物治疗上可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和氟哌酸等对本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巴氏杆菌在实际生产中存在一定的耐药性,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也可采用中药制剂进行治疗,以清热解毒,泻火燥湿为治疗原则, 可以黄芪、蒲公英、野菊花、双花、板蓝根、雄黄各350g,藿香、乌梅、白芷、大黄各250g,苍术200g,研制成细末,每天按饲料量的1.5%添加饲喂,连喂7天。
感谢分享 学习了:hug: 临床上很多人都把以上症状当做禽流感治疗。谢谢分享
千寻一梦 发表于 2015-12-22 11:29
临床上很多人都把以上症状当做禽流感治疗。谢谢分享
有些症状相似 谢谢分享 千寻一梦 发表于 2015-12-22 11:29
临床上很多人都把以上症状当做禽流感治疗。谢谢分享
加我微信有鸡病请教谢谢393144894 原来有这么大的学问啊....汗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