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东北玉米“霉变”家族再添新丁
在上周五国粮局、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在长春召开的东北地区秋粮收储工作座谈会上连续三次提到“安全”两个字,可见我国玉米霉变问题的解决已刻不容缓。官方文件明确指出:各地要积极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抓紧出台质量不达标玉米的收购办法,同时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农民尽可能减少生霉玉米。认真抓好“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今后一律不再用蓆茓囤储粮。但如果我们从长计议,现政府有关部门要横下一条心,快刀斩乱麻,一次性出台“非常”措施新政,比如年度年出口或者减少产出5000万吨的”大政策,否则积重难返。 ----- 近年来我国粮食霉变情况屡见不鲜,今年霉变家族可能再添新丁 近年来,由于不利天气、保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霉变情况可谓屡见不鲜,今年东北很可能再现“暖冬”令霉变家族再添一个小弟。先回顾一下这个小弟的兄弟姐妹: 兄长(吉林玉米):2014年11月东北气温偏高,吉林局部地区玉米霉变率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省级临储放宽霉变玉米收购标准至20%,现部分在国储。 堂兄(黑龙江玉米):2013年10月中旬至11月初气温下降缓慢,导致前期大雪积压下玉米“捂”坏,多数霉变达到8-10%,个别玉米霉变达到20%;2013年东北玉米霉变超标2%以上达到3500万吨,部分在国储。 表姐(小麦):2012年安徽、江苏、湖北和河南地区小麦因多阴雨天气出现大片白穗病,民间机构评估赤霉病感染小麦数量可达到1500-2000万吨;2013年河南等地冬小麦生长期间遭遇冻害、干热风和强降雨大风天气,质量不合格小麦达1000万吨,全国萌动麦约2000万吨,2012年、2013年粮源部分在国储。 表兄(进口DDGS):2015年进口DDGS毒素高于常年,饲料企业不得不降低使用量,顺延船期。 诚然,目前东北未出现大面积玉米霉变的情况,但10月初内蒙地区部分玉米已经出现霉变迹象,吉林一些虫蚀玉米也面临较大霉变风险,加上目前东北农户玉米存在惜售心理、后期极有可能形成的暖冬天气很可能再度导致一些地趴粮在储存过程中霉变,为此如何保障“粮食安全”今年恐怕更多需要仰仗省长的作为。 ---- 新粮批量上市在即安全存隐患,省级政府或将启动出台质量不达标玉米收购 正因上述原因以及今年“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的要求,业内预计未来一至两周东北相关省份将会出台针对质量不达标玉米的收购办法,主要收购霉变2%-5%玉米。这样很可能会导致今年临储玉米和省级临储玉米收购总量最终达到6000-7000万吨。此外,对于目前库存中的超标玉米,定向销售(降价销售)也可以成为相关部门的一个选择。 综上所述,随着东北秋粮收储工作座谈会的召开,现有储备库粮食安全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加上新季东北玉米存在潜在霉变风险,如何处理庞大低品质玉米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除了省级政府启动不达标玉米收购、定向销售等选择以外,若能够从全局出发解决问题,而非省与省之间各自为阵,做到物尽其用恐怕才是最理想的选择。所以,要想彻底改变我国临储玉米高库存的波动局面,政府有关部门只有横下一条心,快刀斩乱麻,一次性出台“非常”措施新政,比如年度年出口或者减少产出5000万吨的“大政策”,否则积重难返与后患无穷。 添丁不少啊,安全不好做吧!:funk: 每年的霉菌毒素问题都很严重,不重视是不行的,一个腺胃炎,几乎席卷了所有的鸡品种。药物的投入,生产性能的影响,对免疫力影响造成的疾病等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还有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霉菌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其造成的损失不亚于流感,再好的霉菌毒素控制预防药也比不上没有霉菌的饲料原料,但是政府对源头的控制并不严格,损失最大的还是终端养殖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