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生产中提高鸡苗质量的管理要点
孵化生产中提高鸡苗质量的管理要点近两年种鸡行业由于利润比较高,各公司竞相追加投资,养殖规模已达到了相对饱和的程度。由于单只鸡苗售价高,鸡苗质量无论好坏都能卖掉,绝大多数生产者对于鸡苗品质关注不够,我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在生产实践中,优秀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按计划、程序、标准严格控制的,虽其生产成本或管理成本会略有提高,但由于其在市场竞争中此类产品能为用户所接受并愿为之付出更高的价格,因而更具有竞争力。随着种鸡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种鸡生产者必须以自己的产品品质去建立信誉,才能在这个行业继续生存和发展,在互相竞争客户赢得更理想售价的时候,优良的雏鸡品质成为经营种鸡事业唯一“要赢”的王牌。
一、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1、质:事物的根本特性。事物的质以一定的量为自己的存在条件,事物的量又受它的质的制约;
2、质量: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
3、质量管理:指对产品生产或工作的流程进行程序化、标准化、专业化、数字化管理,以达成预定目标的过程控制。管理意味着权力或权威,为了按质量要求减少差异就必须在公司的各个层面采用严格的策略,如果质量管理人员不具有实行这种策略的管理权,质量管理计划就会失败。
质量管理是开拓市场,保证生产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质量管理不能靠自觉,是坚持检查、督促、不断改善出来的。
二、 种蛋与鸡苗质量标准:
1、种蛋:
I级:a、蛋重:肉种蛋52g以上,麻羽种蛋48 g以上;
b、无明显畸形:无过长、过圆、沙皮、钢皮、皱纹等
c、蛋壳色彩鲜亮,无白壳、薄壳蛋、蛋面干净、无水洗;
d、符合本品种要求。
Ⅱ级:a、蛋重:肉种蛋45g以上,麻羽种蛋42 g以上;
b、畸形不严重:蛋形指数不低于68,不高于78;
c、蛋壳颜色稍暗或略有斑点,蛋面污物面积低于1C㎡ 并已清除、无水洗;
d、符合本品种要求。
2、鸡苗:
、肉鸡苗:
A雏:重量35g以上,羽毛整洁光亮、无杂羽、眼大有神、反应灵敏、胫骨、爪皮肤光亮有弹性,脐部愈合良好,手握雏鸡挣扎有力,无任何残疾现象;
B雏:重量35g以上,羽毛不够整洁,脐部收缩较差,但无黑脐、线脐、黄脐,腹大但站立较稳;
、麻鸡苗:
A雏:重量32g以上,羽毛整洁光亮、眼大有神、反应灵敏、脐部愈合良好、手握雏鸡挣扎有力;
B雏:重量32g以上,羽毛粗糙无光泽、脐部收缩较差、但无黑脐、腹大但站立较稳;
三、 提高鸡苗质量的管理要点:
1、种蛋收入环节:
、种蛋收入时应立即对其进行合理的薰蒸消毒,消毒结束后再进行严格的分级上盘,不合格的种蛋不得作为种蛋收入。处理污染面积小的种蛋时只能使用酒精;
每次薰蒸消毒效果均应达标,应有专人负责消毒过程的监管。
、每次收捡种蛋结束后立即对桌面、地面进行清理和用消毒水拖抹、防止污物经车轮和鞋底带入蛋库。
、控制上蛋间和蛋库之温差和湿度,防止种蛋“冒汗”。
鸡蛋表凝结“水”的温湿度值:
蛋拿出冷藏室时的温度:
温度(℃): 12.8℃ 15.5℃ 18.3℃ 21.1℃
房间或孵化箱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以下标准(%),蛋面出现“水”:
37.7 22 28 32 38
35.0 27 32 38 45
32.2 31 37 44 52
29.5 36 43 51 61
26.6 42 51 60 72
23.9 50 60 71 85
21.1 59 70 83 100
、种蛋应贮存于合理环境下,贮存时间依种蛋周龄而定;
不同产蛋阶段种蛋理想贮存方案:
35W前 35-50W 50W后
温度(℃) 21 18 15
湿度(%) 70 75 80
时间(天) 5-6 3-4 2
一般情况下,种蛋应贮存于温度18-20℃,湿度70-75%的环境下,夏季为防种蛋“冒汗”,如贮存期在4天以内可将温度调至24℃以下。种蛋如贮存期超过7天则应一次性将温度降至12-15℃,湿度80-85%,并应每天翻蛋4-6次以上,当日所产种蛋不得当日上孵。
、种蛋挑捡、上盘、上车、推拉等时均应轻拿、轻放、轻推、蛋壳破损会造成种蛋失水过快形成中死胚残次雏。有报导孵化过程中造成的隐性裂纹蛋或蛋壳与壳膜脱离的比例在15-20%,这是造成中死率增加或残雏(小雏、弱雏)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有与种蛋接触的物体表面均应保持干燥,以免弄湿种蛋、破环其胶护膜而失去屏障功能;如蛋托、蛋盘、出雏盘、桌面、纸箱等均不得潮湿。
、上蛋时应认真观察,防止出现种蛋上盘时小头朝上或侧放,重量过大或过长的蛋不应放置于翻蛋时易被压破的位置。
、应按入孵计划错开各箱开机时间以利及时检雏。
2、孵化环节:
、孵化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细致的例行检查和维护,试运行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孵化器内温度场如出现0.4℃以上的温差则会造成种蛋发育的不一致。
箱体应无变形或破损、密封条应完整、箱门应可自然关闭到位、风扇轴承无明显间隙、皮带张紧度达标、风门启闭自如、翻蛋系统运转平稳到位,控制系统灵敏、显示正确。
、孵化过程中应定期抽查鸡胚发育状态,如发育不理想应及时查找原因整改。如温度场差异大时除找出原因改正外,也可通过调盘、调车缩小受热温差。
、应防止孵化后期箱内超温造成的胚胎散热困难,除确保室温达标外,可以通过减少入孵量,加大箱内制冷量进行控制(孵化后期蛋壳表面温度温度超过39℃时会影响孵化率和鸡雏质量及肉鸡的生产性能)。超温时不得开门孵化。
、加湿盘内水质应干净,进入前应达到25℃以上,定期添加消毒药以防水中细菌指数超标。如使用喷雾加湿,应防止喷雾压力不够或雾滴过粗引致箱内湿度偏低或蛋面受潮。
、落盘时应检查出雏箱是否彻底干燥并消毒彻底。落盘操作现场应安排在出雏厅。每箱落盘时间应控制在10-15分钟,操作现场室温最好在24℃以上,最低不能低于21℃。应正确处理好臭蛋以尽可能减少污染范围。
、落盘后控湿期间应防止出雏器超温。出雏期间应分别在出雏20%、50%和出完后降温各0.5℃,至检雏前4-6小时可将设定温度降至35.8℃左右。出雏期提高湿度可在啄壳10-20%时进行。出雏结束后立即关闭加湿系统以减少高温、高湿对鸡雏造成的热应激。
、落盘后出雏期的薰蒸应从出雏20%左右开始,在检雏前10-12小时应停止薰蒸,以免在雏鸡绒毛变干的过程中过多地薰蒸伤害其呼吸道。
、值班人员应按入孵计划预定的时间及时观察出雏情况,一般在出雏高峰过后4-6小时雏鸡已基本出完(出雏高峰正常情况下约为8-10小时,从记录到的出雏机湿度显示上可以判断),在出雏结束后4-6小时约5-10%雏鸡颈背部绒毛未干时应立即捡雏。
3、捡雏环节:
、捡雏和存雏间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量要尽量达标。
、打开出雏机门检查各出雏车上、中、下出雏情况后决定是否拉出出雏车,这比在错误的时间捡雏对雏鸡的伤害少。
、应安排充足的人员合理分工以加快检雏进度,每箱时间应控制在20-30分钟,由专门人员负责分捡残次雏和毛蛋以利减少交叉污染。
、装箱合格的雏鸡应均匀摆放于四周通风良好的贮存间。
、如需对雏鸡注射药物或免疫,应由熟练的员工按程序、标准操作,防止抓伤、刺伤鸡只,如接种疫苗、每瓶从稀释到用完应控制在20分钟内。
4、卫生与消毒环节:
孵化场的卫生与消毒是其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是确保鸡苗内在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对所有的消毒项目和环节制定详细的操作标准和程序,明确相关责任人坚持做到位。
、人员进出孵化场应更换衣服、鞋、帽并洗手,工作衣服应每天清洗。
、消除孵化场周边15m范围内杂草、垃圾、每周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一次。
、定期投放鼠药,减轻其对种蛋、设备的损害。各排水孔均应用铁丝网封闭,门下沿粘贴铁片或橡胶板。
、每出雏一次冲洗消毒一次接鸡前坪和道路。
、蛋库每周清空并薰蒸消毒一次。
、蛋托经清洗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
、孵化厅每一个房间墙、天花板每月清扫一次,每月喷雾消毒2次,孵化厅地面每班用消毒水拖地一次,每次照蛋和落盘前用消毒水拖地一次。
、所有房门无人员和物件出入时必须关闭。
、每出雏一批彻底清扫出雏厅、捡雏、存雏间、出雏机及附属设备,待干燥后,进行薰蒸或喷洒消毒。
、定期更换消毒药,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四,质量检查与监督:
1、公司和孵化场应分别成立质量监管小组,确定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质检工作。各项质量标准和考核管理制度应详细讲解并张贴于合适岗位。
2、应安排专人对卫生消毒效果、鸡胚、毛蛋、绒毛、水质等进行生物学检测,定期抽测初生雏母源抗体。
3、每周应对种蛋、鸡雏质量和卫生消毒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及时修改相关程序与标准,以杜绝质量问题隐患。
4、应定期召开种鸡饲养、孵化、销售联席会议,及时通报相关质量问题与改进措施,共同承担起提高和稳定鸡苗质量的责任。
员工素质决定 工作质量 决定 产品质量 如果真能做到这样,那都是一粒粒活力四射的好种子啊。 :) 引用第1楼s.f.sh于2009-02-19 13:58发表的:
如果真能做到这样,那都是一粒粒活力四射的好种子啊。 :)
谢谢 辛苦了 质量管理不能靠自觉,是坚持检查、督促、不断改善出来的。
真的不错,这就是我们农户和工厂的区别 能做到底能有几家? 很细化,希望搞孵化的老板们共勉!!!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