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人 发表于 2009-2-18 09:13:39

孵化效果的检查和分析

孵化效果的检查和分析是提高孵化率的基本措施,同时也是提高技术水平、积累经验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生产中无论孵化成绩好与坏,都应经常检查和分析孵化效果,以便指导孵化工作和种鸡的饲养管理。
一、主要参数和指标:
1.衡量孵化效果的指标
受精率(91%)、出苗率(95.5%)、青苗率(86.5%)、健苗率(98.5%);横向和纵向对比。
2.种鸡不同周龄的无精蛋和各孵化期胚胎死亡率比例:
自然周龄    无精蛋    1-5天    6-10天    11-17天    18-21天    死亡累计
28周前    ≦7    ≦4    ≦1    ≦1    ≦6    ≦12
29-55周    ≦3    ≦2    ≦1    ≦1    ≦2.5    ≦6.5
56周以后    ≦7    ≦4    ≦1    ≦1    ≦3.5    ≦9.5
平均    ≦5    ≦2.5    ≦1    ≦1    ≦3.5    ≦8.0
3. 孵化期种蛋不同放置对孵化率的影响:
孵化位置    受精率%    青苗率%    次苗率%    啄壳-出壳时间(小时)    啄壳位置比例
                  大头    中部    小头
小头向下    93.6    86.0    1.5    10    86    13    1
小头向上    93.6    63.3    12.6    20    3    27    70
平 放    93.4    73.5    6.8    16    35    39    26
    小头向上孵化的入孵蛋健苗率比正常低22.7%,如果验蛋不严,入孵蛋中有1%的种蛋是平放或小头向上孵化,则会导致孵化率下降0.1-0.3%。
二、孵化效果的检查
1.胚胎发育的检查与分析
1.1 照蛋标准的掌握   胚胎发育并不一定都与发育标准完全一样,一般按70%胚蛋的整体情况进行判断,如70%胚胎已符合标准“蛋相”,10%的胚胎发育偏慢,约有20%的胚胎发育是偏快,则认为定温是适当的。若通过抽查分析,发现孵化用温偏高或偏低,将孵化用温在原基础上降低或升高0.1 ℃,孵化效果能得到很好的改变。
1.2 主要检查内容:
(1)气室的大小(2)胚胎的大小、位置和活动的强度
(3)胚胎外膜血管的大小、分布和颜色状况
(4)卵黄和蛋白的体积、位置和透明强度
1.3 三个典型“蛋相”:
1.3.1 孵化5天龄的胚蛋(黑眼) 正常: 1/3的蛋面布有血管,可明显见到胚胎黑色的眼睛,俗称“黑眼、起珠”。异常:①受精率正常,发育略快,死胚蛋增多,血管出现充血现象。一般是温度较高。②受精率正常,发育略慢,死胎少。一般是温度偏低。③气室大,死胎多,多出现血线、血环,有时其粘于壳上,散黄多,“白蛋多”。一般是种蛋贮存时间过长。④胚胎在小头发育。大头朝下。⑤胚胎发育参差不齐。机内温差大、种蛋贮存时间明显不一或种蛋源于不同鸡群。⑥破裂蛋多,胚胎大量死亡且死亡时间不集中,散黄蛋多,气室可动。系带受到剧烈震动或受冻(存放温度在0℃以下)。
1.3.2 孵化10天龄的胚蛋正常: 尿囊血管在小头“合扰”---除气室外,整个蛋面均布满血管,正面血管粗,背面血管细。异常:①尿囊血管提前“合拢”,死亡率提高。孵化前期温度偏高。②尿囊血管“合拢”推迟,死亡率较低。温度偏低,湿度过大或种鸡偏老。③尿囊血管不“合拢”,小头尿囊血管充血严重,部分血管破裂,死亡率高。温度过高。④尿囊血管不“合拢”,但不充血。温度过低,通风不良,翻蛋异常,种鸡偏老或营养不全。⑤胚胎发育快慢不一,部分胚蛋血管充血,死胎偏多。机内温差大,局部超温。⑥胚胎发育快慢不一,血管不充血。贮存时间明显不一。⑦头位于小头。一般是大头向下。⑧孵蛋爆裂,散发也恶臭气味。脏蛋或孵化环境污染。
1.3.3 孵化17天龄的胚蛋正常: 以小头对准光源照蛋,小头再也看不到发亮部分或仅有少许发亮。俗称“封门”。 异常:① “封门”延迟,气室小。温度偏低或湿度偏高。② “封门”提前,血管充血。温度偏高。③不“封门”。温度过高或过低,翻蛋不正常,种鸡偏老,饲料营养不全或通风不良。
2.出雏期的检查   胚蛋正常的喙壳、出壳时间和比例,详看下表:
孵化时间    460    470    480    490    495-500
喙壳    10%    60%    90%    基本结束    捉苗
出壳    2%    10%    80%      
从上表可以看出,胚蛋的喙壳高峰是19.5天左右,出壳高峰是20天胚龄左右。巷道机的出壳时间比以上标准要迟半天。
2.1 啄壳情况
2.1.1 啄壳时间与出雏高峰时间一样,某种禽蛋的啄壳时间也应是相对恒定的,若出雏高峰提前或推迟,预示着用温可能偏高或偏低。
2.1.2 啄口位置与形状啄口位置应在蛋的中线与钝端之间,啄口呈“梅花”状清洁小裂缝。若在小头啄壳,说明胎位不正;若啄壳的位置在钝端很高的地方,说明雏鸡通过气室来啄壳,可能湿度偏大;若啄口有血液流出,可能是温度偏高。
2.2 出雏情况的检查
2.2.1 出雏高峰时间检查若出雏高峰期比正常提前或推迟,可能用温偏高或偏低。无明显的出雏高峰期,这可能与机内温差大、种蛋贮存时间明显不一或种蛋源于不同鸡龄的种鸡等有关。
2.2.2 出壳鸡检查观察雏鸡活力及结实程度,体重大小,卵黄吸收情况,绒毛色泽、长短及整治度,喙、脚、跗部的表现。
2.2.3尾蛋的剖检 一般在气室部位打开蛋壳开始观察。
(1)气室的大小,胚外膜血管。(2)胚体发育情况。(3)尿囊液和羊水的多少。
(4)蛋白利用、卵黄吸收情况。(5)剖检鸡胚。
3.微生物检查
定期抽验死雏、死胎及胎粪、绒毛等,做微生物学检查。当种鸡群有疫情或种蛋来源较混杂或孵化效果较差时尤应取样化验,以便确定疾病的性质及特点。
三、孵化效果的分析
1.影响孵化效果的因素
内部因素:种蛋质量,由遗传和种鸡饲养管理决定的。
外部因素:包括种蛋管理和孵化条件。
整个孵化期胚胎死亡的分布规律,主要存在着两个死亡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孵化前期,鸡胚在孵化第3~5天,死亡原因是:3—5天胚龄正是胚胎生长迅速、形态变化显著时期,各种胎膜相继续形成而作用尚未完善,胚胎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是很敏感。第二个高峰出现在孵化后期,鸡胚在孵化第18天以后,胚胎从尿囊绒毛膜呼吸过渡到肺呼吸的时期,胚胎生理变化剧烈、需氧量、自温剧增,对孵化环境要求高,若通风换气不良、散热不好将会加大胚胎死亡率。孵化期其他时间胚胎死亡,主要是受胚胎生活力的强弱影响。   
2. 孵化条件不当对孵化效果影响(外因)
2.1温度偏高
2.1.1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1)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温度偏高时,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可促进胚胎发育,但过高或时间过长,反而抑制胚胎发育。在蛋白被尿囊包围后,高温不能促进胚胎的生长,反而起抑制作用。
(2)对全胚发育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胚胎发育和水分散发加快,提早出壳。
(3)对胚胎死亡率的影响:早期死亡和啄壳后死亡增加,死亡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1.2症状
(1)胚胎啄壳和出壳都提前,但不整齐,时间长,出壳前死亡多。
(2)幼雏小、脐环扩大、出壳后常见到未被利用的浅黄色蛋白块。
(3)卵黄还未完全被吸入体内,出现“钉脐”。
(4)鸡胚发育过快,羽毛生长跟不上,部分鸡苗羽毛较短。
2.1.3死胚解剖的病理变化
(1)卵黄囊大,未吸入腹腔。
(2)引起皮肤、大脑、心脏、肝脏和肾脏的出血,心脏典型贫血。
(3)48小内时温度过高,会增加眼、喙发育不全,脑裸露等畸形胚的比例。
(4)胚胎错位多。
(5)蛋壳内出血。
2.2 温度偏低
2.2.1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1)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低温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比高温更明显,减慢了早期胚胎的发育,表现为胚盘小,血管网小,胚胎结构分化延迟,体节出现较慢,尿囊液少。对中后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相对较小。
(2)对全胚发育的影响:胚胎发育减慢,出壳延迟。
(3)对胚胎死亡率的影响:胚胎死亡率增加,但规律性不明显,一般出壳前的死亡高峰明显,低温孵化引起胚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系统发育不正常。
2.2.2症状
(1)胚胎发育缓慢,啄壳时间推迟并且无力。
(2)雏鸡腹大、软弱无力、脐部收缩不良。
(3)绒毛粘连蛋白。
(4)部分鸡苗羽毛较长。
2.2.3死胚解剖的病理变化
(1)卵黄囊吸入腹腔,胆囊极度增大,胆汁分泌增多,使卵黄和肠内容物染成绿色。
(2)大肠下段充满黄色胎粪,直径可达1-2cm。
(3)心脏极度增大,心外膜出血。
(4)头部皮下和颈部肌肉水肿、出血、皮下黏液集聚。
2.3 湿度偏高
2.3.1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1)全期孵化湿度偏高时,胚胎发育减慢,出壳时间推迟,雏重大于正常雏。
(2)胚胎死亡率增加,相当一部分雏鸡较软弱,鸡苗前期死亡率高。
2.3.2症状
(1)转盘后死亡率增大,出壳延迟。
(2)水分蒸发不足,到孵化结束时蛋中仍留存有许多尿囊液和羊水。
(3)雏鸡精神差,腹大,绒毛粘连蛋白。
2.3.3死胚解剖的病理变化
(1)闷死在壳里的幼雏,粘液包裹着幼雏的喙或从啄壳部位溢出,迅速干涸,使鸡胚窒息死亡。或喙和头部与蛋壳粘连,头部不能活动而不能出壳。
(2)幼雏胃肠充满液体,到啄壳仍有羊水、尿囊液与未利用的蛋白。
2.4 湿度偏低
2.4.1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水饥饿,代谢紊乱。
(1)胚胎发育稍有加快,出壳时间提前,鸡苗体重小于正常鸡苗。
(2)湿度偏低时,会抑制孵化第一周的胚胎生长,提高死亡率,高温低湿问题会更严重。
2.4.2症状
(1)经常会出现较多的头部畸形。
(2)气室增大,出壳早,啄壳部往往在靠近禽蛋的中央处。
(3)雏禽瘦小,绒毛干巴,略带黄色,与过热的结果相似。
(4)蛋壳干燥,有出血的痕迹,内壳膜干缩。
2.4.3死胚解剖的病理变化
(1)闷死在壳内的幼雏可见羊水完全消失,绒毛干燥,卵黄粘滞。
(2)由于缺少羊水的润滑作用,雏禽难于围绕蛋的纵轴翻转,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前啄壳会导致尚未萎缩的尿囊血管机械性损伤而出血。
2.5 通风不良
2.5.1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1)缺氧对孵化的所有阶段均有不良影响,会增加死亡率和推迟出壳时间。作用时的胚龄越大,死亡率越高,作用时间越久,死亡率越高。
(2)在孵化后期,氧气不足容易造成鸡胚窒息死亡。
2.5.2长时间缺氧的症状和病变
(1)胚胎位置不正(错位),啄壳部位多在中腰线或小头啄壳。
(2)错位姿势:足盘在头颈部上面。
(3)尿囊血管充满血液,皮肤和其它器官充血、出血与急性过热相似。
2.6 翻蛋不正常和翻蛋不够
2.6.1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蛋黄粘于壳膜上,尿囊绒毛膜发育缓慢, 不能合拢,影响蛋白的吸收。
2.6.2症状和病变
前期死胚率升高;产生更多的缺陷鸡如:跛脚、蛋白吸收不良等。
2.7 其它方面:
2.7.1存蛋时间过长:前期死胚明显增多,“合拢”推迟,出壳延迟。
2.7.2存蛋不当:如果在夏季高温天气室温存放3天以上,前期死胚显著增多,受精率出现大幅度下降。
2.7.3细菌感染:种蛋或孵化用具消毒效果不好,会造成中期死胚增多,臭蛋增加;出雏期间细菌感染,雏鸡容易发生脐炎。
2.7.4捉苗时间过迟:出现腿脚皱缩、腿部静脉血管突出或口内组织色深且异常干燥的脱水现象。
3.种蛋质量影响(内因)
3.1 胚胎营养不良
种蛋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含量不足或过量导致新陈代谢受破坏,从而导致一系列异常胚胎营养不良,这使胚胎生长严重受阻,胚体发育不均衡,腿短小,头膨大,肢骨弯曲关节粗大而变形,皮肤严重水肿,羽毛发育不良。
3.2 氨基酸过多症
过量的氨基酸,会使胚胎出现脑的各部分发育不均衡,喙发育异常(短或弯曲)肢、脊椎弯曲、躯干缩短、内脏器官外露等。
3.3 维生素A缺乏
    种蛋砂壳蛋多,雏鸡表现为结膜炎、眼结膜粘连、鼻腔内充满粘液等症状,对传染病敏感性提高、抵抗力降低引起鸡苗前期死亡率升高。
3.4 维生素B2、B12缺乏
维生素B2缺乏:蛋白稀薄,蛋壳粗糙;在10—13天胚龄出现死亡高峰。雏鸡主要表现为颈、脚麻痹,鹰爪趾。
B12缺乏:胚胎死于第17天,孵化率低,腿肌肉萎缩,组织内出血。
3.5 维生素D缺乏症
当种鸡缺乏维生素D时表现为壳薄蛋、软壳蛋、破蛋多;死亡高峰出现在第10—16天胚龄和18-19天胚龄,死胚主要表现为皮肤水肿、肾肥大。
3.6 蛋白中毒
表现为鲜蛋蛋白稀、蛋黄流动。19天龄死亡增高。胚胎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脚短而弯曲,腿关节变粗,婴鹉喙,弱雏增多,颈脚麻痹。
3.7 维生素E缺乏症
当种鸡缺小维生素E,胚胎早期发育缓慢,第7天死亡率增加。常见眼的晶状体混浊,玻璃体出血,角膜产生斑点,导致出壳的幼雏失明。
营养性胚胎病症状的重要特征是:骨骼早期发生变形,软骨,因而产生胚胎肢体短缩,骨骼发育明显受阻。其他组织器官营养不良,如羊水稠度高,蛋白、蛋黄利用不完全,皮肤水肿、结节状绒毛。形态学上表现为,胚体小,两肢短缩,关节肿大畸形,骨干弯曲,颅骨开裂,颈弯曲等。
4.孵化各期胚胎死亡的主要原因
4.1前期死亡(1-6天):孵化前期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低;种蛋存蛋时间过长,保存温度过高或受冻,种蛋运输时受剧烈振动,翻蛋不足;蛋传性疾病,如白痢;种鸡健康状况不良,种蛋营养水平不良,如缺少VA、VE等。
4.2中期死亡(7-12天):孵化温度过高,通风不良;翻蛋不足;消毒效果不好,蛋传性疾病;种鸡健康状况不良,种蛋营养水平不良,如缺少VB2等。
4.3后期死亡(13-18天):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小头向上孵化;种鸡健康状况不良,种蛋营养水平不良,如缺少VB12、VD等。
4.4出雏期间闷死壳内:孵化期湿度偏低,出雏期高温高湿,通风不良。
4.4啄壳后死亡:啄壳部位出血,主要是高温;洞口多粘液,主要是高湿;出雏期通风不良;移盘时温度骤降;小头向上孵化; 20~21天孵化温度过高,湿度过低。
4.5无力出壳:种蛋贮放太久;小头朝上;孵化器内温度太高、湿度太低或翻蛋次数不够;种鸡饲料中维生素或微量矿物质不足。

504531444 发表于 2009-2-18 10:22:19

温氏IO里的资料,谢谢分享

bian123 发表于 2009-2-18 11:25:47

:o

shi7361 发表于 2009-2-18 12:09:58

:victory:

ld2003313 发表于 2009-2-28 12:34:4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孵化效果的检查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