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饲养管理
1.饮水管理一日龄雏鸡第一次饮水称为初饮,雏鸡出壳存放24小时后可失去体内水分的8%,存放24小时可失去体内水分的15%。为防止雏鸡因失水而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进雏后必须先让雏鸡学会饮水,水中必须加3—5%糖供鸡饮水,一般让鸡连续饮5—6小时左右,当鸡有1/3到处寻食时,就可开始开食。
由于运输与存放过长的雏鸡脱水多些,在雏鸡饮完糖水后,应在饮水中添加汇丰维补、活力素、超强多维、电解多维及雏鸡旺乐,饮水的温度应接近室温(16~20℃),饮水器每天应刷洗消毒1~2次。
雏鸡的饮水量大致为采食量的1.5~1.8倍,注意不要断水。为让雏鸡尽快学会饮水,可轻轻抓雏头部,将喙部按入水中1秒左右,每100只雏鸡教2只,则全群很快学会。
注:初饮后无论如何不应断水,保证清洁充足供水。
2.饲喂管理
实验证明,雏鸡在出壳后24~36小时内开食最好。雏鸡在第一周与第二周体重能增长2倍左右,由于生长迅速而胃肠容积不大,消化机能较弱,所以必须注意满足幼雏营养需要,应该用质量最好、营养最全面的饲料。
雏鸡开食是第一次吃食,应在学会饮水2小时之后进行,在1/3的雏鸡有啄食表现时,即可少量饲喂,开食时可铺干净报纸、塑料布或用开食料盘,均匀地将料撒开。育雏第一周每天分多次喂最好,第一天每2小时喂一次料,平均每次每只喂0.5~1克左右。为了便于雏鸡采食,饲料中应加入30%的饮水,拌匀后饲料提起来成团,撒下去能散开即可,这样饲料中的粉面能粘在粒状饲料上,便于雏鸡采食,适口性也好。饲喂量应该逐渐地增加,每次喂料能在25分钟内吃尽为好。一般一、二周内每天喂6次,以后根据发育情况逐渐变为每天喂5~4次,亦可在一周后让雏鸡自由采食,雏鸡第一天的平均采食量在5~8克,第一周的平均采食量为每天10克,每天必须准确记录雏鸡的采食量,以便随时了解鸡群的情况与发育情况。
在第二、三日龄应注意找出不会吃喝的弱雏,及时放在比较适宜的环境中,教会它们饮水采食,则大多数能存活下来。
3.断喙
(1)目的
鸡在大群体、高密度饲养时易出现啄羽、啄趾、啄肛等恶癖。断喙可以减少恶癖的出现,亦可减少鸡采食时挑剔饲料造成的浪费;
(2)断喙时间
一般在6~10日龄进行,因为此时断喙对鸡应激小,如果雏鸡状况不好亦可推迟进行,不要超过35天,因为35天左右,雏鸡可能出现互啄的恶癖,青年鸡转入蛋笼之前,对个别断喙不成功的鸡再修理一次。
(3)断喙方法
一般用断喙器断喙,断喙时左手抓住鸡腿,右手拇指放在鸡头顶上,食指放在咽下,稍使压力,使鸡缩舌,以免断喙时伤着舌头。幼雏用2.8毫米的孔径,在上喙离鼻孔2.2毫米处切断,应使下喙比上喙稍长些,稍大的鸡可用直径4.4毫米的孔,刀片应加热至暗红色,为避免出血,断喙后应烧灼二秒左右,断面应磨圆。
(4)注意事项
①断喙前应饮汇丰维补、超强多维、活力素、电解多维等,以防应激;
②断喙的长短一定要准确;留短了影响采食,切少了有可能再生长,需再次断喙;
③ 在免疫或鸡群受其它应激状况下时,不应断喙;
④ 断喙后,槽内应多添加饲料,以免雏鸡啄食到槽底,创口疼痛,避免出血;
⑤ 注意观察鸡群,有烧灼不佳,创口出血的鸡及时抓出重新烧灼止血,以免失血过多引起死亡;
⑥断喙不宜在炎热季节或气温高时进行;
4.雏鸡的卫生管理
雏鸡幼弱,抗病力低,一定要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严格实行隔离饲养,坚持日常消毒,适时确实地做好各种免疫,注意及时预防性用药,创造舒适稳定的生活环境,减少各种应激,就可以减少、杜绝疾病的发生。
5.日常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1)精神状态感染疾病或食物中毒时雏鸡精神不振,为一种亚临床状态。
(2)鸡群是否安静鸡平时是安静的,环境不适或受到某种因素侵害时,鸡群处于紧张状态,叫声不宁,惊恐扎堆。
(3)粪便的干湿色泽雏鸡受凉时,粪变稀,传支时拉稀,新城疫时粪黄绿色。
(4)记录每天的采食量与饮水量气候的变化,环境控制的失误,以及感染病原微生物时等,都会引起雏鸡饮水量与采食量的变化。
(5)通风特别注意夜间通风大小是否合适;注意记录最高最低的气温,以便采取措施。(6) 夜间注意听是否有异常呼吸音,早发现,早采取措施,可避免或减少损失。
(7)注意水槽或饮水器是否缺水、漏水、清洁程度水面深度、料的多少。(8)光照强度、时间是否合适。
(9)及时挑出病鸡单独处理,死雏及时剖检,分析病因,以便采取措施,对症下药。
呵呵 支持一看就是转载的 学习了 学习了 支持一下 学习了 说的不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