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hua5000 发表于 2009-2-6 22:59:07

鸡法氏囊防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名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目前本病作为危害养禽业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呈世界性分布,该病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因此该病对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1、诊断要点

在易感鸡群中,本病往往突然发生,潜伏期短,感染后2~3天出现临床症状,早期症状之一是鸡啄自己的泄殖腔现象。发病后,病鸡下痢,排浅白色或淡绿色稀粪,腹泻物中常含有尿酸盐,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污染或沾污泥土。随着病程的发展,饮、食欲减退,并逐渐消瘦、畏寒,颈部躯干震颤,步态不稳,行走摇摆,体温正常或在疾病末期体温低于正常,精神萎顿,头下垂眼睑闭合,羽毛无光泽,蓬松脱水,眼窝凹陷,最后极度衰竭而死。5~7天死亡达到高峰,以后开始下降。病程一般为5~7天,长的可达21天。本病明显的发病特点是突然发生、感染率高、尖峰死亡曲线、迅速康复。但一度流行后常呈隐性感染,在鸡群中长期存在。
    死于感染的鸡呈现脱水、胸肌发暗,股部和胸肌常有出血斑、点,肠道内粘液增加,肾脏肿大、苍白,小叶灰白色,有尿酸盐沉积。法氏囊是病毒的主要靶器官,感染后4~6天法氏囊出现肿大,有时出血带有淡黄色的胶胨样渗出液,感染后7~10天发生法氏囊萎缩。变异毒株引进的法氏囊的最初肿大和胶胨样黄色渗出液不明显,只引起法氏囊萎缩。超强毒株引起法氏囊严重的出血、瘀血,呈"紫葡萄样"外观。受感染的法氏囊常有坏死灶,有时在粘膜表面有点状出血或淤血性出血,偶尔见弥漫性出血。脾脏可能轻度肿大,表面有弥散性灰白的小点坏死灶。偶尔在前胃和肌胃的结合部粘膜有出血点。

1、 防治措施

(1)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    鸡法氏囊病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患病鸡舍病毒可较长时间存在,因此必须做好彻底地消毒,保证鸡场各环节的卫生。消毒卫生工作,必须贯穿种蛋、孵化全过程和育雏等阶段中。所用消毒药以次氯酸钠、福尔马林和含碘制剂效果较好。

(2)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主要方法,特别是种鸡群的免疫,将其母源抗体传给子代使雏鸡免受法氏囊病病毒的早期感染。免疫程序的制订 :制订免疫程序时,应根据当地本病的疫情状况、饲养管理条件、疫苗毒株的特点、鸡群母源抗体水平等来决定,以便选择适当的免疫时间,有效地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 现仅提供几种免疫程序,供参考。对于母源抗体水平正常的种鸡群,一般多采用2周龄弱毒苗免疫1次,5周龄弱毒苗加强免疫1次,产蛋前(20周龄时)和38周龄时各注射油佐剂灭活苗1次,一般可维持较高的母源抗体水平。肉用雏鸡或蛋鸡视抗体水平多在10~14天和21~24天进行两次弱毒苗免疫。 在低或无母源抗体时,用弱毒力苗(如D78)或1/2~1/3剂量的中毒力苗尽早免疫,在1~3日龄时第一次免疫,10~14日龄第二次免疫;在有高母源抗体时,在18日龄左右第一免,28~35日龄第二免;如母源抗体参差不齐时,在1~3日龄首免,16~22日龄第二免;若用中毒力疫苗时,则于14~18日龄作一次免疫。 苏威公司的免疫方案,对肉用仔鸡,用囊病2号苗于5~7日龄,10~14日龄、15~20日龄进行三次免疫,或于5日龄用灭活苗免疫接着10日龄和15日龄用囊病2号苗免疫,在整个生长周期中能提供较好的保护效果。对产蛋鸡或种鸡,7、14、21、28日龄用囊病2号苗免疫4次,种鸡再在8~10周龄用囊病2号苗18周龄用灭活疫苗免疫,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能产生较高的母源抗体提供给子代。

(3)防治   在发病早期,使用高免血清、高免卵黄抗体及中草药方剂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减轻病症,控制疫情。抗血清的治疗:利用病愈鸡的血清(中和抗体价在1:1024~1:4096之间)或人工高免鸡的血清(中和抗体价在1:16000~32000),给刚发生法氏囊病的鸡注射0.1~0.2毫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高免卵黄抗体:为了减少法氏囊病造成的大量鸡只死亡或保护雏鸡渡过生理性免疫缺陷期,可用高免疫蛋黄匀浆制剂给鸡注射,病鸡每只0.5~10毫升,效果比较可靠,多用于该病高发日龄前后或发病早期。

sun007 发表于 2009-2-25 22:48:51

学习

探索发现 发表于 2009-2-25 23:48:33

楼主今晚很用功 看来有野心 !!   呵呵 玩笑 谢谢楼主的操劳

新疆游侠 发表于 2009-2-26 19:14:13

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鸡法氏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