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9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鸡免疫器官影响的研究试验
本文来自:兽药市场指南目前很多学者已证实禽流感病毒可引起免疫抑制,进而导致鸡群的免疫失败以及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高。本试验选用H9亚型禽流感病毒人工感染鸡,发现在其免疫器官中仅引起法氏囊部分淋巴滤泡髓质区内淋巴轻度减少,而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均未出现病变,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也未出现明显变化。
一、材料
(一)供试病毒
毒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AZH146株,由实验室保存提供,血凝价为29。
菌株新城疫病毒LaSota株,CY株。
(二)试验材料
试验动物50~51日龄的普通鸡(由山西隆克尔生物制药公司提供)
试验试剂 单位抗原的配制:以能引起100 %血凝的病毒最高稀释度作为终点,即1个HA单位,终点滴度除以8,即为含8 HA单位的抗原。
二、试验步骤
禽流感病毒及鸡新城疫免疫 50只51日龄的鸡随机分为2组(A1,A2)隔离。A1组经气管内接种1:10稀释的禽流感病毒种毒,接种剂量为每只0.15毫升。7天后,A1,A2组均进行新城疫 Ⅳ系苗点眼,滴鼻免疫。
新城疫病毒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测定A1,A2组分别于免疫后4、7、15、19、24、27、31、34天采血,分离血清,按OIE标准方法测定抗新城疫病毒的HI抗体效价,计算每组HI抗体滴度的平均值。
新城疫病毒强毒攻击试验A1,A2组于新城疫IV系苗免疫后18天,各取10只鸡,分别设为B1,B2组,并同时对B1,B2组经气管内接种1:10稀释的新城疫病毒 CY株尿囊液,每只0.15 毫升。
新城疫病毒感染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白细胞中分类计数的影响 将20只51日龄鸡随机均分为2组(C1,C2),隔离饲养。C1组经气管内接种禽流感病毒,方法及剂量同A1组。C2组为阴性对照。分别于2、3、4、5、6、7、14、21天采血,制作血涂片,染色,计数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白细胞中的分类计数(%),计算平均值。
实验性感染禽流感病毒后鸡免疫器官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51日龄鸡用上述同样的方法接种禽流感病毒,于感染后第4天扑杀,取法氏囊、胸腺、脾脏、哈氏腺、盲肠扁桃体,10%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免疫器官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设未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正常鸡为阴性对照。
三、结果和分析
(一)感染组对比
禽流感病毒的A1组,经新城疫 IV系免疫后,在被检测的各个日龄阶段,其血清中抗新城疫的HI抗体水平均低于未感染禽流感病毒的A2组,但差异不显著。同时也可见A1,A2组血清中抗新城疫病毒HI抗体的消长规律一致。
(二)禽流感病毒粒子
电镜下观察到的禽流感病毒粒子呈丝状
(三)禽流感病毒感染对鸡新城疫IV系苗免疫保护率的影响
B1组于51日龄时接种禽流感病毒 AZH146,7天后进行新城疫 IV系苗免疫,免疫后18天用新城疫V CY株攻击,结果同B2组一样,均能完全保护。观察10天未见任何异常表现。
(四)感染禽流感病毒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白细胞中分类计数的影响
实验性感染禽流感病毒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白细胞中的分类计数未出现明显变化,C1,C2组在禽流感病毒感染后2,3,4,5,6,7,14,21天后计数的各组数值均无显著差异,各组分类计数的平均值结果。(见表1)
表1不同时间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白细胞中的分类计数结果( %)
(五)感染禽流感病毒后鸡免疫器官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1.法氏囊出现较轻微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法氏囊部分淋巴滤泡髓质区的淋巴细胞减少,髓质区轻度水肿,但淋巴滤泡大小基本正常(见图2)。
2.电镜下观察正常法氏囊淋巴滤泡在电镜下观察到正常法氏囊淋巴滤泡结构完整,排列紧密(见图3)。
(六)非免疫器官的病理变化
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鸡呈明显的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气囊膜上有浆液性和粟米粒大小的黄色干酪样黏性分泌物
四、讨论
(一)实验性感染禽流感病毒后鸡免疫器官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禽流感病毒感染后第4天,感染鸡的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均未见病变。但感染组每只鸡的法氏囊均出现较轻微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法氏囊部分淋巴滤泡髓质区的淋巴细胞减少,髓质区轻度水肿,但淋巴滤泡大小基本正常。与对照组相比,禽流感病毒感染组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白细胞中的分类计数未出现明显变化。
(二)不同品种的鸡对禽流感病毒的反应性不同
在实验室人工感染条件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仅引起SPF鸡发病,而其他各品种的鸡接种后往往无临床表现,但这并不影响对禽流感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鸡的免疫机能以及免疫器官组织学变化的观察,也正是由于SPF鸡与其他品种的鸡中,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反应性不同,为了反映实际生产状态,本试验选用清洁的普通蛋鸡而不是SPF鸡作为实验动物。
(三)鸡感染禽流感后非免疫器官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1.根据临诊表现及病理变化可以分为两个类型:最急性病例没有先兆症状而突然死亡,剖检也未见明显病理变化。急性病例病禽精神沉郁,冠和肉垂暗红色,头部和眼睑肿胀。一部分病禽,可在小腿有鳞片部出现界限分明的出血区,还有一些在脚爪部的背面或掌面呈现出血或严重的瘀血,呈紫红色。
青年鸡患急性禽流感死亡后,内部脏器的病理变化不太明显,但在成年鸡,各种不同器官组织的浆膜和黏膜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有的非常严重。
非典型禽流感是由非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感染引起,或由高致病性菌株感染了已有一定免疫力的家禽群体。在蛋鸡和种鸡,主要表现为产蛋量突然下降,有时有轻微呼吸道症状,死亡率正常或略有上升。主要病理变化为腹膜炎。
在肉鸡或后备鸡,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剖检病变主要是上呼吸道炎症、气囊炎、肝周炎、腹膜炎等,偶尔可见到肌胃和腺胃出血。
2.眼观病变
低致病力禽流感常见的眼观病变为喉气管充血、出血,在气管叉处有黄色干酪样物阻塞,气囊膜混浊;典型的纤维素性腹膜炎;输卵管黏膜充血、水肿,卵泡充血、出血、变形;肠黏膜充血或轻度出血,胰腺有斑状灰黄色坏死点;还有病变包括心肌坏死,坏死的白色心肌纤维与正常的粉红色心肌纤维红白相间;胰腺有黄白色坏死斑点,腺胃乳头、腺胃与肌胃交界处、肌胃角质膜下、十二指肠黏膜出血;喉气管黏膜充血、出血,以上病变均为敏感鸡感染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后比较恒定的病变。有些病例还可见头颈部、腿部皮下胶样浸润,肝有黄白色坏死点,其余器官组织则多呈出血性病变。
3.组织学病变
其组织学病变不尽相同,较常见的为心肌炎,心肌纤维坏死,胰腺炎,腺泡细胞坏死,肝、脾、肾、心肌充血、水肿、出血,脑血管周围形成细胞血管套,脑组织坏死,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等。
4.实验得到影响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力因素
通过多次实验可知,影响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力因素有:家禽的种类,例如一些毒株对鸡有致病力,但对鸭或鹅却无致病力,一些毒株能感染同居的水禽,但却不能感染同居的鸡;
家禽的品种和品系:同一禽流感病毒如分别感染外来快大型肉鸡和本土地土种黄鸡,则外来快大型肉鸡无论在症状、病变和死亡率上都比土种黄鸡严重;
龄期:虽然各日龄的鸡对禽流感病毒都敏感,但开产种鸡在产蛋高峰及高峰之后期间特别敏感,老龄家禽的敏感性则低于幼龄禽;
家禽的健康状况:同一株禽流感病毒对健康禽群造成的损失低于在健康状况不佳的禽群造成的损失,在非高致病力毒株感染时这种差异更加明显;
应激:受冷、贼风、气温的急剧变化等应激因素均明显加重了禽流感感染禽群后出现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经济损失;
细菌的合并或继发感染:无论是在实验室内还是在实际生产中,禽流感感染禽群后,如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控制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细菌感染,所造成的损失相对会低一点。
5.血清学诊断
有些病毒如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和腺病毒具有凝集某种哺乳类或禽类动物红细胞的特性,称之为病毒血凝反应;特异性抗体可以抑制这种反应,称之为病毒的血凝抑制反应。病毒亚型鉴定要用抗不同血凝素(HA)抗血清,以HI试验来测定HA亚型,用抗9种不同神经氨酸酶(NA)的抗血清,以微量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NI)鉴定NA亚型。
五、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H9亚型禽流感病毒AZH146株人工感染普通蛋鸡,在免疫器官中仅引起法氏囊部分淋巴滤泡髓质区内的淋巴细胞轻度减少,而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均未出现病变,与对照组相比禽流感病毒感染组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白细胞中的分类计数未出现明显变化。实验性感染禽流感病毒 AZH146株后,再进行新城疫IV系苗免疫,可引起普遍蛋鸡血清中抗新城疫病毒的HI抗体滴度轻度下降,但免疫后18天用新城疫强毒攻击时,仍能完全保护。
另外,在SPF鸡与其他品种的鸡中,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反应性不同。
作者简介:袁建琴(1970-),女,硕士,主要从事生物制药、分子生物学及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教学与研究 学习拉.
俺问下;目前做禽流感苗.单联好还是多连好?
不做他怎样? 引用第1楼横渡长江于2009-02-05 12:24发表的:
学习拉.
俺问下;目前做禽流感苗.单联好还是多连好?
不做他怎样?
学习了 肉鸡做流感秒有效果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