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以前的条件性病发展到主要流行病【这病还是条件性疾病,之所以说他是条件性疾病,该病通常是继发或并发性疾病(如病毒性疾病继发,肠道疾病继发、呼吸道综合症继发或并发、冷热应激后继发);该病通常是管理上出现问题后跟着出现的,如垫料管理,保温,疫苗或断喙等应激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等等】
2、肠道吸收不好的药物如新霉素、庆大、丁胺卡那等因不能到达全身而不能杀灭大肠杆菌效果不良【其实这几个药物大多时候治疗大肠杆菌是比较有效的,特别是和β-内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配伍使用,治疗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当然,前提是要先处理好病因或诱发条件因素,如垫料、保温、通风等等。但是跟随病毒性继发大肠杆菌的话,治疗难度会增加,甚至难以治疗,关键还是先处理好原发病。】
3、大肠杆菌的用药次数最少每天使用用2次,因为,大肠杆菌的繁殖速度特快,大约18-20分钟就能繁殖一次,如果,用药次数过少(如一次用药)用药时间过短,则药物浓度可能因随着体内的降解而下降,使药物浓度达不到治疗浓度而使大肠杆菌重新繁殖再生,并有可能产生抗药性。而两次以上给药能避免这一点。【用药间隔时间关键是看药物动力学特性,主要参考药物的半衰期,各种药物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
4、大肠杆菌用药的剂量要足【容易误导盲目加大份量,观点是正确,但语言陈述不够严谨】
说明下,我发贴并非是针对楼主,我对文中很多观点还是很认同的,但对以上几点我个人有不同看法,所以提出大家讨论而已。
回 59楼(禽福星) 的帖子
您说的很对,我想应该在这些方面进行改正:将“肠道吸收不好的药物如新霉素、庆大、丁胺卡那等因不能到达全身而不能杀灭大肠杆菌效果不良”改为“肠道吸收不好的药物如新霉素、庆大、丁胺卡那等因不能到达全身杀灭大肠杆菌,所以治疗全身性大肠杆菌病(肠炎型以外的)效果不良,应配合其他吸收良好的药品使用。”将“大肠杆菌的用药次数最少每天使用用2次,因为,大肠杆菌的繁殖速度特快,大约18-20分钟就能繁殖一次,如果,用药次数过少(如一次用药)用药时间过短,则药物浓度可能因随着体内的降解而下降,使药物浓度达不到治疗浓度而使大肠杆菌重新繁殖再生,并有可能产生抗药性。而两次以上给药能避免这一点。。”改为“大肠杆菌的用药次数最少每天使用用2次,因为,大肠杆菌的繁殖速度特快,大约18-20分钟就能繁殖一次,如果,用药次数过少(如一次用药)用药时间过短,则药物浓度可能因随着体内的降解而下降,使药物浓度达不到治疗浓度而使大肠杆菌重新繁殖再生,并有可能产生抗药性。而两次以上给药能避免这一点;当然有些半衰期长的药物可以考虑相应减少用药次数。”其实这一点,在我上次的“大肠杆菌病毒治疗一定要两次给药!”这个帖子中已有说明,不过在写这篇帖子时忘了,谢谢你的提醒。 好贴 看过也顶 鸡群大了可以找防疫队呀 问问6楼楼主,问什么药敏试验做着效果好,到实际应用的时候效果就不怎么好了呢?告诉我原因好吗? 说的不错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