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禽用药:生理和药理
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家禽疾病是维系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家禽用药除了要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正确诊断疾病、合理用药外,还要注意由于家禽本身的一些生理特点,如个体小、消化道短、食物通过较快、无汗腺、不会呕吐和不会咳嗽等,而引起的用药的一些注意事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药物的防治效果,减少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禽类体表羽毛密集,不便使用膏剂、糊剂药物,杀灭体外寄生虫应利用禽类的清洁习性在细砂中掺入适当浓度的杀虫粉。如杀灭虱时,用0.05%蝇毒磷混入砂土中进行砂浴杀虫。
2、禽类有丰富的气囊,气雾给药可获得较好疗效。
3、禽类缺乏味觉、嗅觉或功能极差,如人的味蕾有9000个,而鸡的味蕾只有29个,因而家禽常会无鉴别地挑食饲料中的食盐颗粒而引起中毒。在饲料中添加食盐时,一定要注意其粒度大小,且要注意混合均匀并严格控制添加剂量。由于不能刺激味觉感受器,达不到反射性健胃作用,家禽消化不良时不宜使用苦味健胃药,而应选用芳香性健胃药如大蒜和助消化药如稀盐酸。
4、禽类无汗腺,热应激时,呼吸频率已经很高,企图用解热镇痛药来解救热应激效果不理想,所以应加强物理降温措施,也可在日粮或饮水中添加小苏打、氯化钾、维生素C、杆菌肽锌等药物。
5、禽类不会咳嗽,故慢性呼吸道病使用强力镇咳药如可待因没有意义,此时可选用祛痰药如氯化铵可缓解气管粘膜炎症反应。禽类不会呕吐,禽类内服药物或其他毒物产生中毒时,不能使用催吐药如硫酸铜、去水吗啡等排除毒物,而应采用嗉囊切开术,及时除去未被吸收的毒物。
6、禽类的肾小球结构较哺乳动物简单,有效滤过面积小,故对肌肉注射后经肾排泄的链霉素非常敏感,肌肉注射链霉素易造成家禽休克,甚至死亡,可以选用小剂量的庆大霉素。
7、禽类对磺胺类药物的平均吸收率较其他动物高,当药量偏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对家禽特别是外来纯种禽或雏禽会产生很强的毒性反应,表现为雏禽脾脏肿大、出血、梗死,成禽食欲下降、产蛋下降、蛋壳变薄、蛋破损率和软蛋率增加。故磺胺类药物一般不宜作添加剂长期添加,在治疗家禽肠炎、球虫病、禽霍乱、传染性鼻炎等疾病时时应选择乙酰化率低、与蛋白结合程度低、乙酰化物溶解度高而容易排泄的磺胺类药物,并同时使用小苏打以碱化尿液促进乙酰化物排出。使用磺胺类药物复方制剂可减少药量,降低毒性反应。由于硫可以加重磺胺类药物对血液的毒性,引发硫络血红蛋白血症,因而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应少喂或不喂含硫的饲料添加剂,如人工盐、硫酸镁、硫酸钠、石膏等。
8、禽类缺乏充分的胆碱酯酶贮备,对抗胆碱酯酶药如有机磷酸酯类都非常敏感,故家禽驱线虫时应慎用敌百虫,禁用敌敌畏,最好选用左旋咪唑、苯并咪唑类如阿苯达唑。在用敌百虫驱虫时应忌喂含有小苏打的饲料添加剂,因为在碱性环境中敌百虫可生成毒性较强的敌敌畏而引起严重的中毒。
9、禽类不耐乳糖,产蛋家禽对乳糖尤为敏感,饲料中含乳糖15%时,产蛋会被明显抑制。超过20%时则生长停滞,同时发生严惩腹泻。
10、由于禽类的大肠吸收维生素K的能力较弱或是为了控制球虫病,长期服用磺胺类药物的原故,禽类很容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症,故在饲料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添加维生素K。同时,治疗球虫病添加维生素K有利于控制血痢。
11、禽类对锰元素的需要量较高,相对来说是哺乳动物的100倍,而小肠对锰的吸收率却很低而影响生产,因此在饲料中应足量添加,同时要注意饲料中钙磷水平过高对锰元素的不利影响。
12、家禽长期大剂量使用四环素可以引起肝的损伤,甚至引起肝脏急性中毒而造成家禽死亡;四环素还可以引起肾小管的损伤、尿酸盐沉积造成肾功能不全代谢障碍。长期口服四环素和金霉素可刺激胃肠道蠕动增强,影响营养物质吸收,造成呕吐、流涎、腹泻等症状。此外,四环素、金霉素能与血钙结合形成难容性的钙盐排出体外,阻碍蛋壳的形成,使蛋鸡的产蛋量和蛋的品质下降。
13、肉禽一般饲养周期较短,应避免长期使用易形成残留的慢消除药物如庆大霉素及一些含铅、汞、砷、有机氯、雌激素的药物。肉禽在用氯苯胍治疗球虫病时,剂量为每1000公斤饲料添加60克氯苯胍,当超量长期应用时,禽肉会产生异臭味,影响肉质的适口性,所以一般使用本品作为禽球虫病的预防用药,添加量为每1000公斤饲料中添加30克盐酸氯苯胍。
14、产蛋禽应禁用降低血钙水平、影响产蛋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链霉素、四氯化碳;也不能使用影响子宫机能的药物,如新斯的明、氨甲酰胆碱、肾上腺素和巴比妥类药物,同时也不能使用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的药物,如丙酸睾丸酮、己烯雌酚。产蛋禽不能使用莫能菌素,因为本品容易在蛋中残留,而且剂量过大会大大降低其产蛋率。
15、禽类之间有种属差异性,用硫双二氯酚(别丁)或槟榔煎剂驱家禽肠道的吸虫和绦虫时,鸭比鸡敏感,内服一次量,按每公斤体重计,鸡可用100-20毫克,而鸭只能用30-50毫克。槟榔煎剂鸡可用1-1.5克,鸭只能用0.5-0.8克,而鹅用0.5克就会中毒。用硫双二氯酚给雏禽驱虫,一次投服量过大,轻则引起拉稀等症状,重则引起肠炎、脱水与心力衰竭。喹乙醇尽管对禽巴氏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强作用,但由于安全范围小,家禽敏感,其中鸭、鹅比鸡更敏感,已被禁止用于鸡和其他家禽作饲料添加剂用。
家禽的多病因肠道疾病
肠道是家禽机体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功能系统,它与机体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其他系统有机结合发挥作用。肠道可提供一些特别的机制,机体通过这些机制从肠道中吸取家禽生长所需的营养,同时通过一定的保护性机制保护宿主。另外肠道本身可作为许多病原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肠道疾病的病原学相当复杂。研究表明,不同病毒、不同细菌以及其他传染性或非传染性病原的联合或者相互作用,足以诱发程度不同的肠道疾病。肠道和机体其他系统的结合或者相互作用,不但会加重或减轻肠道疾病的严重性,还会在肠道疾病的治疗、缓解或调节中起重要的作用。
一、病原学
对于肠道疾病的病原学,一种病原难以成为唯一的致病因素。有时可以将某种病原鉴定为特定肠道疾病的原发性病原,但是其他病原或因素通常会促进肠道疾病的发生。如果分离到一种病原,并将它在实验室条件下引入易感宿主,所形成的疾病并不能代表在现场条件下的同样感染。据报道,轮状病毒、细小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毒等多种病毒都能感染家禽,其中有些与肠道疾病有关。这些病毒能同时或者在很窄的年龄段内感染同一个宿主或者同一禽群。至于这些病毒在诱发肠道疾病中分别所起的确切作用,即究竟是凭其自身之力,还是与其他病毒联合作用,目前还没有精确的了解。
二、致病机理
传染性病原引起的肠道疾病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肠道运动过强,可定义为肠道蠕动的强度、频率增大,导致摄入的食物传输加快,或者肠内容物通过肠道加快。但在一些腹泻疾病中,肠道运动减弱了,而这种肠道蠕动的改变可能是肠道疾病病程的间接效应,而不是原发性病因引起的。
第二种腹泻机理是肠道通透性的改变。肠道通透性改变后,使得净分泌量超过吸收量,其结果是肠腔内的液体增多,从而导致腹泻。
第三种腹泻机理是分泌过多。位于肠绒毛远端的成熟肠上皮细胞承担着肠道的吸收功能,而不成熟的腺窝细胞则负责分泌功能。正常情况下,这两种细胞数量处于平衡状态,显然这种细胞平衡的改变会促使腹泻的发生,例如,成熟细胞的丧失削弱了吸收能力,并且常会刺激新的未成熟细胞的形成,以代替丢失的细胞,从而改变了成熟细胞与未成熟细胞的比例,使之更有利于具分泌功能的未成熟细胞,其净结果是分泌型腹泻。另外,一些细菌毒素的影响,这些毒素可刺激绒毛细胞的分泌能力超过成熟肠上皮细胞的吸收能力,导致腹泻。由细菌毒素引起分泌型腹泻的机理也可见于一些肠道病毒。如轮状病毒的一种非结构蛋白(命名为病毒素)也可引起腹泻。
第四种腹泻机理是营养吸收障碍。营养吸收障碍是肠吸收功能发生改变的过程。其原因也有可能是由于吸收功能受损,如成熟肠上皮细胞丢失引起。但是营养吸收障碍经常是消化不良的后果,其原因是因为未被消化的食物不易被肠道吸收(即使肠道的吸收功能未被损害)。发生吸收障碍或者消化不良时,肠腔内的营养物质会由于形成渗透压效应而促使发生腹泻。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引起腹泻的病原并不局限于一种形成机理,而通常是不同机理联合作用而引起的。
另外免疫细胞和/或其产物也参与腹泻和肠道疾病的诱导。据报道,一些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IL—1)和IL-3会促使鸡肠道分泌过多。有人提出一个神经免疫生理学的模型,该模型认为从肠上皮细胞释放出来的细胞因子可对不同细胞发生效应,其中包括免疫细胞、神经细胞、肠间质细胞等。结果导致肠绒毛增生、分泌过多、吸收障碍,肠道通透性改变等,其最终结果是导致腹泻。因此,在采取控制措施时,应该避免过度的介人,否则会进一步损害宿主。由于免疫细胞(或其产物)在促进家禽肠道病毒感染的病理生理学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因此也可以认为家禽的一些肠道病毒性疾病是免疫细胞和/或其产物的表现形式。
还有许多证据表明,肠道神经系统在诱导腹泻中也起了重要作用。例如,用利多卡因等神经系统阻断剂可以使肠道分泌应答减弱。
综上所述,传染性病原、各种细胞、细胞介质及机体不同系统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和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要确定控制和矫正腹泻性疾病的策略,首先必须清楚其中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在将来控制肠道疾病的策略上,显然除了直接针对特定病原的治疗外,还要依赖于一些能调节肠道疾病的免疫和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或生物制品。 楼主,我说一点可以吗,杀灭体外寄生虫用农药菊酯,最好, 谢了 灭球虫最好用盐霉素, 值得细看学习 辛苦了,谢谢了 谢谢,写的不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