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谨防鸡肠毒综合征
晚秋气候变化异常,昼夜温差大,肉鸡、蛋鸡常会出现以腹泻、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缓慢、体重减轻、脱水为特征的肠毒综合征。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可发现其头部有脑液,个别鸡只的胸腺发红,十二指肠肿胀,肠壁增厚,用手触摸时感觉肠壁非常硬,肠管内无饲料,肠黏膜大量脱落,个别肠段有泡沫样物质和西红柿样粪便,胆囊变小,呈淡黄色,看上去好似无胆囊现象。预防该病蔓延的主要措施是隔离病鸡、淘汰残鸡、清除垫料、彻底消毒。对发病鸡群,可用球净与病毒唑混合饮水,每天早、晚两次,中午用电解质饮水,连用3~5天,病情好转后用速补14连续饮水两天,使鸡群恢复良好的精神状况。为预防该病发生,除保持鸡舍内干燥、卫生,并定期用消毒药进行带鸡消毒或定期在补饲的砂砾中拌入消毒剂外,还要定期驱虫,防止大肠杆菌病与球虫病的发生。另外,发现鸡拉稀时不要轻易地诊断为肠炎而单纯使用治疗肠炎的药物,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使肠黏膜受损。 应该夏季多见 发病不分季节,以夏季严重,其它季节轻微。如果没有小肠球虫存在,建议你按照绦虫病去治疗,你会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13805353036 引用第2楼孙克涛于2008-10-24 14:57发表的 :
发病不分季节,以夏季严重,其它季节轻微。如果没有小肠球虫存在,建议你按照绦虫病去治疗,你会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13805353036
....................................?? 晚秋气候变化异常,昼夜温差大,肉鸡、蛋鸡常会出现以腹泻、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缓慢、体重减轻、脱水为特征的肠毒综合症。本病是由球虫、梭菌等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的以肠道菌群失调,临床上以拉稀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疾病。此病在气候变化异常、昼夜温差大的季节易发。
一、发病原因:
肉鸡肠毒综合症多数是由小肠球虫隐性感染,小肠球虫在粘膜细胞里快速生殖引发,因球虫的大量增殖需要消耗宿主细胞的大量氧 ,导致小肠粘膜组织产生大量乳酸,使得肉鸡肠腔内PH值严重降低,由于肠道PH值的改变,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大量繁殖,继发感染细菌、病毒等,导致消化功能障碍,肠道微生态平衡破坏,继而引起厌氧菌感染,进一步恶化消化道内环境,引起混合感染,使病症加剧,造成大批死亡。
本病主要以腹泻、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或体重减轻,色素沉着障碍,脱水和饲料报酬下降为特征的疾病。
二、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十二指肠、空肠的卵黄蒂之前的部分肠黏膜增厚,颜色变浅,呈灰白色,似一层厚厚的皱皮,极易剥离,内含大量脓性黏液;发病的中后期,肠管外观黑紫色,常增粗3-5倍,剪开肠管内容物完全呈红褐色,用剪子刮肠黏膜,其上被覆的一层褐色糠麸样物质完全脱落,只剩下一层薄膜。其他脏器无明显病变。此病多发 25-45天的肉鸡,一般地面平养早发、网上平养晚一些,密度过大,温度过高,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等均能促使该病多发,症状加重,治疗效果差。如果此病发生较为严重的鸡群,猝死症的发病率会明显上升(它是由于大量的肠粘膜细胞迅速破坏,使电解质大量丢失,会导致心脏的兴奋性过度增强而死亡)。
三、剖检病变:
心包积液,心肌变软,主要病变表现在肠道,前期肠道用手触摸时,感觉肠壁特别硬,肠管内无饲料,剖开肠道,自动外翻,肠粘膜表面像撒过一层麦麸似的,中后期小肠的浆膜表面有针尖至绿豆粒大小的红色出血点,肠壁变薄,粘膜脱落,肠内容物呈粘脓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