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禽流感
有关禽流感方面的文章帖子提问内容不少,如:“鸡做了流感疫苗为什么还得禽流感呀?禽流感与新城疫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区别在哪里?如何有效防范禽流感病?”等,这里我与网友们一起交流讨论。禽流感是一简称,它的全称是《高致病性禽流行性感冒》,1878年首发于意大利,当时称真行鸡瘟或欧洲鸡瘟,1955年证实该病为A型流感病毒,1981年在美国马里兰州召开的首届世界禽流感学术会议上,改称“高致病性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
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S)抗原性不同,分为:A B C三个血清型,B C主要感染人,A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动物,所有禽流感均属A型,且“变异性高”。 正是这个“极具变异性”特点,使疫苗免疫工作从“点”上受到制约性;其二:根据流感病毒血疑素(HA),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性差异,将A型流感病毒分为不同的亚型,已发现的HA有14(16)种,以:A1---A14命名, NA有9(10)种,以:N1---N9命名。不同的H抗原与N抗原之间,无交叉反应,即:疫苗免疫对不同毒株感染没有“相互交叉保护”作用,免疫接种某种毒株,只对某种病毒感染起保护作用,这使免疫工作在该病层“面”上受到局限性。流感病毒的“极具变异性与疫苗免疫无交叉保护作用”性,是免疫“某种”疫苗后,还有可能发生(其它毒株致病的)禽流感的主要原因。
流感病毒的变异性,也使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呈多样化,故难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性的定位可供参考,临床多与新城疫相似,因愚昧才疏略知一二,仅供交流:
1》流感潜伏期短,常以突然发病,迅速传播,且传播范围较广;新城疫相对缓慢,一般呈局部性传播。
2》流感病例临床常有脸部水肿,腿部脚趾鳞片点状出血;新城疫没有此症状。
3》流感胰腺有片状出血,或在胰腺边沿有出血性梗死灶,或在腺体中有针尖大小的淡黄色变化;新城疫在感染败血症时,胰腺仅为充血性变化,没有边沿梗死灶。
4》腺胃乳头出血多伴有水肿性变化,压迫腺体可明显见有淡黄色液体或浓性分泌物排除,新城疫一般不出现水肿现象。
5》十二指肠出血流感呈线丝状,新城疫呈点状或弥漫性;新城疫有岛屿状溃疡性坏死灶,流感有岛屿状肿胀一般不形成溃疡灶变化。
6》流感肾脏常有尿酸盐沉积,外观呈花斑肾;新城疫一般肝脾肾无特定变化。
7》流感输卵管内常有淡黄色胶状分泌物,新城疫没发现过。
8》流感蛋鸡卵泡充血一般较轻,初期呈菜花样,继而破裂形成严重卵黄性腹膜炎,且病程很短(1—2天);新城疫卵泡充血一般较重,但很少形成大面积的卵黄性腹膜炎。
根据不同毒株致病力的不同,将其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无致病性”三种。历史上高致病性均由H5,H7引起。甘孟候在《中国禽病学》一书中,“禽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感染和 / 或鸡病综合症”。这个定义从范畴上更具体化,更具临床指导意义。“防高控低,强化管理,中西合一,免过忧虑”。
1》防高:对“高致病性”毒株感染的有效途径是预防接种疫苗,宁其无(不发生),免其否(不预防)。一但发生不仅经济损失惨重,且临床根本来不及采取任何有效措施。
2》控低:对“低致病性”毒株感染,临床主导思想是“控制病状,减缓病情,降低损失”。
3》强化管理:机体自身发达而完善的免疫系统,保护着机体免遭野毒的侵袭。当管理不善,环境恶劣,影响或破坏机体自身免疫功能时,机体自身免疫力下降,抵抗力不足,当遇到野毒侵袭时,就会导致发病。所以强化饲养管理,保持鸡群健壮,是预防流病的重要手段。
4》中西合一:清热解毒,驱邪扶正,调节机理,增强免疫力,临床中药制剂效果良好;配与化药杀菌消炎抑制激发感染,“以调为主,标本兼顾”,从而达到治病目的。
5》免过忧虑:尽管流感病毒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但高致病性毒株发病率毕竟少数,通过免疫接种,像H5N1还是有效得以控制。目前主要的是低致病性的发病率较普遍,造成生产性能下降,经济效益下降或亏损,在市场不良因素的诱导误导下,使人们心理上蒙有一层阴云,甚至谈流色变,不知所措。鸡要病钱要赚,鸡要养活要干,把饲养管理抓上去,积极有效预防,忧虑又何为?。 病理分析清楚,谢谢。
学习了! :):):) 比普通贴子先进了一步 看来问心无愧要进部里的专家组了,水平太高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