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ganggood 发表于 2008-10-4 16:31:32

禽病诊断与防治系统培训(连载4)

. 病禽的个体检查和与疾病的初步诊断

(1)羽毛

羽毛是家禽皮肤特有的衍生物,刚出壳的雏禽体表覆盖有均匀纤细的绒毛;成年健康家禽羽毛紧凑、平整、整洁、光滑且富有光泽。病禽则羽毛逆立、蓬松,污秽,缺乏光泽,换羽提前或延迟。羽毛可见的异常变化有:

羽毛蓬松、污秽、无光泽:见于副伤寒、慢性禽霍乱、大肠杆菌病、绦虫病、蛔虫病、吸虫病、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B1缺乏症等。

羽毛蓬松、逆立:见于热性传染病引起的高热、寒战,如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等。

羽毛变脆、断裂、脱落:见于家禽啄癖、外寄生虫病(林刺膝螨,疥癣)、锌缺乏症、生物素缺乏症等。也可见于家禽自身啄羽、笼养鸡颈部羽毛脱落是与鸡笼摩擦的结果。

羽毛稀少或脱色:见于叶酸缺乏症;也可见于泛酸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症。

羽轴的边缘卷曲,且有小结节形成:见于锌缺乏症、维生素B2缺乏症或某些病毒的感染。

羽虱:检查时用手逆翻头部、翅下及腹下的羽毛,可见到淡黄色或灰白色的针尖大小的羽虱在羽毛、绒毛或皮肤上爬动。

羽毛囊炎:见于皮肤型马立克氏病。

纯种家禽长出异色羽毛:见于家禽的遗传性变异、一些营养素(如铁、铜、叶酸、维生素D等)的缺乏等。

羽毛生长延迟:见于叶酸、泛酸、生物素、锌、硒等的缺乏。

翅羽毛管出血呈紫黑色:见于鸭出血症。

(2)皮肤

家禽皮肤较薄,没有汗腺和皮脂腺,有尾脂腺。皮肤的颜色因品种而异。检查时用手逆翻躯体各部分的羽毛,观察皮肤的色泽及其体表的肿胀物及皮下组织状态。常见异常变化有:

外伤:常见于母禽的背部损伤,一般是在自然交配时被雄性抓伤。

皮炎:传染性皮炎常引起皮肤坏死,如葡萄球菌感染、皮肤型禽痘;营养性皮炎(皮肤粗糙、有裂纹)见于生物素或泛酸缺乏症。

皮肤肿瘤:见于皮肤型马立克氏病。

皮下气肿:常发生在头、颈或身体的前部。见于由阉割、剧烈活动等引起的气囊破裂使气体逸出至皮下所致。

皮下水肿:见于雏鸡渗出性素质,多由硒/维生素E缺乏引起。

皮下粘液性水肿:见于食盐中毒、饲料中棉籽饼的含量过高;颈部皮下粘液性水肿,见于禽流感。

皮下弥漫性出血:见于维生素K缺乏、住白细胞虫病等

蓝紫色斑快(尤其在腹部皮肤):见于硒/维生素E的缺乏症、葡萄球菌感染、坏疽型皮炎或尸绿。

跖骨鳞片出血:见于禽流感。

(3)喙

喙是皮肤的衍生物。喙的异常变化有:

橡皮喙:表现为喙柔软如橡皮一样富有弹性,可弯曲成相应的形状,见于佝偻病;也可见于腹泻或肠道寄生虫感染所致的钙磷吸收障碍。

喙的灼伤:表现为喙上有一些结痂,见于喙被热(如烙铁)或化学物质灼伤。

蛋鸡上喙过短或下颌过长:多由断喙时所切位置不当所致。

喙尖色泽发紫:见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番鸭细小病毒病、小鹅瘟、鸭出血症、禽霍乱、卵黄性腹膜炎;也可见于禽流感、维生素E缺乏症。

喙色泽淡:常见于某些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营养代谢病,如马立克氏病、球虫病、绦虫病、维生素E/硒缺乏症等。

鸭喙出现水泡或上喙卷曲且比下喙小:见于鸭感光过敏、鸭喹乙醇中毒。

喙交叉畸形:多因遗传因素所致,宜淘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禽病诊断与防治系统培训(连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