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jmn123 发表于 2008-8-29 10:48:19

我国蛋鸡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蛋鸡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杨 宁(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 100094)1前 言家禽具有繁殖力强、生长迅速、饲料转化率高、适应密集饲养等特点,能在较短的生产周期内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营养丰富的蛋、肉产品,作为人类理想的动物蛋白食品来源。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将禽肉和禽蛋视为优质食品甚至是补品。 为了解决大中城市禽蛋和禽肉供应的短缺问题,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大城市在郊区开始发展工厂化养鸡。1975年在首都北京成立了机械化养鸡指挥部,建起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种鸡场——北京市种禽公司和第一个现代化的蛋鸡场——红星20万只蛋鸡场。以此为契机,相继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郊区建起了一大批国有或集体的大中型鸡场和种禽场,但仍不能满足城市居民对禽蛋和禽肉的需求。1988年国务院批准农业部组织实施“菜篮子工程”,旨在“发展农副食品生产、保障城市供应”,使城市郊区家禽生产基地得以巩固和扩展,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农户开始涉足家禽业,我国的家禽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1990年到1996年)也是我国家禽生产发展最快的时期。 我国现代家禽生产是从城市郊区的机械化鸡场发端的,这些大型饲养场对满足市场需求、普及养禽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国家出于稳定市场的需求,对这些国营大型禽场给予各种形式的补贴,如调拨平价饲料粮,使这些场享受着计划经济的好处。与此同时,农村专业户受利润的吸引也投入到家禽生产中,形成竞争局面。在市场竞争中,国有大型禽场因体制、生产成本等原因,普遍感到经营困难。反观农村养禽专业户中部分重视技术、懂得经营者,则如鱼得水,迅速发展壮大。在一些先行获利者的示范作用带动下,逐步发展出专业化养鸡养鸭村、乡和县。这些农村家禽集中生产地区的出现对我国家禽生产的合理布局和繁荣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世界范围来看,家禽生产向饲料粮(主要是玉米)产区转移是普遍的趋势。我国目前形成的养禽密集区主要在山东、河北、江苏、河南、吉林、辽宁、四川等省。这些地区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地处饲料粮产区,饲料价格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二是靠近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地处京广、京沪等交通干线,有利于将产品迅速、集中地销往大城市和南方各省份。也有的靠近海港口岸,便于出口;三是气候条件比较适合家禽生产。而广东等省虽然不具备这些有利条件,但由于对优质黄羽肉鸡和水禽的市场需求巨大,也是我国家禽生产的重点地区。此外,靠近京沪等家禽科学技术及良种繁育发达的地区.也有利于这些产区获得先进的技术支持和优质的种源。由于我国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流通渠道电充分地发展起来,形成了不少专业贩运禽产品的公司,把集中生产区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形成了禽蛋和禽肉大流通、全国大市场的格局。 经过这次影响深远的产业结构大调整后,农村养禽成为我国家禽生产的主体。目前农村养禽普遍群体较小,每户数千只的较多。在这种小群体大规模的生产模式下,饲养条件较简陋,生产水平普遍也不高,环境污染和传染病威胁严重。近期应以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为切入点,加强公司加农户生产体系的作用和运行效率,针对现有农村养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研究,提出有效的对策,促进家禽生产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人们对优质健康的家禽产品需求日盛,一些规模化家禽企业在经历了残酷的市场竞争后,以树立品牌为目标、按照产业化发展模式进行规范运作,也逐步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逐渐成长壮大起来。这些大型企业对促进我国家禽业未来的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家禽产业现在进入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国已经摆脱了单纯量的限制,需要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的时期。如果能快速进入产品质量发展的阶段,将为我国节约大量的劳动力和大量粮食等生产资料,保障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2我国蛋鸡生产的现状 通过2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我国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家禽良种繁育体系,形成了国内培育优良品种和从发达国家进口祖代相结合的良种供应模式。蛋鸡祖代进口量从2003年的15.3万套下降到2004年的13.3万套,降幅达到13.7%。加上国内培育的新杨褐蛋鸡、华都系列蛋鸡、农大3号小型蛋鸡,目前国内蛋鸡祖代饲养量基本稳定在20多万套。由于国内父母代雏鸡价格长期低迷,祖代经营风险较大,不少祖代场为了稳妥起见,减少进口量,通过强制换羽等措施提高进口祖代鸡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从品种构成上来看,海兰和罗曼蛋鸡仍是国内饲养的主要蛋鸡品种。根据祖代饲养量推算,目前国内蛋鸡父母代饲养量在1800万只左右,商品蛋鸡饲养数量(含后备鸡)接近20亿只。 我国是世界禽蛋生产和消费大国,禽蛋生产量长期处于世界首位。从1980年起,我国禽蛋总产量以年递增7.8%的速度增长,从年产293.5万吨增长到2003年的2535万吨,而世界同期的禽蛋年均发展速度为2.6%,我国的发展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1991年我国禽蛋产量达到946万吨,人均8.0kg,首次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人均禽蛋年消费量达到19kg,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蛋鸡业已形成了年产值逾千亿元的巨大产业。禽蛋成了我国罕见的数10年来绝对价格几乎未随物价上涨而变化的商品。尤其是通过鸡蛋获取优质动物性蛋白,每克蛋白质仅需0.042~0.055元,低于其他肉类和奶类(见表1)。鸡蛋作为最廉价的动物性蛋白质来源,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膳食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与2003年相比,几种主要的动物性蛋白质价格均有所增加,其中鸡肉、羊肉增加幅度相对较小,鸡蛋、猪肉、牛肉增幅较大。 表l 几种畜产品的蛋白质价格比较 年度 猪肉 牛肉 羊肉 鸡肉 鸡蛋全国平均价格(元/kg) 2003 10.68 12.79 15.58 9.65 5.36 2004 14.72 16.54 16.42 10.89 6.89 2005 13.98 17.72 17.72 11.29 6.93蛋白质含量(%) 9.50 17.70 13.30 13.50 12.50蛋白质价格(元/g) 2003 O.112 O.072 O.117 O.071 O.043 2004 0.155 O.093 O.123 O.081 O.055 2005 O.147 O.100 0.133 O.084 O.055与2003年相比(%) +31.39l +39.046 +13.874 +17.788 +28.930与2004年相比(%) -5.059 +7.648 +8.320 +3.246 +0.800 注:来源于农业部畜牧局提供的2003年8月、2004年8月和2005年3月份全国畜产品集市价格。3全国不同区域的禽蛋价格变化 由于2003年上半年鸡蛋产量不断增长,而且“非典”期间,鸡蛋产区购销渠道不畅,外运受阻,鸡蛋积压;同时外出旅游、出差的人数骤减,外出就餐次数减少,也影响了鸡蛋的消费,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情况,使得鸡蛋价格持续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殖户的饲养积极性,致使蛋鸡饲养量下降。由于2003年6月份以后,主要饲料原料价格不断攀升,造成了蛋鸡饲料价格不断上涨。这是许多饲养户不敢饲养蛋鸡,致使蛋鸡存栏量下降,鸡蛋价格也随之上涨。2003年6月份以来,鸡蛋价格出现重要转折。2004年蛋种鸡企业的压力较大;由于鸡苗价格上涨幅度很小,而饲料价格涨幅较大,造成了很多蛋种鸡企业亏损的局面。 与2003年相比,2004年全国平均蛋价上涨16.94%,蛋雏鸡价格上涨0.28%,蛋鸡饲料上涨12.67%。鸡蛋价格涨幅最大的是北京、黑龙江、天津、河北、山西,分别达到29.58%、27.48%、27.29%、25.83%、25.24%。涨幅最小的是云南、重庆、甘肃,分别达到10.32%、11.65%、11.72%。与此同时,蛋鸡商品代饲料价格在全国不同地区也差异较大。与2003年全年相比,重庆、天津、上海、山东蛋鸡饲料价格上涨均超过20%,分别达到32.58%、26.52%、25.95%、20.28%。安徽、吉林、广西、新疆涨幅最低,分别达到3.35%、3.25%、6.58%、6.18%。 假定2003、2004年两年期间饲养蛋鸡的经济效益主要受饲料、雏鸡价格、鸡蛋价格的影响,而其他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管理等不变,根据2003、2004年的雏鸡、鸡蛋以及饲料价格的变化,计算出全国不同蛋鸡生产区的经济效益变化。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贵州、湖北、湖南、四川饲养蛋鸡经济效益最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30.42%、12.93%、9.48%、9.30%,而内蒙、广东、广西蛋鸡饲养经济效益最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0.24%、17.11%、13.80%。与2003年相比,除了云南、重庆的蛋鸡饲养经济效益下滑之外,其他省市的蛋鸡饲养经济效益大幅上涨,同比涨幅最高的是山西、安徽、吉林,分别达到12.56%、13.65%、14.20%。4蛋鸡生产的发展趋势 我国禽蛋总产量已连续10余年稳居世界首位,人均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已没有太大的发展余地。而占全国人口多数的农村人口受购买能力的限制,消费水平仍较低,不足以带动禽蛋禽肉消费的大幅度提高。因此,禽蛋生产很难再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年增10%62上的发展势头,而仅可能保持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发展速度。满足这部分消费需求的增量,不能通过增加饲养数量,而应靠提高生产水平来实现。我国目前一般生产条件下,每只蛋鸡年产蛋约16千克,料蛋比2.5:1,死淘率超过20%,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改进潜力。依靠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在稳定现有家禽饲养量的前提下,仍有可能实现年增加禽蛋生产量2%-4%的目标。 我国蛋鸡主要由广大的中小型的养殖户饲养,这样就造就了“大范围、小规模”的特点,这种生产方式对于解决我国目前广大农村的贫困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对我国蛋鸡生产的未来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面向高端市场的蛋鸡加工生产企业。在目前生产环境下,我国大型蛋鸡生产企业如果按照传统的生产方式与传统的销售方式,很难在中国的市场生存。因此,对于我国蛋鸡生产企业来讲,必须按照国际通行的方式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鸡蛋。在蛋鸡生产中开展健康养殖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将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禽蛋质量的要求会不断提高。在生产环节,要重视无公害禽蛋生产体系的建设,重点解决饲料中违禁药物使用和药物残留问题,改善鸡舍内环境卫生,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在流通环节,则应加快周转,并建立合理的冷冻、冷藏保存和运输体系。针对中高档消费市场,要推广品牌优质蛋产品,对鸡蛋进行清洗、分级、包装,并实行冷链运输和储藏,开发出多种多样的禽蛋产品,以扩大消费,促进生产的发展。

xxjmn123 发表于 2008-8-29 10:49:21

我国蛋鸡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问心无愧 发表于 2008-8-29 18:44:47

广大养殖业面临洗牌

雪中送鸡 发表于 2008-8-29 19:18:15

辛苦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蛋鸡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