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防疫为什么要进行抗体监测??~~~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异源性蛋白质分子能刺激畜禽机体产生毒性反应而导致疾病。但是,机体为了清除它们,能产生一种能够与这些微生物(或失去活性的蛋白质)反应的免疫球蛋白(Ig)称为抗体。这种抗体主要存在于家禽体液中,所以又称为体液免疫。抗体能使动物在有外来野毒和细菌侵袭时,不发生疾病。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抗感染性。每一种抗体对导致它产生的细菌或病毒具有特异性。因此,一种或多种蛋白质分子能形成一种或多种抗体,多种抗体分子有共同协同作用,共同清除异己抗原物质。人们利用抗体产生的原理,在家禽体内人工接种疫苗后,使其产生抗体物质,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护家禽,这就叫人工免疫。家禽在人工接种或自然感染病原微生物后,产生抗体的时间决定于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毒力及机体的状况(有无应激)。有些需要几小时,有些则需要几天。
免疫持续的时间是由抗体的水平来决定的。抗体对保护机体免受同种病原微生物再次侵袭有很大的价值。有些免疫力可持续很长时间,有些可以终身存在,有些仅持续数周或数月。在正常的过程中,抗体产生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少,最后可降为零。足够免疫力的持续期,是该种抗体数量的函数,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差异。
家禽体内存在的抗体是可以在实验室用各种监测方法测定的,能测定出免疫效果和母源抗体的高低及家禽是否被野毒感染。如鸡新城疫微量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HI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 )免疫扩散试验等。都是用家禽的血清来测定抗体的滴度是否达到或超过免疫的范围,以掌握疫苗免疫对鸡群的保护力。这些测定涉及到滴度的算,滴度越高,表示抗体量越多。滴度能决定抵抗力,在某些疫病爆发或疫苗免疫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抗体水平会缓慢下降,家禽就逐步失去其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如果抗体下降到很低水平,就会发生感染,家禽仍会发病。人们常把鸡群 50% 能够抵抗病原侵袭的抗体水平称为免疫临界线。
例如当鸡体内鸡新城疫 HI 抗体为4log 2 时,鸡群有 50% 抵抗鸡新城疫强毒侵袭的能力。人们就把4log 2 的 HI 抗体滴度称为鸡新城疫的免疫临界线。病原微生物二次侵袭的严重程度决定于鸡体内的抗体量。在4log 2 以上的鸡群保护率达90%-100%;在4log 2 以下时经过免疫的鸡群保护率为 43% ;非免疫鸡群为 9% 。鸡群抽检样品的血凝抑制滴度用几何平均值表示,如平均水平在4log 2 以上时,表示该鸡群为免疫鸡群。另外,鸡群若有 10% 以上的鸡出现 11 log 2 以上的高血凝抑制滴度时,说明鸡群已受到鸡新城疫强毒的感染。
近年来,我国养鸡业发展较快,但有多种疾病束缚着养鸡业的发展,随着引进国外新品种和集约化养鸡业的发展,疾病需要免疫的种类已达 10 多种以上,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搞好禽病抗体监测意义重大。 牢记: 每一次传染病的发生,必然存在饲养管理失当的原因;生产中80%问题由饲料、保温、通风、光照和饮水存在不足而引起;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减少应激,加强消毒和免疫是家禽管理和疾病防控的关键。 怎么大家都觉得这无关紧要吗???? 支持 好,下次我再总结哈,写详细些~!! http://www.jbzyw.com/productshow/huanong/ 好东西,可以看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