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品种与蛋鸡生产效益
蛋鸡品种与蛋鸡生产效益天津万象药业有限公司王中秋
现代家禽育种技术的进步使得蛋鸡高产品种获得了无可争辩的确认,几个公认的国内外优质品种鸡的生产业绩在商品代养殖实践中也不断得到印证;然而,优质品种鸡的生产潜力在许多鸡场和许多时段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有人问,蛋鸡哪个品种更好,更高产,抗病力更强等,是对品种的误认。就养殖现状说,且不谈品种,蛋鸡生产性能的高效发挥取决于雏鸡-育成鸡质量、饲料营养、饲养管理这三个要素的协同配合。这三个要素中有一个不给力,就不会达到理想效益。但这样的认识和结论仍被认为还不够全面,人们仍然企盼着有生产性能更佳的新品种问世,希望这样的品种能够在现有的条件下取得更好的效益。从应用技术理论的宏观和历史看,技术进步是无止境的,新技术新品种总是会代替原有的,人们总是要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益。但就家禽养殖而论,品种的更新不是取得效益的主要途径,虽然培育新品种很前卫也很重要,但这离不开与之相关的诸种要素。为了说明问题起见,笔者这里以国外的蛋鸡100-500计划为例,与业内同仁探讨如下。所谓蛋鸡100-500计划,即蛋鸡饲养100周,生产500枚蛋的育种目标计划。这是伊莎(ISA)公司于2011年提出的,此目标据传可望在2020年达到。那么,饲养100周也就是700天产500枚蛋的鸡群的生产性能是怎样的概念呢?是在原有的产蛋高峰基础上,要么更加提早的开产并尽快达到高峰,要么高产期更加延长并推迟产蛋率下衰时间,就是说,要往两端拉长。这样理想的生产目标是要以理想的遗传、管理、营养、禽病预防、死淘率、环境、设施设备等相匹配为依托的。任何新品种的培育都是为了商品代推广的,纯系或某种特定条件下饲养的鸡,在设定时段里产设定的鸡蛋枚数并不难;问题是,难就难在取得商品代的推广价值或者叫效益。按我国目前蛋鸡生产水平,饲养72周的产蛋量多在14-17公斤/只鸡;按高值的平均产蛋17公斤每公斤17枚算,合计为289枚。这是饲养500天的现实指标,距离700天有200天的时差,而距离500枚蛋(或29.4公斤)则有211枚的“蛋差”(或12.4公斤“斤差”)。从简单算术的层面不难算出,要鸡群在200天里产出211枚蛋是不可能的!设想,在不计全程死淘率的前提下,又在具备相当高的饲养管理水平、饲料营养水平和育雏育成鸡质量的前提下,由现在的平均17周龄(119天)见初产蛋,提早至平均15周(105天);由现在的20周至21周(140天-150天)进入产蛋高峰期提早至18周(125天)达到高峰;同比可增加的产蛋枚数是多少?笔者以为平均每鸡不会超过20枚,很有限。再以目前的高产鸡连续产蛋13-16枚(取中按14枚)休产1天计,大概是每月休产2天,即每月产蛋28枚,按维持6个月计为168枚,设想,新的高产品种鸡连续产蛋20天休产1天,平均每月只休产1.5天,这样,同比增加的产蛋枚数也不过3枚。共计171枚,这样逼近每日一蛋的生产性能,已经没有多少潜力可挖。再就只有让高产鸡高峰期延长这一条了。设想,让96%的产蛋率维持6个月这已经是勉为其难了;由96%的产蛋峰值缓慢下降并维持在90%以上(按平均91%计)再维持6个月,计为164枚。此时,蛋鸡日龄为70周(490天)。高产期合计产蛋枚数约为332枚,再加上高峰期之前的总计也不会超过345枚。这已经是“高岗填土”式的高估算设想了。再往后推算,还有30周(210天),这210天里要有500-345=155枚蛋的产出。这是多少公斤呢?是9.1公斤,是多少的平均产蛋率呢?是74%。料蛋比呢?按半开放式鸡舍冬季鸡群采食2两5计,是2.85:1。若按标准化鸡舍鸡群采食2两3计,是2.65:1。在这一时段,鸡蛋价格、饲料价格、死淘率、蛋壳质量、老龄鸡的淘汰出售体重、价格、时机都会对鸡场经济效益核算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不是产蛋性能达不达标的问题,而是继续饲养与换羽抑或淘鸡重新育雏哪个更划算的问题。以当前蛋鸡自配料1.25元/斤计,2.85斤饲料为3.42元,按3.42元占饲养成本的70%计,则生产每斤鸡蛋的总成本应是4.88元,显然,按当前的市场行情,这是不划算的。因此,笔者的结论是,就我国目前蛋鸡饲养管理水平与生产效益看,品种的先进性不是主要的,现有品种已经够先进的了,问题在于我们众多的鸡场做不到在雏鸡-育成鸡质量、饲料营养、饲养管理这三个要素的协同配合。更早的开产日龄和更早的高峰期日龄、更长的高峰期维持和更趋缓的下衰时段及幅度是要以更高水平的上述三要素来支撑的。只有强健均匀的鸡群在十分适宜的环境与营养配给中才能完成营养的高积累、转化、产出。其实,何必要追求100周、500蛋?效益才是硬道理。
做不到雏鸡-育成鸡质量、饲料营养、饲养管理这三个要素的协同配合,这是影响蛋鸡效益的主要因素。 哈哈,我貌似没看明白楼主的论据、论证与结论的正相关性。按我的理解,楼主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好像是“饲料营养、饲养管理(育雏-育成质量包括在内)配合不到位,有再好的品种也不会取得好的效益”。没错。但是,在相同的(相应的)饲料营养、饲养管理水平条件下,难道更高产的品种不会带来更好的效益? 增产带来的那点效益,跟行情比起来,,,,, 王老师的观点我很赞同
我养的第一批海兰褐养到了700天,高峰期十个月,说明这个品种的生产潜力已经很好了 鲁牧绿壳蛋鸡 发表于 2014-12-21 17:18
增产带来的那点效益,跟行情比起来,,,,,
这倒也是实话,不过既高产又遇好行情不是更好 可兽医 发表于 2014-12-22 00:46
王老师的观点我很赞同
我养的第一批海兰褐养到了700天,高峰期十个月,说明这个品种的生产潜力已经很好了
谢谢评论 重育雏,轻育成,只看料价,不注重料蛋比,产蛋期是不会理想的。 本帖最后由 菩提明镜 于 2014-12-22 14:43 编辑
因此,笔者的结论是,就我国目前蛋鸡饲养管理水平与生产效益看,品种的先进性不是主要的,现有品种已经够先进的了,问题在于我们众多的鸡场做不到在雏鸡-育成鸡质量、饲料营养、饲养管理这三个要素的协同配合。更早的开产日龄和更早的高峰期日龄、更长的高峰期维持和更趋缓的下衰时段及幅度是要以更高水平的上述三要素来支撑的。只有强健均匀的鸡群在十分适宜的环境与营养配给中才能完成营养的高积累、转化、产出。
我国13亿多人口要吃安全蛋! 我想请可兽医老师说一下养700天旦鸡的经验,700天的旦鸡产旦率和破鸡旦是怎么解决的。真心的感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