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者:小肠球虫和新城疫区别
小肠球虫和新城疫区别 小肠球虫和新城疫在临床上有很大区别,相同性不多,楼主自己仔细看看这两种病的资料.不难区别. 你养鸡没有资料吗?可以参考一下 着两个病的区别挺大的,很明显 山鸡精神不振,羽毛无光、松乱;鸡冠、可视黏膜苍白;头颈蜷缩,闭眼呆立;食欲不佳,饮欲增加,嗉囊积液;下痢,粪便呈咖啡色或血红色,污染泄殖腔周围羽毛;后期食欲废绝,消瘦无力,运动失调,倒地痉挛而死。2 病理剖检
剖检20只病死山鸡均见鸡尸消瘦、脱水,冠、黏膜苍白;盲肠管粗大,是正常2~3倍,变硬,盲肠内充满白色干酪样物质,盲肠黏膜肿胀,弥散性出血,呈棕红色;心、肝、胆、脾、肾未见明显变化 【症状】 潜伏期的长短,随病毒毒力的强弱、进入机体内的病毒量、感染途径以及个体抵抗力的大小而有所不同。自然感染潜伏期2~14d,平均5d。最短的潜伏期见于2日龄的幼雏。人工接种多在4d以内发病。根据临诊表现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慢性、非典型等四型。
最急性型此型多见于雏鸡和流行初期。常突然发病,除精神萎顿外,常看不到明显的症状而很快死亡。
急性型 病鸡在发病初期体温升高达43~44℃,食欲减退或突然不吃。精神萎顿,垂头缩颈,眼半闭或全闭,似昏睡状态。母鸡停止产蛋或产软皮蛋。排黄绿色或黄白色水样稀便,有时混有少量血液。口腔和鼻腔分泌物增加。病鸡咳嗽,呼吸困难,有时伸头,张口呼吸。部分病鸡还出现翅和腿麻痹,站立不稳。病鸡在后期体温下降至常温以下,不久在昏迷中死亡。死亡率90﹪~100﹪。病程2~9d。1月龄内的雏鸡病程短,症状不明显,死亡率高。
慢性型 多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鸡,常由急性转化而来,以神经症状为主。初期症状与急性期相似,不久渐有好转,但出现翅和腿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伏地旋转等神经症状,且呈反复发作。最后可变为瘫痪或半瘫痪。或者逐渐消瘦,陷于恶病质而死亡。病程一般10~20d,死亡率较低。
非典型 病鸡衰弱无力,精神萎靡,伴有轻微呼吸道症状,也常见无明显症状,而发生连续死亡。产蛋鸡常突然发病,产蛋下降,有的下降20﹪~30﹪,有的下降50﹪左右,一般经7~10日降到谷底,回升极为缓慢。蛋壳质量差,表现为软皮蛋、白壳蛋等。死亡率一般较低。
【病理变化】 本病的特征性变化为败血性变化,尤以消化道和呼吸道最为明显。
最急性型尸体变化比较轻,仅在胸骨内面及心外膜有出血点,或可能完全没有变化。
急性型全身黏膜和浆膜出血,淋巴系统肿胀。出血和坏死尤以消化道和呼吸道明显。口腔及咽喉附有黏液。咽部黏膜充血,并偶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间或被覆有浅黄色污秽假膜。食道黏膜间有小出血点。嗉囊壁水肿,嗉囊内充满酸臭的液体和气体。腺胃黏膜和乳头肿胀,乳头顶端或乳头间出血,或有溃疡坏死。在腺胃与食道或腺胃与肌胃的交界处常有条状或不规则的出血斑。肌胃角质层下常有轻微的出血点及出血斑,有时也形成粟粒大小、圆形或不规则的溃疡。从十二指肠到盲肠和直肠可能发生从充血到出血的各种变化。肠黏膜上有纤维素性坏死性病灶,呈岛屿状凸出于黏膜表面,上有坏死性假膜覆盖,假膜脱落即露出粗糙、红色的溃疡。溃疡大小不等,大的可达15mm或更长,溃疡可深达黏膜下层组织,以致从肠壁浆膜面即可清晰地看到有隆起的大小不等的黑红色斑块。盲肠和直肠黏膜的皱褶常呈条状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和坏死。
鼻腔和喉头充满污浊的黏液,黏膜充血,并有小出血点,偶有纤维素性坏死点。气管内积有大量黏液,黏膜充血和出血。肺有时可见淤血或水肿,偶有小而坚硬的灰红色坏死灶。心外膜、心冠状沟和胸骨都可见到小出血点和淤斑。产蛋母鸡的卵黄膜和输卵管显著充血。脑膜充血或出血。
慢性型 变化不明显,仅见肠卡他或盲肠根部黏膜轻度溃疡,或以神经系统的原发性病变为主。
非典型大多病例肉眼变化不明显,可见喉头、气管黏膜充血、出血,小肠卡他性炎症,又是可见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等。 区别太大了 ,容易区分,看看书,查找下材料就能很容易的分开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