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禽流感的流行现状
我国禽流感的流行现状廖明(华南农业大学兽医院)一、H5N1亚型禽流感的主要流行特点
(一)呈区域性流行 常见于防疫管理差、污染严重、抗体水平低、饲养密度高的养禽场。
(二)免疫场发病现象呈现增多的趋势有些场在多次免疫,已产生较高抗体水平的情况下,仍发生严重的死亡和减蛋疫情,其原因较复杂,涉及毒株变异、免疫失败和饲养管理等多种因素。
(三)流行株变异速度快且常见不同血清亚型病毒的重组现象
目前以2.3.2.1分支和7.2分支为主。
(四)以消化道感染为主 家禽发病特点(如发病率、死亡率、产蛋率下降幅度、疫情传播速度等)与家禽的品种、日龄、生产期及HI抗体水平有较大关系,目前加强禽流感临床免疫效果还应以提高HI抗体水平为主要目标。
1.使用浓缩疫苗进行免疫的禽群
免疫效果较好的禽群(HI抗体水平大多在7~8log2以上)仍存在部分家禽感染情况,但死亡率不高(10%左右)。
免疫效果稍差的禽群(HI抗体水平大多在5~6log2以上,少部分在7~8log2左右)感染和发病率稍高,且死亡率也较高(20%~30%左右)。
2.未使用浓缩疫苗进行免疫的禽群
抗体水平总体不高(HI抗体水平大多在5~8log2左右),禽群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较严重(30%~50%左右)。
(五)部分病毒对家禽的致病性不强,容易在禽群中潜在流行
未发病就致死亡的病毒有:E98、E88、E89、E46、E93,除E88在攻毒后第三天有1/6只鸡分别在咽试子和泄殖腔试子中检测到病毒外,其余毒株攻毒后均未检测到病毒。
发病致死的病毒有:E43、E24、E 35。
二、H9N2亚型禽流感的主要流行特点
(一)H9N2亚型禽流感疫情呈现加剧趋势,甚至形成地方性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危害日益严重。
(二)饲养环境差、养殖密度大和管理水平低的养殖场(户),尤其是肉鸡养殖场发病机会大。
(三)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四)病鸡的临床表现和发病后的控制效果与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程度有关,也与HI抗体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免疫禽与非免疫禽或低HI抗体免疫禽临床症状有所不同;支气管叉出现干酪样物堵塞等症状并不只出现在H9亚型禽流感感染病例中。
(五)近年来肉鸡群得H9N2亚型禽流感疫情较严重和普遍的原因分析:
1.品种、饲养环境、管理水平。
2.疫苗质量、免疫程序等。
3.饲养期较短,免疫器官尚未成熟,接种疫苗未能产生有效保护力。
4.灭活疫苗主要诱导机体产生循环抗体,因此免疫鸡群可能缺乏足够的分泌型抗体,对黏膜的保护效果较低。
5.环境病原复杂,混合感染严重。
6.应激因素(接种IB、ILT疫苗等)。
(六)近年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株的抗原性差异系数(R值)很多<0.5,抗原性差异显著,表明我国共同流行多个抗原性差异显著的抗原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