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疫
新城疫(ND),又称亚洲鸡瘟、伪鸡瘟 等。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典型新城疫特征为发病急,呼吸困难,头冠紫黑,下痢,泄殖腔出血、坏死,腺胃乳头、腺胃肌胃交界处以及十二指肠出血。慢性病例常有呼吸道症状或神经症状。病原:新城疫病毒(NDV)属RNA病毒中的单股负链病毒目、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的禽副粘病毒。
禽副粘病毒目前以鉴定了9个血清型,新城疫对化学消毒药物抵抗力不强,常用的消毒药物,如氢氧化钠、苯酚、福尔马林、二氯异氰尿酸钠、漂白粉等在推荐的浓度下5-15min可将病毒灭活;病毒对热敏感55℃经45min,60℃经30 min,阳光直射下30 min均可背灭活,但低温下病毒科长时间保留其感染性。
流行病学 多种家禽均为新成疫病毒的天然易感宿主,包括鸡/火鸡/鸽/珍珠鸡等200多种。
【-】最急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 多见于新城疫的爆发初期,鸡群无明显异常而突然出现急性死亡病例。
急性型 在突然死亡病例出现后几天,鸡群内病鸡明显增加。病鸡眼半闭或全闭,呈昏睡状,驱赶或惊吓不愿走动,头颈蜷缩、尾翼下垂,废食;病初期体温升高,饮水增加,但随着病情加重而废饮;冠和肉髯紫蓝色或紫黑色,素囊内充满硬结未消化的饲料或酸臭的液体,口角常有分泌物流出;呼吸困难,有罗因,张口伸颈,同时发出怪叫声;下痢,粪便呈黄绿色,混有多量黏液,有时混有血液,泄殖腔充血、出血、糜烂;产蛋鸡产蛋量下降或完全停止,蛋壳退色或成白色,软壳蛋、奇形蛋增多,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明显下降。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可接近100%。
慢性型 在经过急性期后仍存活的鸡,陆续出现神经症状,盲目前冲、后退、转圈,啄食不准,头颈后仰望天或扭曲在背上放等,其中一部分鸡因无法采食而逐渐衰竭死亡,但业有少数的鸡能存活并基本正常生长和增重。
㈡美国《禽病雪》的分型
1.Doyle 氏型可发生在各种日龄的鸡,呈急性致死性感染,有明显的消化道出血病变,被称为嗜内脏速发型新城疫。
2.Beach氏型 可发生在各种日龄的鸡,呈急性致死性感染,一呼吸道和神经症状为特征,被称为嗜神经速发型新城疫。
3.Beaudette氏型 一般只引起发病幼禽死亡 ,病原为中发型新城疫病毒
4。Hitchner氏型 一般只引起轻度呼吸道症状,有缓发型新城疫病毒引起。
5.无症状肠型 由缓发型新城疫病毒引起的肠道感染,无明显症状。
㈢ 典型和非典型新城疫
1. 典型新城疫相当于上述的急性和最急型新城疫
2. 非典型新城疫这种类型的新城疫无论从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上均不一诊断为新城疫,但当病原分离时,却能分离到由至病性的新陈毅病毒。这一类型的新城疫在临床上由一下特点:
⑴产蛋鸡产蛋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也随之下降,其他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或死亡数略有上升,也可能有较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和死亡数明显增加,但很少见有消化道明显出血的病例。
⑵非产蛋鸡 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有的鸡群可能仅见少数鸡只有摇头和
咳嗽,有的可能只在安静时才能听到轻微的呼吸道罗音。有的鸡群则可出现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喉头充血、出血,甚至咳血,但死亡率不高,在疾病初期,很难发现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但在疾病后期的死亡病例中,偶尔发现个别腺胃乳头、肌胃角膜下出血的病例。
从美国的《禽病学》的分类方法来看,似乎将病型的形成主要归于病毒的作用。但实际上,新城疫病型的形成,即于病毒的毒力有关,也于受感染鸡的免疫里有关。
病理变化:
1.眼观病变在急型和典型的新城疫,病死死鸡和肉髯紫黑色;口腔内充满粘液,嗉囊内充满硬结块饲料或气体和液体;泄殖腔充血、出血、坏死、糜烂,带有粪污;腺胃乳头出血,肌胃与腺胃交界处及腺胃与食道的交界处呈带状的出血,肌胃角质膜下出血,有时还见有溃疡灶;十二指肠以至整个肠道粘膜充血、出血;喉气管粘膜充血、出血;心冠沟脂肪出血;输卵管充血、水肿。
2.组织学病变大部分脏器均有血管充血、出血的病变,消化道黏膜充血、出血,喉气管支气管粘膜纤毛脱落,血管充血、出血,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大脑中脑等中枢神经系统见典型的非化脓性脑炎,神经原变性,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和角质细胞浸润形成的血管套。
防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