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洁茹 发表于 2014-7-11 14:38:29

展望未来禽产品产业

展望未来禽产品产业
       禽产品以其健康方便、营养丰富、饲料转化率高、适合加工增值等特点,一致被认为是拥有相对其他肉类更多的消费群体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众膳食的肉类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猪肉消费逐年递减,禽肉在肉类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从1982年的5%持续上升到2012年的21.74%左右。在国外,肉类消费市场中禽肉的占有量也在不断提升,美国、巴西、加拿大等国家,禽肉已成为本国消费量第一的肉类产品。可以预见,未来禽产品仍然会成为大部分国家第一大肉类消费品。
       为此,在“H7N9流感”造成禽产品价格被低估的形势下,进一步探讨我国禽产品的加工现状与未来,对促进禽产品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内禽产品发展现状
       我国是禽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家禽饲养量自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实现了跨越式增加,禽蛋产量、禽肉产量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第二。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统计,我国禽蛋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3.26%。其中,鸡蛋产量2233.3万吨,占世界鸡蛋总产量的40%。目前,禽蛋生产仍以鲜蛋为主,蛋制品市场份额较低。在出口的禽产品中,只有少量以蛋制品形式出口,未做到对蛋制品经济价值的充分利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禽肉制品无论是在产量还是在消费比重上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2年禽肉产量达到1823万吨,占世界禽肉总产量的20.87%;同时,禽肉消费占肉类消费的比重也由1980年的11.25%提高到2012年的22%。
       目前,我国禽肉制品中以鸡肉所占比例最高,传统的禽肉制品大多以整禽加工为主,西式肉制品加工技术的引进带动了我国禽肉制品的开发。我国企业十分注重对禽肉制品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研究,因此促进了禽产品的加工程度由初加工向深加工方向发展。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市场状况及国内消费者越来越高的需求,禽肉、禽蛋制品消费结构不合理、质量安全等潜在问题也日益突出。
       禽产品生产水平与家禽养殖模式
       禽产品单产水平和生产效率
       目前,由于我国家禽养殖设施和条件还处于发展阶段,而且各个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劳动生产效率只有欧美的10%~30%左右。譬如,我国饲养商品肉鸡,人均饲养量很难超过11000只,而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平均每人可饲养肉鸡12万只。再譬如,我国蛋鸡笼养以2~3层阶梯养殖模式为主(发展方向为4~5层),人均饲养量只有5000~10000只左右,而国外已发展到9层,人均饲养量达50000~100000只以上,是我国的10倍。
       我国家禽养殖模式
       目前,我国家禽养殖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农村传统饲养,这种养殖模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正逐步被专业化、集约化所取代。二是适度规模的专业户(场)饲养,这一养殖模式多以养殖小区形式存在,是当前我国商品化家禽养殖的主体,此养殖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布局不合理、设施简陋、环境条件差、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三是集约化饲养,这一模式具有禽舍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环境可控、节省劳动力等特点,是今后我国家禽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家禽规模化养殖模式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目前,我国家禽规模养殖出栏量占全国总量:肉鸡为80%,蛋鸡为76%,现阶段我国养禽业正经历一个从生产方式简单、生产水平低下向现代标准化养殖模式过渡的转型期。
       我国家禽生产经营模式
       目前,我国肉禽生产比较成熟的经营模式有“公司+农场”、“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产业化形式,许多企业饲养、屠宰加工、销售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然而,“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农户不能严格履行合同,同时,龙头企业也没有足够重视农户的利益,甚至还千方百计压缩农户的利润空间;二是由于农户禽舍布局不合理、禽舍简易、设备简陋、环境条件差,造成鸡群频发疾病而过度用药,导致禽肉中药物残留,威胁到食品安全。
       “公司+农场”一体化经营模式,即种禽饲养、商品肉禽饲养、加工、销售都归公司,完全不依赖农户。这种方式减少了各环节之间的交易费用,降低了成本,便于统一管理。特别在我国目前的饲养环境下,如果能建立更多的标准化肉禽场,还可大大减少药残,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禽产品。但由于不同地区饲养条件和消费者需求不一样,如果肉禽养殖专门走“公司+农场”的一体化经营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完善的设备作支撑,而现有的养殖水平很难做到。另外,我国对土地资源的管理越来越严,土地和资金的因素阻碍着“公司+农场”一体化经营模式的发展。因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家禽生产经营模式仍然是“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合作组织+农户”。
       禽产品发展前景
       其一,从发展速度分析,禽产品稳健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肉鸡总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我国鸡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6%;尽管国外肉鸡产品每年约有100多万吨进入国内市场,但是我国肉鸡产量仍以5%~10%的速度持续增长。
       其二,从肉类比重分析,禽产品比重逐渐提高。从世界范围来看,鸡肉、猪肉产量分别占肉类总产量的25%和39%,而我国鸡肉、猪肉产量分别占肉类总产量的14%和64%,其中鸡肉占有率较世界平均水平低11%。
       其三,从人均消费分析,禽产品消费量增长潜力较大。我国鸡肉年人均消费量约7千克,仅次于猪肉消费量。美国是世界上人均鸡肉消费最多的国家,人均鸡肉消费45千克,为第一大肉类消费品。鸡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特点,与鱼肉同称为“白肉”,是备受欢迎的优质动物性蛋白质来源。
       其四,从出口量分析,禽产品出口量稳步增长。我国肉鸡出口量56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6%;出口鸡肉仅占我国鸡肉生产总量的6%,但出口鸡肉产品主要以高价值的鸡腿肉和鸡胸肉为主;全国有22%的肉鸡生产者是直接为出口提供产品的。可见,禽产品出口对拓宽国内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五,从消费者结构变化分析,禽产品需求空间较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鸡肉的人均消费量逐年增长,而猪肉的人均消费量在持续减少,鸡肉对猪肉消费的替代作用会逐渐增强。禽产品同其他肉类产品比较,价格低廉,属于大众食品。随着城镇居住人口数量的增加,也会带动人均鸡肉消费量的增加。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20年,世界肉类市场将增长近35%,禽肉增长近50%。
       其六,从粮食消耗角度分析,禽产品生产最节粮。畜禽饲料增重比情况如下:肉猪为3:1,肉鸡为1.9:1,蛋鸡为2.5:l,这表明家禽生产粮食消耗最少,属于节粮型肉类转化模式。由于工农业用地的激烈争夺和环境恶化的不良影响,我国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另外,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今后若干年内人口增幅仍然较大。在有限承载力的土地上要养活快速增长的人口,我国粮食安全前景不容乐观。为此,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禽产品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完善禽产品追溯体系,从源头提高禽产品的质量
       由于禽疫病防控难度大,有些养殖户为追求利益会违规使用兽药和添加违禁物质,导致禽产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善当前局面,保证禽产品安全健康,必须依托现代数据库管理技术、网络技术和条码技术,将整个食品链从生产、加工、包装、储运、流通到销售所有环节进行信息记录,建立一个从初级产品到最终消费品各个环节资料的信息库,可以追溯查询到禽产品生产的源头和流向,有效监管食品安全。
       推进标准化生产模式转型,加强产业监管指导
       目前,我国禽类养殖区域布局还不够优化,标准化养殖地区间发展速度还很不均衡,养殖设施简陋。要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提高产业整体水平,通过高科技的投入来降低养殖风险,并在场址布局、禽舍建设、饲养设施设备、良种选择、生物安全体系、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按程序组织生产。加强对养殖单位的监管和指导、督促各类禽养殖企业和养殖示范场(户)率先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使用记录等生产记录档案,全面推进无公害禽产品产地认定、产地认证工作,积极发展绿色养殖。
       扩大禽产品深加工,提高禽产品附加值
      针对当前禽产品出口结构中鲜蛋所占比重过大的状况,应采取各项措施,扩大禽蛋精深加工制品出口比重。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研究力度,加强禽蛋产品的精深加工研究,开拓新的蛋制品领域。应重点支持和扶持现代化蛋品加工业发展,将促进蛋与蛋制品的深加工作为调控我国禽蛋生产和振兴我国蛋品工业的重要手段。
       欧美等发达国家80%的禽肉为加工产品,其中30%以上是深加工产品,禽蛋加工也占20%左右;我国禽肉加工产品只占50%,深加工产品只占6%左右,加工禽蛋仅占5%左右。据估计加工每深入一步,产品价值就增加约20%~40%。针对目前国内产品的现状和特征,要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学习或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如超微粒粉碎技术、生物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压力气调保鲜、超高压技术、冷冻干燥、无菌包装技术等,以完善加工体系,生产出多样化、高质量、贮存期长的禽产品,提高其附加值。
       加快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促进产业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
       随着国际禽产品供过于求问题的日趋严重,国际禽产品贸易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禽产品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促使包括禽产品优质生产、产品加工、流通系统规程在内的优质产品与制品生产科学技体系得以迅速完善。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并完善了一些质量管理体系,有力促进了禽产品加工产品质量的全方位提高,也有利于追溯问题产品的来源。我国应结合国情积极推进管理体系的运用和认证,全面提升肉禽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质量安全等级,促进禽产品企业与国际标准接轨。
       制定禽产品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养殖经营模式和管理水平对禽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为此有关主管部门应出台新的政策,对养殖资格进行审核和认证,帮助家禽养殖行业尽早完成规范化和标准化改革。可制定相应的饲养设施、防疫条件、人才配备等方面的标准,只有达到标准的企业才能进行相应的生产和销售,避免市场盲目扩张导致从业者损失惨重的局面。对目前已经投入生产的禽场做好全面检查评估,尤其重视对环境污染的评价,合格者发经营资格证书,不合格者限期整改或进行关闭;对于新上线的养殖场则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才能进行生产。这对禽产业升级、食品安全、疫病控制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积极推行行业保险,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
       自然灾害与疫病是禽类养殖业的两大重要影响因素。2013年l~6月,H7N9事件对我国禽类养殖造成了沉重打击,许多养殖场(户)由于活禽产品禁止流通销售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经历过流感疫情后养殖户对禽类养殖保险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家禽养殖保险是我国农业保险中最薄弱的一环,在小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运作的“肉禽企业+保险公司+农户”模式的肉禽养殖保险得到养殖户的普遍认可,同时主管部门应设立专项配套资金,与保险公司继续研究开发适用于家禽养殖业的险种,为企业和养殖户保驾护航,以提高禽产品行业抗风险能力。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地方优良品种养殖比重
       目前,我国白羽鸡约有42亿只,黄羽鸡40亿只。“速成鸡”事件直接导致普通消费者对白羽鸡产生抗拒心理。为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应调整禽产品产业结构,增加黄羽鸡的养殖量,汲取国外肉鸡育种的经验与教训,确定高生产性能与抗病力的平衡点,保持优良品质,通过缩短出栏时间,提高饲料转化率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
       我国是世界上水禽饲养量最多的国家,水禽产业产值达到1300亿元。水禽肉、蛋价格为普通鸡肉、鸡蛋的1.3~1.5倍,产品附加值较高。另外,我国每年生产可作羽绒制品的羽绒约9万吨,占世界产量的2/3,是世界上最大的羽绒及其制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羽绒及其制品产量占世界市场近70%的份额,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40%左右。由此可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地方特色良种养殖比重,实现多元化市场经营,对稳定市场和拓宽市场都具有重要意义。
       减少活禽交易,推行冷链销售
       目前,我国肉禽交易以活禽直接上市为主,尤其是在南方市场。H7N9事件发生后,活禽市场交易受到严重冲击。因此,必须大力推广国外通行的肉禽产品冷鲜销售方法。冷鲜禽类产品的安全性很高,口味和营养价值都不受影响。相反,由于经过了48 小时的排酸(宰杀产生的体内毒素被分解)过程,冷鲜产品肉质更松软和安全,并且冷鲜产品从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更方便可控。虽然改变传统活禽消费现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采用冷鲜销售将是必然趋势。
       完善禽产品信息网络体系建立禽产品预警机制
       为有效地减少我国禽产品生产和价格大起大落的现象,必须完善禽产品市场风险管理体系、禽产品信息网络和发布制度,建立健全禽产品产业监测预警体系。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禽产品市场信息及产业发展动态变化,全面分析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在综合分析影响禽产品产业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对禽产品生产、消费、加工、贸易和产品价格作出合理预测和预警,做到有计划、有预见性的进行禽产品生产。
       总之,禽产品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尽管受到疾病、饲料价格和进出口等因素影响,市场行情会有一定起伏,但是未来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养殖事业部 发表于 2014-7-11 14:48:52

银河鸡 发表于 2014-7-11 15:34:29

散户的迷茫,规模养殖的机遇。

百万雄鸡起飞 发表于 2014-7-11 17:02:51

中国的蔬菜和肉产品已经完全饱和了,加上进口和偷渡,散户难有机会。

ychba 发表于 2014-7-11 18:10:19

望来望去 望不到头!!!

赵德峰 发表于 2014-7-11 18:20:27

数量上要压缩,质量上要提高,别无他选、唯此而已。

牧鱼郎 发表于 2014-7-11 19:48:46

差距还会有的,但是单纯的这么对比没有太大意义,毕竟中国的国情和国外是有很大差别的
饲养水平、硬件设施、人员素质水平、大环境状况、小环境控制、养殖观念等都有很大差别,难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展望未来禽产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