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养鸡”:一朵静待绽放的奇葩
“地下养鸡”:一朵静待绽放的奇葩吴曼说起“地下养鸡”,如果再往前推上几年,似乎还是件很新奇的事,但伴随着近些年各地在养殖模式上的有效探索,这种养殖模式脱颖而出,并得到许多业内同仁的推崇。地下养殖不但充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而且能有效地降低疫病和应激,提高产蛋率,增加养殖效益。那么,地下鸡舍究竟是怎样来建造的?它与传统的养殖模式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在实际操作中又会遇到哪些技术难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做了相应的调查。
细算账,地下养殖效益很可观
石家庄志国养鸡合作社是当地地下养殖模式最早的“践行者”,据该合作社张志国董事长介绍,早在2006年他们就开始投建地下鸡舍。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终于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技术,也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目前他建造的双层地下式鸡舍,长60米、宽35米、深3米,总占地约7亩,种鸡存栏量达到了3万套。
据张志国介绍,与传统的地上养殖模式相比,地下养殖具有受外界干扰小,环境安静,舍温恒定,疫情容易控制,鸡群发病率低,产蛋率高等优势,如果管理到位的话要比地上养殖效益高出很多。
张董事长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他说:“由于环境恒定,鸡的采食量是很均匀的,一般地上养殖一只鸡平均一天需要摄入120克的饲料,而地下则需110克就足够了。这样一个产蛋周期下来每只鸡可以节约2.5千克的饲料,按现在市场2.68元/千克的饲料价格计算,每只鸡可以节约6元左右的成本,那么一万只鸡仅饲料这一项就可节约成本6万多块钱。另外鸡的产蛋周期也有所延长,采用地下鸡舍每只鸡每年能多产2~3枚蛋。”
另据河北省晋州市的李场长介绍,由于地下养殖环境隐蔽,不易受到外界的突发声响、温度骤变和疾病传染等因素的干扰,从而减少了鸡群发病的机会。在疾病防控方面也就减省了一笔开支。李场长于2009年建成了一座存栏两万套父母代种鸡的地下养殖场,他告诉记者:“除了从雏鸡到开产所必需的疫苗用药外,像呼吸道疾病等明显地减少了,一只鸡每年可节省药费3~5元,而且种蛋中的药物残留自然也就减少了。这样种蛋的质量也就有了保障。”
“我们的种蛋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各地的孵化场多是慕名来购买我家的种蛋,孵化出的鸡苗自身的免疫力很强。”张志国董事长很自豪地告诉记者。
两厢比较,地下养殖技术难度加大
虽说地下养鸡有着许多的先天优势,但据张志国董事长介绍,这种模式也存在着光照不足、空气流通不畅、粪污处理困难等等的问题。所以,在日常管理中,需要根据这些不同之处,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的管理:
一是光照的调节要做到位。地下鸡场的建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自然光线的严重不足问题,它需要依靠人工照明进行补充。“蛋鸡每天最少需要16个小时的光照才能满足产蛋的需求,这也就意味着地下鸡舍完全利用灯光来代替日光。对于20周龄以上的产蛋鸡来说,鸡只对于光照强度的要求在3~4瓦/平方米,此时,不仅要保证光照充足,还要做到光照均匀。一般光源间距为其高度的1.0~1.5倍。”张志国说。
“这样说来,地下鸡舍的照明费用要比地上养殖的普通鸡舍高出很多。划算吗?”记者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张董事长解释道:“鸡舍冬季每天的耗电量在100度、夏季在200度左右,费用听起来似乎很高,可整体优势比起来这点高出的费用还是微乎其微的。”张董事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二是做到通风和保温两不冲突。养鸡的人都知道,要想把鸡养好,通风很关键,通风不好会直接影响到鸡的日增重和产蛋率。因为鸡呼吸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同时排泄的粪便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会释放出氨气和硫化氢气体,如果通风不畅这些有害气体就会弥漫在整个鸡舍中而不能及时排放出去,进而诱发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那么针对这种全封闭的地下养殖环境,张志国的鸡场通风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在鸡舍中间设计了一条卧式的U型风道,分上下两层,风从上面进风口进来,再从下面返回,然后再进入到两边的鸡舍。”张董事长介绍说,“鸡舍长约60米,那么设计的整个长120米的风道会对进入的空气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这样,夏天的高温空气能通过风道和地面会冷却下来,而冬天的冷气经过加温这样的缓冲,进入到鸡舍的空气既适合又新鲜,同时还减少了鸡的应激。”“虽然冷、热风、直吹风的问题解决了,可吹进的空气中带有一定的病菌,如果进行瞬间的消毒又很难办到。这该怎么处理?”记者问到。对此,张董事长也做了解释,他说:“我们在整个通风道中每隔三米就安装一个紫外线灯管,空气在进入的过程中都经过了真菌消毒,而且24小时不间断照射,这样安全系数就大大提高了。”据张董事长介绍,地下鸡舍全年的温度都是恒定的,基本控制在18~20摄氏度,所以鸡在里面会很舒适,能够有效提高鸡的饲料转化率和产蛋性能。
三是做好鸡舍日常消毒与疫病防控工作。鸡舍消毒的目的是给鸡群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清除鸡群和外界环境中的细菌和病毒等。养鸡生产中鸡舍消毒好坏直接影响到鸡群的健康,尤其在地下这样的养殖环境中,消毒工作对于疾病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据张董事长介绍,地下鸡舍日常80%的消毒工作是由紫外线灯管照射进行的,这就要求做到全天24小时不间断照射,同时还要配合一定剂量的消毒喷液进行定期的药物消毒。
专家观点:新入行者切勿盲目模仿
据了解,目前,在河北的一些地方地下养殖模式已经得到了小范围的推广。但在记者的调查中也发现,这种模式在推广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甚至有些养殖场因此蒙受了不小的损失。对此,一些业内人士给出了解释并对新入行者如何建设和使用好地下鸡舍提供了一些建议。
启动资金须充足
在问及地下养鸡投资大小时,河北省某市畜牧站的韦科长向记者做了介绍,他说:“要想建设地下鸡舍,投资是很大的。我市在2009年时就有两家养殖场建了地下鸡舍,平均是40元/只的建筑费用,如果再加上自动清粪、上料、饮水、紫外线灯管、臭氧发生器等硬件设备,那么建一个存栏在一万只左右的蛋鸡场则需要50万元左右的投资。而建成一栋同样规模的普通鸡舍,仅需25~30万元。”同时,韦科长还表示,养殖行业的盈利从来都是飘忽不定的,如果遇到不好的市场行情,那么风险系数就更大了,需要更大的资金支持。由此可见,资金是制约地下养殖模式发展的一大瓶颈。
环境控制做到位
由于营造了一个恒定封闭的生长环境,地下养殖确实减少了鸡的疾病发生率,但是,据一些专家分析,这样的环境能否一直维持下去还需做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河北省蛋鸡产业技术体系的一位工作人员说:“鸡舍全部建在地下,相对来讲舍内的湿度要比开放式鸡舍大,因此在防潮方面的措施必须做到位。同时考虑到鸡舍的使用周期长,地上鸡舍可以通过阳光的照射做到全面的强烈的紫外线杀菌,而地下鸡舍终年不见阳光,一年鸡不生病、两年不生病,那么三年、五年以后呢?我认为,只有在疾病净化上做的更全面些才能保证养殖成功。”
河北省禽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玉祥教授也对此表示出同样的担忧,他说:“毕竟鸡舍建在地下,通风会不会有空气流通不到的死角?所以在支原体病和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方面必须严格把控。此外,夏季需特别注意预防大的降水问题。”
配套设施要具备
“地下养殖模式作为对地上养殖的有力补充,在管理方面尤其要做到位。必须要比地上养殖做的更加全面和精细才行。”石家庄市畜牧站褚素乔站长说,“例如在用电方面,由于地下养殖实行的是全天24小时不间断照明和通风消毒,这就要求有固定的用电设施,需自建发电设备来预防突然断电。同时,有条件的养殖场,还应引进微机控制软件,以随时调节鸡舍的温度和湿度,做到无死角全方位管控。另外,还应随时关注紫外线照射的工作状态,及时更换损坏的灯管等。”褚站长也想借本刊提醒初建者,从事蛋鸡养殖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跟风。因为每个鸡场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地质、地貌也有很大差异,各投资人的经济实力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养殖模式上要慎重选择,建造完全适合自己的养殖场。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人观点,欢迎大家拍砖:lol :lol 雨量大的话估计就…… 这种养殖方式,比较另类。
关注中............... 南方有梅雨季节,估计不行。 产能过剩的状况下,那种养殖方式也无法幸免 有联系方式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