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方法
㈠ 革兰氏染色一、目的: 在细胞发放之前,利用标准的革兰氏染色法对即将发放的细胞悬液进行检测,判断细胞悬液中是否含有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
二、原理: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
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三、实验用品准备:
灭菌玻片、10-100ul移液器、10-100ul灭菌移液吸头、100ul-1000ul移液器、100ul-1000ul移液吸头、接种环、酒精灯、打火机、革兰氏染色液、吸水纸、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计时器
四、操作:
1 涂片:取灭过菌的载玻片于实验台上,用移液枪吸取10ul待检样品滴在载玻片的中央,用烧红冷却后的接种环将液滴涂布成一均匀的薄层,涂布面不宜过大。
2 干燥:将标本面向上,手持载玻片一端的两侧,小心地在酒精灯上高处微微加热,使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或加热时间过长,以防标本烤枯而变形。
3 固定:固定常常利用高温,手持载玻片的一端,标本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处尽快的来回通过2-3次,共约2-3秒种,并不时以载玻片背面加热触及皮肤,
不觉过烫为宜(不超过60℃),放置待冷后,进行染色。
4 初染:在涂片薄膜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1-2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5 水洗:斜置载玻片,在自来水龙头下用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6 媒染:用100-1000ul移液枪吸取约300ul碘液滴在涂片薄膜上,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7 水洗:斜置载玻片,在自来水龙头下用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8 脱色:斜置载玻片,滴加95%乙醇脱色,至流出的乙醇不现紫色为止,大约需时20-30S,随即水洗。
9复染:在涂片薄膜上滴加沙黄染液1-2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10 水洗: 斜置载玻片,在自来水龙头下用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11 干燥、观察:用吸水纸吸掉水滴,待标本片干后置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发现目的物后滴一滴浸油在玻片上,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及颜色,紫色的是革兰氏阳性菌,红色的是革兰氏阴性菌。 ㈡ 瑞氏染色
1原理:
瑞氏试剂中之酸性伊红和碱性美篮混合经化学作用后,变成中性之伊红化美蓝,久置后,经氧化而含有天青。此三种染料分别和细胞核及浆中的NH3+和COO-等结合,使细胞核及胞浆着色。由于系中性染料,又有缓冲液调节酸碱度,所以细胞受染后,蓝红等颜色都较适中,核染质、胞浆及其中之颗粒显色较为清楚。
2 试剂配制:
1瑞氏试剂
瑞氏染料(粉)1克,加不含醋酮之甲醇600毫升溶解过滤后即成。混合方式可将瑞氏染料置于研钵内,加适
量甲醇混合研磨,使染料溶解,将已溶解的液体倒入清洁玻瓶,再放入甲醇继续溶解剩下染料,直至染料及甲醇均用完为止,然后过滤,以深色中性之玻璃瓶储备待用。亦可将1克染料一次加入600毫升甲醇中,盛深色玻璃瓶内,塞好瓶口,置于温暖而黑暗之处或37度温箱内,每日振荡5min,连续7天以上,然后过滤储备用。染液宜久置后使用,通常存放愈久,染色效果愈好。
2、缓冲液: 由1%的磷酸氢二钠和1%的磷酸二氢钾各30毫升加蒸馏水1000毫升配成,或以上两药各1克加2500毫升左右蒸馏水制成。以石蕊试纸检验、调整酸碱度,使PH在6.5-7之间即可.缓冲液亦可永新鲜蒸馏水或煮沸后密闭保存的蒸馏水。如蒸馏水与空气过多接触,则可因吸收空气中之二氧化碳而使PH值变低,影响染色,故不宜使用。
3、染色步骤
1 将已编号之涂片水平置于染色板或者染色架上,涂片两端各划一道蜡笔线,主要防止染液外溢。
2滴加瑞氏染色液。其多少依标本所占面积大小而定,一般为4-8滴,至染液将标本完全盖住为止。染液不宜过少,否则,甲醛挥发后,易产生沉淀;不可过多,以免因过盛而流失,影响染色。
31-2分钟后,滴入缓冲液(染液与缓冲液的比例约为1:1.5,冬季1:1,夏季1:2)。以气囊向玻璃片上轻轻打气,使染液和缓冲液混合均匀,一般不宜口吹起,以免呼出二氧化碳改变缓冲液酸碱度而影响染色。
4自缓冲液滴入10-15分钟后,用自来水冲洗。冲洗时应将玻片持平,以流水滴入使染液及缓冲液自玻片边缘溢出,染料沉淀即随水浮去。冲洗时,切忌水力过大,以免将标本并染液同时冲走;冲洗前切不可先将染液倾去,否则沉淀将附于标本上不能除去,染色时间与染液的性质、酸碱度、气温等关系甚大,因此应灵活掌握。最好先冲洗一张,于低倍镜下初步检查,如细胞核浆分明,颗粒清楚,表示染色满意,此时,始可将其余涂片全部冲洗。如染色过浅,则需延长染色时间。
5冲洗、待干、镜检。如天冷或空气湿度大,可用吸水纸吸水
加快干燥速度。但切忌用力重压或擦拭,以免将标本中的细胞成分擦去或破坏。
4优缺点
其主要优点是染色方法简单、省时、易于推广,且染色较清晰,特别是胞浆及其中颗粒受染良好。根据我们的体会,在细胞学检查中,除个别情况外,瑞氏染色基本上可以解决绝大部分常见病的诊断问题。其不足之处是核染质及核膜的结构往往不如巴氏染色清楚。
5 染色不佳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1 染色过深
A 表现:镜下细胞变小,核与浆均呈深蓝或蓝黑色、结构不清,红细胞呈碱性色。
B 原因
染色时间过长;染液过多或缓冲液过少;染液或缓冲液偏碱;夏季染色过程中甲醇挥发。
C 纠正
用甲醇脱色后重复染色。亦可用甲醇或瑞氏染液脱色数
秒后冲洗,再行镜检,脱色时间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2 染色过浅
A表现:胞浆、浆内颗粒及核均不着色或着色过浅,红细胞亦不着色。
B原因:染色时间过短;染色液过少或缓冲液过多;染液或缓冲液偏酸
C 纠正
按原染色步骤重复染色。
3染色偏碱较常见
A 表现:红细胞呈蓝色或绿色,细胞核、细胞浆及颗粒染色深,结构不清。酸性颗粒亦蓝染,淋巴细胞呈灰色。
B 原因
基本与染色过深之原理相同,玻璃片偏碱、冲洗时间不足亦为可能之原因。
C 纠正
如染色过碱,可于其中加1%醋酸少许,或将涂片浸于95%酒精数秒中,然后冲洗。
4染色偏酸较少见
A 表现:镜下一片红色,胞核及嗜碱性颗粒亦红染或不着色。
B 原因
染料放置过久或与空气接触后甲醛氧化而成甲酸;玻片
或缓冲液偏酸。
C 纠正
新旧染液混合使用,借以调整其PH值,或于染液中加1%碳酸钠适量。
5沉渣过多;主要表现为涂片是那个大量颗粒状深染之渣滓。
A 原因:染液与缓冲液混合不均;冲洗前已将染液、缓冲液倾去;染色液未过滤;或天热干燥时,染液中甲醇挥发。
B 纠正
加甲醇使沉淀颗粒溶解,再行复染。
㈢吉姆萨染色法
1.材料
1g的姬姆色素染料加入66ml甘油,混匀,60度保温溶解两小时,再加入66ml甲醇混匀,即配成姬姆色素原液,此原液用前用PBS(6.8)稀释十倍左右就可以使用(此为姬姆萨工作液)。工作液可保存一个月左右,Camon固定(3体积乙醇+1体积冰乙酸);
PBS缓冲液的配制:
母液的配制:
0.2M Na2HPO4:称取71.6g Na2HPO4-12H2O,溶与1000ml水
0.2M NaH2PO4:称取31.2g NaH2PO4-2H2O,溶与1000ml 水
各种浓度PBS(pH=7.4)的配制:
先配0.2M PBS (pH=7.4,100ml):取19ml 0.2mol/L的NaH2PO4,81ml0.2mol/L的Na2HPO4,即可。
然后只需将0.2M PBS (pH=7.4)按相应比例适当稀释即可,
如:0.1M P B(PH=7.4):取500ml 0.2M PBS,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可。
0.01M PB (PH=7.4):取50ml 0.2M PBS,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可。
0.02M PB(PH=7.4):取100ml 0.2 M PBS,加水稀释至1000ml 即可。
若需要NaCl的话,加入NaCl 至0.9%(g/100ml)即可。
3.方法
①涂片的制作与固定:用移液枪吸取10-20μL待检溶液滴在载玻片上,均匀涂布,室温下阴干后,用Camon固定液固定涂片10分钟。
②染色:置姬姆萨工作液30min。
③洗脱:染色完成后,涂片立即用ddH2O洗脱。
④显微镜观察:用甘油压片,指甲油封固。在100×油镜下观察。 多好的实用文章。怎么没人顶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