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舍与禽流感的防治
禽流感给人们造成的损害从很早就开始了,早在1878年意大利就发生了鸡瘟(直到1955年才被证实是由禽流感引起的),这是第一次发生禽流感疫情。近几年禽流感病毒污染面在不断增多。随着候鸟的迁徙,病毒污染的范围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几年来,东南亚国家和我国家禽的饲养量不断地增加,再加上一些散户的饲养水平、饲养条件相对比较差,这就给病毒在家禽中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另外,全世界大范围鸡的引种也是一个因素。所以禽流感疫情近两年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而且出现了传播到人并致死亡事件,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目前我国一些畜牧业生产方式不利于禽流感的防控。我们国家传统养禽与现代养禽并存。一部分的家禽饲养方式可以说非常原始,多为农家分散饲养方式,这些农户的防疫意识不强,养殖设施差,防疫措施不完善。从防治禽流感的角度而言,传统养殖是一个难点和重点。这种传统的小规模养殖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散养,二是人畜混居,这样很容易造成动物的疫病感染。而从禽流感近年来的传播看主要是通过候鸟-水禽-家禽-哺乳动物的传播方式,我们很难改变候鸟的迁徙,但我们可以通过畜牧业养殖方式的转变作为疫病防控的重要途径来阻断病原的传播。在这里,圈舍作为最基本的防疫基础体现出它的重要性。
圈舍对动物防疫和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性,就如土地对农民的收成一样。土地肥沃,农民种什么长什么;土地贫瘠,再勤劳也没什么用。圈舍和散养的产出犹如作物在旱地、水浇地和温室大棚的产量不同一样。如果通过实施圈养和圈舍改造,使农户从养1头猪或10只鸡发展到养2头、4头猪或20只、40只鸡,那么对我国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是巨大的。
圈舍对动物疫病的防御作用,特别是如禽流感这样一类动物疫病的防御尤为重要。动物防疫的基本要求就是对畜禽进行封闭隔离饲养,减少畜禽与传播媒介、外界环境接触,切断传染性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从禽流感近几年的传播方式看,我们可以通过圈养和圈舍改造,并严格管理,尽量减少禽鸟接触病原的机会,这就阻断了病原的传播,同样也起到很好的防禽流感作用。
在实施圈养和圈舍改造方面进行投入,最符合我国国情,同时也是边际成本最低的防疫措施。从总体上看,我国广大农村,千家万户的小规模饲养是几千年的传统习俗。禽流感的发生,暴露了我国以小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养禽业的弱点和弊端。积极推进饲养方式的转变,逐步改变一家一户的零星散养的传统习俗,引导养殖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推行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树立科学养殖观念,推广科学的饲养方式,是提高家禽免疫力的根本措施。但是养殖方式的转变跟生产力水平相关,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贫困地区家庭散养的养殖模式,既能给农民带来收入,也能为农民家庭提供优良的动物蛋白,对家禽散养还不能采取一刀切的限制措施。因此引导农民实施圈养和圈舍改造,发展符合防疫条件的适度养殖,是目前适合经济尚不够发达地区的防疫措施。特别是如果能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饲养形式,由公司引进高水平的圈舍和饲养技术,那么我国对禽流感的防御水平将大大提高。从成本一效益方面看,减少生产损失的投入,也就是动物防疫的投入,是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投入。从禽流感的防制策略上看,首先要解决饲养方式的问题,即引导农民实施圈养和圈舍改造,发展符合防疫条件的适度养殖;其次是实施程序免疫的问题;最后才是扑杀病禽的问题。其所需的成本是从小到大的,其效益却是从大到小。
从国际上看,现在有很多国家如德国、荷兰已禁止家禽的散养。我国香港也在最近出台了这一法规,所以从长远看,发展圈养和进行圈舍改造,到最终禁止散养是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
既然圈舍那么重要,那么圈舍的建设要注意哪些呢?笔者在下面列举一些要点以供参考。
1.地势地形 建圈舍的场地应选在地势高、干燥平坦、排水良好和向阳背风的地方。
2.水源水质 要了解水源水质情况,如供水能力是否能满足圈舍的需要;水源是否洁净没有污染。另外,禽舍的建设还要考虑水源的单向流动性,外面的雨水是不能直接进入圈舍的,因为雨水也可能将外界中的病原带进圈舍;同样地,冲刷圈舍的水也要求单向流动。
3.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包括拟建地区的常年气候条件和圈舍的小气候构建。常年的大气候因素与圈舍的方位朝向布置,圈舍排列的距离、次序等均有关系;圈舍的小气候条件主要是考虑温度、光照和通风透气能力。要有一定的防寒降温能力,保持适度的光照,便于通风,要有足够的通风能力,但也要避免穿堂风(如粪便排泄口要用"乙"字形,而不能用"一"字形)。
4."三通"(供水、电源、交通)条件供水除了前面已述及对水源水质的选择外,还要与排水统一考虑,另外还要注意如果是自来水供给的活水中残留氯对疫苗效力的影响;电源供给要可靠;交通要便利。
5.环境疫情 拟建圈舍的环境及附近的兽医防疫条件的好坏是影响饲养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注意不要在原有旧圈舍上建设或扩建,忽视这个问题会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甚至导致失败。对附近的历史疫情也要做到有所了解,特别要注意与附近的兽医站、畜牧场、集市贸易、屠宰场的距离、方位、有无自然隔离条件等,以对本圈舍防疫工作有利为原则。
6.其他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适当的饲养面积和合理的饲养密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