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母鸡高峰后的生产持续性:精心管理种鸡群的授精率和产蛋率
介绍:通常情况下,种鸡群40-60周龄期间由于产蛋率和孵化率的持续性都较差,鸡群产雏数量会大有减少。因此有必要了解肉种鸡群产蛋高峰后出现生产持续性差的主要原因,还要了解如何克服这些问题。
肉种鸡群生产持续性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环境因素--温度、通风和光照。饲喂料量必须根据环境温度进行适宜的调整。根据温度变化调整料量必须要考虑鸡群产蛋水平、蛋重、总产蛋重(产蛋率x蛋重)和体重等因素。通风也必须适应整栋鸡群的体重总和和外界的环境条件。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有可能,光照时间都不要超过1 4小时,否则它会致使成年鸡光照不应期提前到来,从而使产蛋持续性下降。
2.羽毛覆盖--饲料管理。种母鸡要达到良好的产蛋水平和孵化水平,其羽毛覆盖在产蛋高峰后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羽毛覆盖未达到理想水平的鸡群更应加强适宜的管理,防止孵化率和产蛋率下降过快。要密切注意饲料水平、鸡舍温度和公母比例。特别要注意打斗性强的公鸡或公鸡数量过多的问题,此时公母比例更为重要。
3.体重和蛋重:高峰后的产蛋期内要密切监测鸡群的体重和蛋重。不考虑体重因素冒昧更改饲料水平会导致产蛋持续性下滑。例如:减料过猛,或者对体重超标的鸡群不考虑弥补平衡其体重问题会导致产蛋持续性下降过快。对体重不达标的鸡群,旨在体重迅速达标而过快加料,会使鸡只过快超重,这反而会降低产蛋率。蛋重增长趋势中的任何变化都会发生在产蛋率下降之前,这也可视为鸡群存在潜在问题的第一迹象。倘若鸡群每日蛋重偏离蛋重标准,出现非正常的增长或下降,都要相应地调整料量避免产蛋持续性下降过快。
4.产蛋鸡舍的条件:产蛋箱空间,采食位置、饲料分配、饮水位置、饲养密度、垫料质量都必须适合于整个鸡群,并按标准加以实施。
结论:
对鸡只羽毛覆盖、环境温度、鸡群状况的变化,相比于标准体重和蛋重曲线的变化,鸡舍条件和外界风险的变化都要进行检查和监测,并对鸡群的变化采取及时有效地相应措施。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些管理要点恰恰是鸡群生产性能能否达到最好的25%鸡群与最差的25%鸡群之间的差别所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