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腺胃炎和肌胃炎
流行特点:1、可在不同品种的肉鸡和蛋鸡中传播,肉鸡比蛋鸡严重蛋雏鸡比青年鸡发病多且严重发病多集中25至60日龄。2、蛋鸡发病病程两周左右发病后5-8天为死亡高峰发病死亡率3-30%单独发病死亡低,继发其他疾病死亡增加。
3、四季均可发生,秋冬季严重易感鸡群传播快,非易感鸡群水平传播差存在诱因发病严重。
临床症状:该病主要发生于肉用仔鸡,特别是3周龄以内的肉用仔鸡最易发生,但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鸡群中所发生的病症不一,临床症状多种多样。特征性的症状:鸡群发育不均,发病鸡群日龄愈小愈严重。
典型临床表现:整个鸡群生长不均匀,大小不一,好像几批不同日龄的鸡放在一起养。肉用仔鸡最早发生于3~7日龄,开始表现为精神倦怠,水样腹泻,粪便内含未消化的食物,病鸡腹部膨胀下垂。体重迅速下降,仅为正常鸡体重的1/3,个体矮小,生长明显受阻。一群鸡中一般有5%~20%的鸡受感染,这些鸡到4周龄时才有同栏鸡的一半那么大,甚至还小。蛋鸡开产晚,不易达到产蛋高峰或产蛋高峰期短,死亡率不高。
至6~14日龄时,可见死亡率升高,病鸡过量饮水、下痢、排黄色至橙咖啡色带粘液的稀粪。羽毛发育异常,受感染的小鸡绒毛保持较长时间,主翼羽生长推迟,羽毛蓬松,干枯无光泽,容易断裂。3周龄以上病鸡骨骼变化较为明显,表现为站立无力,跛行。嘴、脚色苍白,色素消失,皮肤由黄变白,特别是腿部和爪,即形成所谓的“白爪”。多数病鸡可见腹部肿胀。发病后期,部分鸡可见头颈、肉髯水肿,出现呼吸道症状,且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
剖检变化:剖检时可见肠道肿胀、苍白,胃肠道充满未消化的食物。腺胃肿大且增厚,有的乳头如“火山口”样或融合,甚至坏死。肌胃缩小且靡烂,甚至发黑。胸腺和法氏囊萎缩变小。胫骨或肋骨变形,呈佝偻样变化,大腿骨骨质疏松,股骨坏死,易断裂。长骨变软,生长板变厚。
发病原因分析:1、病毒病的原因:淋巴白血病、网状内皮增生症、马立克氏病、腺胃型传支、呼肠孤病毒、鸡痘等病毒病的影响。
2、药物的影响:特别是痢菌净的长期使用或用量过大及对胃刺激性较大的药物等。
3、劣质饲料的影响:饲料蛋白品质不良,饲料变质、霉变等。
4、遗传因素的影响。
治疗:1、对因治疗,根据发病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发病原因3,把劣质饲料换成优质饲料。
2、药物治疗:扶正解毒散+青霉素+健胃散多用于15天以内的小鸡。
扶正解毒散+硫酸粘菌素+健胃散多用于15天以上的大鸡。若有腺胃或肌胃糜烂再加雷尼替丁拌料。 很好的帖子,赞一个 摸索前进吧。愿咱们的兽医科学家能早日有一个解决办法 不错,挺好!!! 学习了。。。。。。。。。。。 学习了。。。。。。谢谢。 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