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柏萱 发表于 2013-10-8 07:46:24

腺胃炎的一些的新看法


目前在市场上肉鸡的腺胃炎病例频频发生,治疗困难,给养殖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几乎所有发生腺胃炎的肉鸡群中都能分离出病毒,但病毒样本并不统一.但现在发生的这些腺胃炎及乎与病毒病没有一点关系,而且季节性越来越明显些。本病与当今饲料质量好,粗纤维含量不足有关,同时一些错误的管理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没有净料桶时间,二十四小时有料,整个一个饲养期不净料桶;加料次数太少,许多饲养人员一天加料一次;总之一些错误的管理办法才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一、流行情况: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以夏季秋季时发病率最高,全国各地都有该病发生的发生,没有地区之分。发病日龄不定,最早在3日龄的雏鸡中就可以表现。但发病日龄多集中在10~30日龄。腺胃炎可发生于不同品种的蛋鸡和肉鸡,以蛋雏鸡、肉雏鸡和青年鸡多发,其次为杂交肉鸡。现在快速生长自由采食的肉鸡更易发生。
二、致病原因:管理因素造成腺胃炎发生是主要原因:A肉鸡生长过快,饲料消化率明显提高,粗纤维含量偏低。肉鸡的饥饿感没有,腺胃和肌胃没有排空的时间,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保养,使腺胃和肌胃功能明显下降,这才是腺胃炎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B雏鸡早期育雏不良,影响到了腺胃的早期发育。C雏鸡质量问题;孵化中霉菌感染,运输途中的一些问题都能严重影响腺胃和肌胃的早期发育。C霉菌感染和霉菌毒素中毒等;1)霉菌感染会造成腺胃和肌胃出现明显的霉菌斑这些会造成腺胃和肌胃内病理变化。霉菌毒素中毒会造成内脏一系列内脏病理变化,自然腺胃和肌一样会受到影响。D热应激因素出现,热应激使肉鸡体温上升使胃内饲料变质加快。F一些疾病的后遗症也会引起腺胃炎的发生。
   三、临床症状
A发病的初期鸡群兴奋狂奔,采食量下降,在网上找鸡粪吃;这是因为腺胃出现病理变化,胃热引起的。B紧接着病鸡表现为呆立,缩颈,精神不振,采食量严重降低鸡只生长迟缓或停滞导致大群整齐度严重不均匀,严重的鸡网架的中央部分就没有鸡活动,大群都在鸡舍的两边挤成一堆一堆的呈取暖样,慢食是本病的主要表现变化;C羽毛松乱,冠髯苍白、萎缩,可视粘膜苍白,腿部皮肤发干、触摸发凉,鸡腿无毛处失去光泽。D 大群粪便呈黄色细软条状;鸡体消瘦,腹泻,个别排棕红色至黑色稀便,粪中有时出现血液。E 发病速度很快,最开始只有个别的打蔫,三天的时间就能发展到大群的80%以上。重症者昏迷,直至衰竭死亡。无其他明显病理变化。
四、剖检变化及诊断:
主要病理变化表现为:腺胃肿胀或失去弹性,腺胃变大,肌胃变小不发育。
其他病理变化有:(1)肠道肿胀,内容物呈黑褐色水样,十二指肠、盲肠出现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肝脏、心脏肿大,质地柔软,有的病死鸡出现肾肿大,尿酸盐沉积;(2)腺胃壁肿胀呈梭状(图1)或者说呈橄榄样,严重的呈球状,轻轻施压可挤出乳状液体,腺胃乳头水肿,严重者角质膜肌胃内膜出血;后期乳头溃疡、凹陷、消失,甚至腺胃穿孔。剖开鸡只的腹腔就会发现肿胀的腺胃。(3)病鸡呈现消瘦,肌肉苍白,胸腺、法氏囊萎缩,嗉囊扩张,内有黑褐色米汤样物;胆囊扩张为暗绿色,胆汁外溢;(4)临床中腺胃炎常并发其他症状,如肝肾综合征、法氏囊损伤,甚至球虫感染等。如果错过治疗时机就会继发大肠杆菌等疾病。
    五、综合防治
(一)预防措施为主,以改变饲养思路进行腺胃和肌胃的保养来防止腺胃炎和肌胃炎的发生!
1、针对主要病原进行相应的免疫接种,有助于将该病发病率控制在最低。同时要控制日粮中各种霉菌、真菌及其毒素对鸡群造成的各种危害,此外日粮中的生物源性氨基酸,包括组胺、组氨酸等的控制也是降低鸡腺胃炎发生的有效措施。
2、加强一周内的管理:促进一周内体重达到管理要求。保证一周末体重不低于初生重的五倍为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就要确保入舍十个小时全部雏鸡吃饱料一次,这样就能促进消化系统的早期发育。前十个小时高密度开食的做法就能做到这一点。
3、8—28日龄每天下午干净料桶2—3个小时。净料桶的2—3个小时就能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理论支持:肉鸡控料后,腺胃和肌胃排空,促进腺胃和肌胃排空使腺胃和肌胃中长时间贮积的有害物质排出。由于饥饿鸡只又会饱食一次,这样每天腺胃和肌胃都会得到锻炼和保养,健康的腺胃和肌胃自然就能预防腺胃炎和肌胃炎的发生。同样这只是为了让肉鸡抢料而活动起来,为了只是增加肉鸡的肺活量,提高肉鸡的体质,以减少后期由于腹水症、猝死而引起的死淘率增加。29日龄后每天让肉鸡吃净一次料桶内饲料即可,净料桶促进腺胃和肌胃排空使腺胃和肌胃中长时间贮积的有害物质排出。
4、增加喂料次数减少饲料在鸡舍中的停留时间,饲料在鸡舍内停留时间越短则腺胃发病率越低。管理思路如下:一周内加料次数不低于六次,就是让饲料在鸡舍停的时间不高于四个小时,以保证饲料新鲜度同时也防止饲料变质。两周后喂料次数不少于四次。每次让鸡吃完料再加。别小看这些,做到腺胃炎自然减少发病率。
(二)用药体会
1.修复腺胃的溃疡灶,恢复分泌功能:使用“西咪替丁”能够明显抑制胃酸分泌,具有较强的黏膜修复作用,对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腺胃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等有很好的疗效。
2.抗病毒、提升免疫力:使用“黄芪多糖”可提升免疫力、抗病毒、可显著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通过快速提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达到抗病毒的作用。
3.消炎杀菌,控制继发感染:使用含有“头孢噻呋、头孢曲松等,是第l个专用于动物的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超广谱强效抗菌作用,预防细菌病的发生,也对出现炎症症状的进行消炎处理。
同时再配合微生态制剂饮水,恢复肠道的有益菌群,能迅速提高精神和采食量,提早恢复健康!把养殖户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管理员:此贴被评为精华帖,获得100元手机费充值奖励。

绿色畜牧 发表于 2013-10-8 07:56:55

我赞同这样的观点:) :) :)

鲁牧绿壳蛋鸡 发表于 2013-10-8 08:04:01

或许是天闷热潮湿的原因,我感觉今年夏季的这个病特别严重。收藏了!!!!

87653 发表于 2013-10-8 08:05:07

本人认为此病是病毒病,抗菌药效果不好就是证明。在治疗上配以病毒灵能收到一定效果。当然西咪替丁也是不错的抗溃疡药

临床禽医生 发表于 2013-10-8 08:14:08

很全面。。。。。。。。。。。。。。。。。。。。。

杨柏萱 发表于 2013-10-8 08:18:40

回 2楼(鲁牧绿壳蛋鸡) 的帖子

鲁牧绿壳蛋鸡:或许是天闷热潮湿的原因,我感觉今年夏季的这个病特别严重。收藏了!!!! (2013-10-08 08:04) http://bbs.jbzyw.com/images/back.gif

高温高湿会使腺胃失去弹性,夏天的腺胃炎一定与天热有关!

直升鸡 发表于 2013-10-8 08:19:37

很好,很强大

杨柏萱 发表于 2013-10-8 08:19:55

回 4楼(兽医在线) 的帖子

兽医在线:控制霉菌毒素是关键! (2013-10-08 08:11) http://bbs.jbzyw.com/images/back.gif

霉菌与霉菌毒素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我更偏重于早期霉菌感染的问题!

歪酷荡少 发表于 2013-10-8 08:21:24

好帖必顶,说的有理

开心 发表于 2013-10-8 08:24:52

感谢您解决了我的问题!你说的太好了!非常有道理!

鲁牧绿壳蛋鸡 发表于 2013-10-8 08:26:23

回 6楼(杨柏萱) 的帖子

杨柏萱:高温高湿会使腺胃失去弹性,夏天的腺胃炎一定与天热有关! (2013-10-08 08:18) http://bbs.jbzyw.com/images/back.gif

像问一下杨老师,如果种鸡小时候得过腺胃炎,那么是否会垂直感染?孵化过程中霉菌感染,或者种鸡吃了霉菌饲料,对雏鸡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吗?

开心 发表于 2013-10-8 08:28:48

8—28日龄每天下午干净料桶2—3个小时。净料桶的2—3个小时就能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理论支持:肉鸡控料后,腺胃和肌胃排空,促进腺胃和肌胃排空使腺胃和肌胃中长时间贮积的有害物质排出。由于饥饿鸡只又会饱食一次,这样每天腺胃和肌胃都会得到锻炼和保养,健康的腺胃和肌胃自然就能预防腺胃炎和肌胃炎的发生。同样这只是为了让肉鸡抢料而活动起来,为了只是增加肉鸡的肺活量,提高肉鸡的体质,以减少后期由于腹水症、猝死而引起的死淘率增加。29日龄后每天让肉鸡吃净一次料桶内饲料即可,净料桶促进腺胃和肌胃排空使腺胃和肌胃中长时间贮积的有害物质排出。
(这个做法特别好,而且很有用。)

杨一帆 发表于 2013-10-8 08:34:43

优秀文章!值得学习!精华所在能不支持吗?

京南肉鸡 发表于 2013-10-8 08:43:27

太好了 解释的非常贴切 治疗赞同一直用西咪替丁

杨柏萱 发表于 2013-10-8 08:47:36

回 11楼(鲁牧绿壳蛋鸡) 的帖子

鲁牧绿壳蛋鸡:像问一下杨老师,如果种鸡小时候得过腺胃炎,那么是否会垂直感染?孵化过程中霉菌感染,或者种鸡吃了霉菌饲料,对雏鸡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吗? (2013-10-08 08:26) http://bbs.jbzyw.com/images/back.gif

如果种鸡小时候得过腺胃炎,那么是否会垂直感染?(这点肯定不会的。这是我个人观点)孵化过程中霉菌感染,对雏鸡发病影响力较大。种鸡吃了霉菌饲料,对雏鸡的发病应当不会有直接关系吧。霉菌饲料中的毒素不会传到下一代的!霉菌好象不会垂直传播吧!种鸡吃了霉菌饲料抵抗力下降,体弱,产蛋后孵出的鸡体也会弱,对雏鸡腺胃炎发生还是有影响的!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腺胃炎的一些的新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