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cai 发表于 2008-6-18 08:18:41

贝克罗曼褐父母代饲养手册

罗曼褐父母代种鸡生产性能 成活率育成期96-98%产蛋期90-96%公母合计耗料量1-20周8公斤21-6840公斤体重公鸡20周龄2-2.2公斤公鸡72周龄3-3.3公斤母鸡20周龄1.5-1.7公斤公鸡72周龄2-2.2公斤产蛋期达到产蛋50%的周龄21-22周龄达到产蛋高峰的周龄26-30周龄入舍鸡产蛋数68周龄250-260枚72周龄266-276枚入舍鸡种蛋数68周龄225-236枚72周龄238-250枚入舍鸡提供母雏数68周龄85-95只72周龄90-100只羽毛颜色公鸡褐色母鸡白色性情非常温顺蛋壳颜色均匀性的褐色蛋壳强度大于3.5牛顿罗曼褐商品鸡生产性能成活率育成期97-98%产蛋期94-96%耗料量1-20周7.4-7.8公斤产蛋期110-120克/只体重20周龄1.6-1.7公斤产蛋末期1.9-2.1公斤产蛋期达到产蛋50%的周龄140-150日龄产蛋高峰92-94%入舍鸡产蛋数12个月295-305枚14个月335-345枚入舍鸡总蛋重12个月18.8-19.8公斤14个月21.4-22.4公斤平均蛋重16个月63.5-64.5克/枚18个月64-65克/枚羽毛颜色母鸡褐色公鸡白色性情非常温顺蛋壳颜色均匀性的褐色蛋壳强度大于3.5牛顿


目          录 隔离与卫生管理………………………………一、生物安全体系……………………………二、进鸡前的彻底卫生消毒…………………三、平时的卫生消毒工作……………………四、常用的消毒方法…………………………五、常用的消毒药…………………………… 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一、饲养方式…………………………………二、进雏准备…………………………………三、雏鸡到达后的饲养管理…………………四、日常管理要求……………………………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一、饲养方式…………………………………二、罗曼褐蛋种鸡的饲养管理………………三、种公鸡的管理……………………………四、种鸡场对种蛋的管理…………………… 体重管理………………………………………一、体重平均重的要求………………………二、体重一致性的要求………………………三、称重方法的要求………………………… 光照管理………………………………………一、光照强度…………………………………二、光照时间………………………………… 营养需要………………………………………一、各期生长及营养需要特点………………二、各周龄参考采食量………………………三、罗曼褐鸡营养需要………………………五、营养方面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种蛋的处理和孵化……………………………一、孵化厂的设计和设备管理………………二、孵化厂对种蛋的处理……………………三、孵化程序…………………………………四、影响孵化率的因素……………………… 疾病预防与控制………………………………一、鸡群的健康与免疫程序…………………二、疫苗免疫…………………………………三、常见疾病监测工作………………………
隔离与卫生管理一、生物安全体系1、 种鸡场应尽量远离商品代鸡场、屠宰场和其它禽类养殖场以及村庄。2、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在一个场内饲养同一个日龄的鸡群是最理想的。但为了连续生产,有时很难做到全进全出,那就要求调整好周转计划,尽量延长间隔时间,至少保证一栋鸡舍饲养同一日龄的鸡群。3、 鸡舍经冲洗、消毒后,空舍时间越长越安全。一般情况下,冲洗和初步消毒后应空舍3-4周,然后再经彻底消毒后进鸡。在鸡场发生严重疫病的情况下,清舍时应在增加消毒次数和消毒浓度的基础上,适当延长空舍时间。4、 谢绝一切与生产无关的车辆、物品、人员进入鸡场生产区,非本厂车辆、物品、人员进入生活区需经有关部门批准,消毒后方可进入。5、 禁止本场职工在家中饲养各种禽类。除服务人员和销售人员外,其它职工避免到疫区、禽类加工、禽类饲养场等地方。6、 进人生产区的人员,必须经更衣、淋浴,换上已消毒好的工作鞋、防疫服方可进入生产区。7、 鸡舍门口应设可淹没雨鞋鞋面的消毒池或消毒盆,并在进出鸡舍时对鞋进行踩踏消毒。8、 应采用焚烧或燃煤锅炉的方式处理每日剖检和死亡的鸡只。9、 清理出的鸡粪应远离鸡舍和生产区,并做适当处理。 二、进鸡前的彻底卫生消毒1、鸡场应有良好的隔离措施,育雏育成鸡舍、产蛋鸡舍、孵化厂之间要有合理的间距。2、实行全进全出制,空舍后,撤除网片,搬走料盘、料槽、水槽、饮水器等等,便道清粪,粪便远离鸡场作无害处下。3、消毒药浸泡、清洗水槽、料盘、料槽等用具。4、鸡舍用高压水进行上下左右及周围彻底冲洗,直到看不见粪便、尘土。5、干燥后,用2%—3%烧碱水同样进行高压彻底冲洗,作用一定时间后,用清水冲洗干净。6、干燥2—3天后,再用0.3%-0.5%的过氧乙酸同样高压彻底冲洗,作用一定时间后,用清水冲洗干净。7、最后,关闭门窗,有缝隙地方用纸糊上,把料槽、水槽、饮水器、开食盘等器具放进去,用福尔马林加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后空置15天左右。      为了确保消毒效果,有条件的鸡场对每次消毒后空气进行细菌学检查,(普通平板培养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鉴别培养),务求使鸡场达到规定的卫生指标,为饲养好种鸡提供良好的卫生条件。 三、平时的卫生消毒工作1、鸡场应谢绝参观,工作人员应淋浴更衣,没有淋浴条件的鸡场,至少应做到更换工作衣裤,戴上工作帽,换上胶鞋,踩过消毒地,并用消毒水洗手。2、严禁外来车辆随便进入生产区,饲料车等必须进入的车辆,轮胎应在消毒水中开过。饲料车、苗鸡车内也经常进行消毒。3、禁止职工带鸭等或其制品进入场内。4、转鸡用的鸡笼,用一次消毒一次,不允许脏笼进入鸡舍,用过的蛋托,必须用专用消毒池浸泡消毒,切断病原菌的相互传播。5、为了保证饲料运送卫生,防止途中污染,有条件的场应用封闭式料车运料,并经常清除残剩料和进行熏蒸消毒。6、喂料、饮水系统应保持清洁,因为饲料、饮用水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鸡群的健康。7、搞好人工授精工作卫生,人工授精时很容易通过器具把疾病从一只鸡传到另外数只鸡,所以每次使用后,器具应清洗并高温消毒。8、平时应经常对鸡舍内外环境进行消毒。每周2—3次带鸡喷雾消毒,尽可能减少存在于鸡舍内的细菌和病菌的数量,使之不足以导致鸡发病,降低鸡舍内尘埃含量,抑制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产生,保护呼吸道粘膜,增加鸡群的抵抗力,摆脱对抗生素和疫苗的过分依赖。鸡舍周围路面和过道也每周用消毒药冲洗消毒,保持外环境的卫生。9、种蛋收集后及时消毒,送储蛋库保存。10、兽医人员每天进鸡舍观察鸡群的健康状况,并作好记录,及时拿走病死鸡和弱鸡,解剖应远离鸡舍,并作深埋或焚烧处理。 四、常用的消毒方法1、一般喷雾消毒将配制好的消毒药水对准鸡舍墙壁、器具、路面及其他设备进行喷雾。另外,鸡群也可定期喷雾消毒。2、高压水枪喷洒消毒适用于空舍后的彻底消毒,使所有的灰尘随消毒水落于地面而不致随风飞扬。3、清洗擦拭消毒鸡舍内可移动的设备移至舍外用水冲洗,如有结痂的地方,可经浸泡后用刀刮下,然后再用消毒水作擦拭消毒。4、熏蒸消毒将福尔马林+高锰酸钾消毒药经过处理后,使其产生杀菌性气体,用它来消灭一些死角的病原体。为了增加消毒的效果,可以密闭鸡舍的门、窗和风口,24小时后再开始通风换气。5、浸泡消毒鸡舍内的一些小用具,如蛋盘等物品可放在消毒槽内浸泡2小时,然后用水冲洗干净。6、物理消毒用火焰喷射器对准鸡舍的墙壁、地面和笼具等进行火焰消毒,利用高温将病原体杀死,阳光也是天然的消毒剂,一般病毒在直射的阳我下由几分钟到几小时可以杀死,所以鸡舍空置一定时间非常重要。 五、常用的消毒药1、烧碱(氢氧化钠):对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常用浓度为2%~3%水溶液。缺点是对金属制品、油漆面、棉毛织品有损坏作用,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2、过氧乙酸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是广谱杀菌剂,稀释液只能保存3—7天。现配现用,常用浓度为0.1%~0.5%。3、百毒杀:属于双链季铵盐消毒剂,特点是受客观因素(如有机物、硬水、PH、光热和温度等)的影响较小,渗透力强,适用范围广,杀菌力强,以人畜禽安全无毒,所以常用于空气的带鸡喷雾消毒。4、新洁尔灭溶液:具有杀菌和去污效力,渗透力强,常用于养鸡器具、种蛋的消毒和洗手消毒。另外也可空气的带鸡消毒。5、 苯酚(石碳酸):对细菌、病毒和真菌有杀灭作用,对芽孢无作用,对人体皮肤有刺激作用。6、 氯制剂(漂白粉、除菌净等):其消毒作用与有效氯含量有关,但有效氯易散失,所以应妥善保存。7、一般用于禽舍、地面、水沟、粪便、下水道等处的消毒。对金属、衣物、纺织品有破坏力,使用时应加注意。8、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有刺激性气味,是一种广谱杀菌药,对细菌、病毒、真菌和芽孢等均有效。一般常用作熏蒸消毒,使用剂量因消毒对象而不同。使用时要求室温不低于15℃,最好在25℃以上,相对湿度在70~90%,如果湿度不够时,可在地面洒水和墙壁上喷水。鸡舍熏蒸消毒时要紧闭门窗,用具和种蛋及雏鸡消毒时要在紧闭的容器内进行。种蛋在孵化后24~96小时和雏鸡在羽毛干后对甲醛气体的抵抗力较弱,在此期间不要进行消毒。不同消毒对象的甲醛液的用量不同。9、其他:酒精、碘酒、紫药水、红汞水等,用于个别鸡的创伤消毒。影响消毒药效果的因素很多,如湿度、有机物障碍、水的PH值、水的硬度、人为因素等等,所以每个鸡场应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合理应用消毒药,切实达到消毒灭菌的效果。 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       雏鸡和育成鸡统称为后备鸡。生产健壮的后备鸡,是优良经营所必需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后备鸡的育成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以后的产蛋水平。同时,在育成期对公鸡的管理将对其繁殖行为产生良好的影响。 一、饲养方式      通常将雏鸡出壳到7周龄时定为育雏期,8到20周龄为育成期。其间的饲养管理方法可分为两类:平养饲养和笼养饲养。      平养饲养又可分为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      地面平养:用水泥地面、砖地面、土地面或炕面育雏,地面上铺设垫料,室内设有食槽和饮水器及保暖设备。      网上平养:将雏鸡养在离地面50—60厘米高的铁丝网上,网的结构可分为网片和框架。亦可用竹片来替代铁丝网。      笼养饲养:全称为育雏育成一贯制笼养。通常是先将雏鸡在装有取暖装置的多层笼内育雏,以后在育成期将鸡分到另一座或几座多层笼中。 二、进雏准备1、育雏舍不应靠近其它鸡舍,否则疾病传播危险太大。同其它鸡舍的间隔至少要有100米,鸡舍四周应有围墙隔着,进入围墙内的人员均须淋浴更衣换鞋。清粪或处理死鸡的脏道应和人员车辆进出的道路分开。2、全进全出制:这一点对于雏鸡特别重要。不同批次雏鸡的日龄必须相近,否则会严重干扰防疫及其它一些措施。3、鸡舍和设备的清洁消毒:清除所用过的全部旧垫料。清扫并冲洗鸡舍,最好用高压水枪冲洗。对鸡舍内部进行消毒。熏蒸,用3个浓度(3X:每立方米用42毫升福尔马林和21克高锰酸钾)的甲醛气体熏蒸鸡舍。4、垫料:若地面平养,应在地上铺5厘米厚的垫料。垫料可用稻、刨花、木屑等。优质垫料应具备下列性质:重量轻、颗料大小适中、吸湿性强、迅速干燥、柔软并有弹性、价格低廉。5、育雏器的护栏:用育雏护栏将取暖区域围起,应将护栏置于离育雏器1~1.5米处。6、升高舍温: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取暖方式,应提前1~2天升温,以使进雏时鸡舍内达到要求的温度。7、饲料和饮水的准备:进雏前应准备好开食料和水。开食料可用玉米粉,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饮水用凉开水,在进雏前准备足量的开水,并在鸡舍内冷却至室温。8、设备的安置:在进雏前应根据预计进雏数来计算所需的设备的数量。不同鸡舍内的设备不能串舍使用。鸡舍的育雏器、水盘、料盘应分布均匀,并交叉安放。 设备的基本要求: 1-6周龄7-20周龄每平方米鸡数垫料126垫料+网上158饲槽式(CM/鸡)13-147采食位置饲槽式(CM/鸡)2.5-56-8桶式(鸡/只)3-425-30饮水位置水槽式(CM/鸡)1.5-22-2.5桶式(鸡/只)80-10050-60乳头式(鸡/只)10-1510-15 三、雏鸡到达后的饲养管理1、运送雏鸡的车辆在运雏前必须进行清洁和熏蒸消毒。2、雏鸡到送后,迅速卸下鸡盒,分散在鸡舍内,并去掉盒盖,倾倒运输箱,将雏鸡放在靠近育雏器的温暖处。3、运雏箱若非塑料或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制成,应一律在鸡场内迅速销毁。4、重新检查温度,雏鸡的分布及行为可说明温度正常。6、如果雏鸡堆叠起来,说明温度过低,此时应提高温度。7、如果雏鸡集中在护栏边,翅膀张开,张嘴呼吸,说明温度过高,此时应降低温度。8、初次饮水:一日龄雏鸡的第一次饮水称为初饮。一般在毛干后3个小时即可接到育雏室,给予饮水。若经长途运输后到达的雏鸡,在让雏鸡稍事休息后即可给予饮水。因出雏后大量消耗体内水分,所以应先饮水后开食,这样可防止发生脱水。最初15小时内的饮水可喂以8%的葡萄糖或蔗糖溶液,同时加抗生素、多维或电解质营养液,可有良好效果。混匀后溶于水中。初饮饮用糖水可降低死亡率,但并不会改变雏鸡体重。雏鸡初饮后,无论如何都不应再断水。在第一周时应让雏鸡饮用同室温的新鲜开水,一周后可直接饮用自来水。      雏鸡初饮要注意的是,仅仅提供充足的饮水不够,必须要让雏鸡迅速饮到水,要保证所有的鸡都能饮到水。在初饮后即要仔细观察,若发现有些鸡没有靠上饮水器,就要增加饮水器的数量,并适当增大光照强度。 雏鸡的饮水量见下表: 18-91128-3029-101231-35310-111336-40412-131440-45513-143周龄40-50615-164周龄45-55717-185周龄55-65819-216周龄65-75922-247周龄75-851025-278周龄85-90 9、开食:雏鸡第一次吃食称为开食。一般在初饮后3小时即可让雏鸡开食。最初几天使用大而扁平的容器饲喂。开食用的配合料,可在料上面撒一层玉米碎料,以每100只雏鸡用450克配合料,上面加玉米碎料450~750克,这有助于防止饲料粘嘴和因蛋白质过高使尿酸盐存积而糊住肛门。 四、日常管理要求1、雏鸡的早期死亡及原因:      正常情况下,育雏第一周的死亡率比此后任何一期的死亡率都要大一些,第二周的死亡率则要小一些,从第三周开始每周的死亡率应相当低,并保持相当恒定的水平,直到育成期结束。这是因为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大,抵抗力增强,死亡率下降。      早期死亡的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种蛋来自非健康鸡群,一些疾病经蛋垂直传播后,使雏鸡致病,如鸡白痢、鸡霉形体病等。      (2)孵化过程中因卫生不良,感染鸡胚。      (3)孵化条件掌握不当,使幼鸡脐部愈合不全。      (4)幼雏运输不当,使其体质变弱。      (5)育雏条件掌握不好,造成雏鸡死亡。      (6)其它一些原因,如兽害、机械损伤等。2、温度      必须严格而正确地掌握,因为温度是育雏的一个关键。温度应逐渐改变,雏鸡头三天内温度降低不得大于1℃。育雏后期最理想的温度范围为15~20℃,但既使温度稍低于建议水平,仍必须给予鸡只提供必要的通风量。 育雏育成期温度要求表年龄温度1-2日龄35-363-4日龄34-355-7日龄33-342周龄313周龄274周龄225周龄206周龄187周龄后15-20 3、湿度:      一般情况下,相对温度不象温度那样要求严格。但在极端情况下,亦可能对雏鸡造成严重危害。雏鸡需要的适宜湿度范围如下表。 日龄相对湿度(%)1-107011-306531-456046-6050-55 4、通风换气:最初几天保持鸡只温度适宜至关重要,但此时很容易出现的失误是不能提供足够的通风。一定要使鸡舍保持适宜的通风,以便降低舍内氨气和水分,并能提供充足的氧气。5、光照:在育雏的最初二天必须给予连续明亮的光照。这大大有助于雏鸡的采食和饮水,在育雏后期和整个育成期,在不影响鸡只采食和饮水的情况下,应尽量降低光照强度,这样可防止鸡相互啄斗和受到惊吓。育雏育成期的光照时间控制原则是:只能逐步缩短光照时间,不可延长光照时间。6、断喙:各年龄的鸡都可发生啄癖,通常对鸡实行断喙来防止这一恶癖。断喙的优点为:(1)有助于防止早期啄羽,啄肉和啄趾;(2)对以后的免疫接种防碍小;(3)可提高饲料报酬;(4)存活率高,淘汰少;(5)鸡群生长较为一致。断喙的缺点是在断喙后1~2周内鸡的体重会减轻,生长率降低。但总的来说,断喙的优点远远超过缺点。 断喙应注意事项:      (1)断喙的时间在1~12日龄均可进行,但在7~10周龄进行最合适。只对健康且无应激情形的鸡只实施断喙,先断公雏再断母雏。      (2)断喙应选用适宜的断喙器,烧灼时间为2.5~3.0秒,不能太快,否则会止血不完全。断喙长度应切去上喙的1/2,下喙的1/3。要由有断喙经验的人员担任,谨慎操作。断喙做得好,一次即可,不需有第二次的修喙工作。      (3)由加热到700℃,呈暗红色的刀片来准确断嗓,切断处应距两鼻孔2毫米处,烧灼时间控制在2秒钟内,轻按住雏鸡的咽喉以避免烧伤舌头。      (4)断喙后3-5天内,适当的提高育雏的温度,并增加饲料厚度,以使烧灼处能迅速愈合。      (5)为防止断喙带来的应激和出血,断喙前后2天,可在饮水中添加水溶性维生素K(每升水5毫克)将有助于烧灼处的愈合。7、饮水和喂料:在初饮以后,应注意饮水器的清洁,做到每天清洗饮水器。用乳头式饮水器可减少水的污染,但要注意在从水盘向乳头式饮水器过渡阶段,可能会对雏鸡造成短暂的不适应,此时可适当地对雏鸡进行调教,以使其尽快适应。喂料要保持饲料的新鲜不变质。应每天清扫饲料槽。育雏期应每天喂料3~6次,育成期每天喂料1~2次。8、带鸡消毒:带鸡消毒在现代化鸡业中应用很广。常用的消毒药有百毒杀,抗毒威,新洁尔灭等,采用喷雾法,高度超过鸡背20~30厘米。带鸡消毒可预防疾病,净化鸡舍空气。9、每天就检查的项目包括:健康状况、光照、雏鸡分布情况、粪便情况、温度、死亡率、通风、饲料及饮水情况。10、选种:育雏育成阶段淘汰有严重缺陷的鸡及鉴别误差的鸡,最后的一次法氏囊病免疫期间(约18~19周龄),所有鸡逐羽免疫时,去除淘汰鸡并调整好各品系的配种比例,建议以鸡逐羽称重,去除特别轻及特别重的个体,在18~19周龄使80~90%的鸡接近平均体重,产蛋阶段只淘汰有明显缺陷的鸡。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一、饲养方式      有平养和笼养二种方式,大规模的集约化饲养一般都采用笼养,分阶梯式和重叠式,一般可采用二鸡一笼至四鸡一笼,最佳为三鸡一笼,每鸡应占笼底面积470~500平方厘米,8~10厘米饲料槽位,每笼应配有一个饮水器。      平养可分为垫料地面、网上和地网(1∶2)平养,每5只鸡配一个产蛋箱,每平方米饲养7~8羽,地面平养时应按下表要求配备设备。 每平方米鸡数采食位置饮水位置产蛋箱鸡/只饲槽CM/鸡饲桶CM/鸡水槽CM/鸡钟型饮水器鸡/只乳头饮水器鸡/只垫草68-1020-252、5-3、530-4010-154-5网上78-1020-252、5-3、530-4010-154-5垫草+网上6-78-1020-252、5-3、530-4010-154-5 二、罗曼褐蛋种鸡的饲养管理      育雏育成期良好的饲养管理,为产蛋期获得高的生产性能打下了基础。      要取得较高的产蛋率,开产前后这一段时间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开产前后母鸡自身的生理变化极大,包括性成熟和体成熟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好鸡群,确保产蛋高峰的准时到来及持久的高峰期。      母鸡进入产蛋鸡舍后,应根据母鸡体重、采食、光照计划等调节饲养管理方案,饲料的营养成分也要改变,应采用过渡期间饲料配方。(一)转群1、转群前产蛋鸡舍应进行彻底的清洗及消毒,供水的系统也应做清洗、消毒处理。2、16周龄以前要完成转群,同时提供鸡群所需的饲养、采食及饮水空间。3、转群到产蛋舍后,17周龄起(119日龄)将大鸡料改为产前料,若在17周龄还来不及完成转群,也须在育成舍里从113日龄起改换成产前料,不可等转群后才换料。4、转群时应淘汰发育不良、有疾病的、弯嘴的、跛腿的等残次鸡。若鸡数过多,应淘汰体重过大或过小的,留下体重较为一致的母鸡。转群过程中,要小心捉鸡,以免造成骨折或损伤到正发育中的卵巢等。5、转群的前后3天,可在水中加入水溶性多维及电解质以减少应激。6、转完群后,要经常巡视鸡群,多次、均匀、充分给料,最后1次喂料应在晚间熄灯前2个小时。7、转群前后三天应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电解质,转群应尽量在夜间进行,并且同时进行免疫注射和断喙等应激。(二)改换为产前料17周龄(119日龄)起,将大鸡料改换成产前料,使用到产蛋5%时,再将产前料换成为产蛋高峰料。(三)点灯刺激的时机育成期间要经常注意鸡群体重的发育,使其在18周龄间体重达到1440克。罗曼褐种母鸡平均体重达到1440克,体型成熟,准备开产,所以体重一旦达到1440克就马上延长光照时间,以刺激产蛋。育成期间若所使用的饲料营养偏高,或因鸡舍温度偏低致使采料量增加的情况下,鸡群的发育也会较快,可能在17周龄就会达到1440克。但是无论周龄的大小,只要鸡群平均体重一旦达到1440克,不要错失点灯的时机,就立即延长光照,进入产蛋期。开始点灯刺激时,应注意事项:1、每周增加一次光照,至少要有8次(即8个星期)一直到产蛋高峰。每次所增加的时间以不超过1小时为限。2、到最后光照时间必须在15小时以上(密闭式鸡舍更是如此),但不得超过17小时。(四)产蛋期种鸡的日常管理1、环境控制为产蛋鸡提供最适宜的产蛋环境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鸡舍。鸡舍必须使产蛋鸡免受日常气温变化的影响。在冬季气温很低时,在做到保温的同时,还要做好通风,以提供新鲜空气,排除废气,防止呼吸系统疾病。(1)维持合适的舍温有助于提高饲料效率和获得理想的产蛋表现。将鸡舍内的平均温度保持在20-28℃时,可得到最高的饲料效益。因为温度偏离最适温度范围时,产蛋将会受到影响,产蛋阶段的最佳温度为15~20℃。下表是产蛋期间不同阶段的理想舍温,产蛋初期若能保持较低的舍温,则可增进鸡只的采食量,从而得到较高的初期产蛋率及蛋重。(2)鸡舍内理想的相对湿度为60~70%,通风使鸡舍的空气环境良好,一般都通过排风扇通风,在炎热的天鸡舍内安装防湿设备(如湿帘系统),可提高炎热季节的产蛋量和降低鸡的死亡率。(3)光照对于产蛋鸡是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鸡舍一般分密闭式和开放式二种。密闭式鸡舍罗曼蛋鸡的光照程序为恒定-渐增法,转入产蛋鸡舍后,根据要求从十八至二十周龄开始增加光照刺激。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光照强度也逐渐增强,最后恒定在20—30勒克斯为好。开放式鸡舍应根据当地日长短再补充人工光照,最后光照恒定在16小时/天。2、饲喂技术(1)饲喂保证种鸡每日采食的营养满足种鸡生产、生长的需要。实际生产中,罗曼褐种母鸡在产蛋期间的营养需求可区分为两个阶段,即产蛋高峰料和产蛋高峰后期料。产蛋高峰料的给饲以产蛋5%时(大约19-20周龄)开始,一直使用到50周龄为止,51周龄以后换成产蛋高峰后期料,一直使用到淘汰。产蛋阶段一般一天饲喂一次至二次,自由采食,21—22周龄估食量为100—105克,23周龄为105—110克,24周龄为115—120克,25周龄以后为120克左右。产蛋阶段一般采用饲料配方,即18周龄—5%产蛋率,5%产蛋率—42周龄,42周以龄后及高温季节配方。      喂料时料槽中饲料应分布均匀,料槽要经常清扫,特别是在梅雨季节和夏天,料槽中湿或脏的陈料喂料时必须去除,料槽中不得有霉变现象,更不能喂霉变饲料。饲料在料槽中不能加得太满,否则会被鸡撒落而浪费饲料。(2)饮水      水的消耗量是鸡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饮水量突然下降是鸡群健康发生问题的警讯。每日测定饮水量的消耗变得十分重要:鸡群在21℃的舍温下,其饮水量是32℃时的一半。一般说,在20-24℃的舍温,鸡的饮水量大约是饲料量的2倍。      饮水必须是清洁、新鲜的,饮水器或水槽要每天清洗,乳头式饮水器要经常逐个检查,否则会因有饮水器不出水等原因使鸡饮不到水,而影响产蛋,甚至造成鸡死亡。3、观察鸡群(1)在清晨鸡舍内开灯后,观察鸡群精神状态和粪便情况,若发出病弱鸡和异常鸡,应及时挑出隔离或淘汰。(2)夜间闭灯后仔细听鸡有无呼吸道疾病的异常声音,特别是在冬天,由于通风不良,易造成呼吸道疾病,因此可及时调整通风。如发现有呼噜、咳嗽等,有必要的及时隔离、淘汰,防止扩大蔓延。(3)观察舍温的变化幅度,尤其是冬、夏季节要经常看温度并作好记录,还要查看通风饮水系统及光照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喂料给水时,要观察料槽水槽是否适应鸡的采食和饮水。(5)观察有无啄癖鸡,若发现应及时挑出,用紫药水将血色涂掉或及时淘汰。4、作好生产记录要管理好鸡群,就必须做好鸡群的生产记录。日常管理中对某些项目如入舍鸡数、舍存数、死亡数、产蛋量、产蛋率、耗料、体重、蛋重、舍温、防疫等都须认真记录。5、卫生消毒工作(1)在产蛋阶段,正常的免疫工作已基本结束,如果有条件的,应进行定期的抗体水平监测。(2)在整个产蛋阶段必须时刻注意卫生消毒工作。工作人员进入鸡舍之前,必须穿清洁消毒的工作服,脚踩消毒池,手也要清洗消毒。要经常洗刷、料槽、饲喂工具,鸡舍内保持整齐、清洁,鸡舍内的走道、墙壁及鸡舍空气必须定期消毒。鸡舍外环境也要定期消毒,一般情况下,禁止外人员进入生产区。(3)注意死鸡的处理,深埋或焚烧。病弱鸡及时淘汰,防止疾病的感染扩散。6、产蛋量异常的原因分析在饲养管理正常的情况下,整个产蛋期鸡群的产蛋很有规律性。如果发现产蛋量异常下降,应该找出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造成更多的损失。常见的原因有:(1)日粮中的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如日粮的饲料组成品种突然改变等。(2)供水系统发生障碍,造成长时间供水不足或缺水。(3)饲养员或作业操作程序发生较大的变动。(4)鸡群受突然声响的刺激,受到人或动物的干扰而受惊。(5)光照程序或光照强度的突然变化,如晚上忘记关灯等。(6)接种疫苗和饲喂药物不当,引起副作用。(7)鸡群患病,如非典型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及减蛋综合症等。7、罗曼父母代生产性能表(CD系)周龄产蛋周数总产蛋数种蛋数平均出壳数可售雏鸡每周累计每周累计每周累计每周累计%数数%数数%%%数数201151.11.1 212453.24.2 223704.99.1 234856.015.1 245906.321.490.05.75.773.073.035.62.02.0256 926.427.893.06.011.777.075.137.52.24.3267936.534.394.06.117.879.076.438.52.46.8278936.540.894.06.123.981.077.639.52.49.028993<, DIV align=center>6.5 47.394.06.130.083.078.740.52.511.52910926.453.894.06.136.184.079.641.02.514.03011926.460.294.06.142.185.080.441.42.516.53112926.466.694.06.148.285.581.041.72.519.03213916.473.094.06.154.285.881.541.82.521.53314916.479.494.06.160.285.982.041.92.524.03415916.485.894.06.066.186.082.341.92.526.53516906.392.194.05.972.186.082.641.92.529.03617906.398.494.05.978.086.082.941.92.531.53718906.3104.794.05.983.986.083.141.92.534.03819896.2110.994.05.989.885.983.341.92.536.43920896.2117.194.05.995.685.983.541.92.538.94021886.2123.394.05.9101.485.983.641.92.441.34122886.2129.494.05.8107.285.883.741.82.443.74223876.1135.594.05.8112.985.483.841.62.446.14324866.0141.594.05.7118.685.383.941.62.448.54425856.0147.594.05.7124.285.083.941.42.350.84526845.9153.494.05.6129.784.784.041.32.353.14627835.9159.294.05.5135.284.484.041.12.255.34728825.7164.993.95.5140.684.084.041.02.257.54829815.7170.693.95.4145.983.684.040.82.259.74930805.6176.293.95.3151.183.283.940.62.161.85031795.5181.793.85.2156.382.793.940.32.163.95132775.4187.193.8 5.1161.482.283.840.12.066.05233765.3192.493.75.0166.481.783.839.2.067.95334755.3197.793.64.9171.381.183.739.51.969.95435745.2202.993.54.8176.180.583.639.21.971.85536735.1208.093.44.8180.979.983.539.01.973.65637725.0213.093.14.7185.679.383.438.71.875.55738704.9217.992.84.5190.178.783.338.41.777.25839694.8222.792.54.5194.678.183.238.11.778.95940684.8227.592.14.4199.077.583.037.81.780.66041674.7232.291.74.3203.376.982.937.51.682.26142654.6236.791.34.2207.476.382.837.21.583.76243644.5241.290.84.1211.575.782.636.91.585.26344634.4245.690.24.0215.575.182.536.61.586.76445614.3249.989.63.8219.374.582.436.31.488.16546604.2254.188.93.7223.073.982.236.01.389.46647594.1258.288.23.6226.773.382.135.71.390.76748584.1262.387.43.5230.272.781.935.41.392.06849574.0266.386.63.5233.772.181.835.11.293.2 三、种公鸡的管理1、种公鸡的挑选(分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1-2周龄),选择符合品种特征,卵黄吸收良好,绒毛整洁,体格健壮,精神活泼,叫声清脆,握时双腿蹬弹有力,生殖器突起明显,结构典型的公鸡,在选留数量上1:8左右配套。(2)第二阶段(3-4周龄),选择精神好,体重符合标准体重,性成熟明显的留作种用,在选留数量上以1:15左右配套。(3)第三阶段(6-8周龄),此时公鸡的雄性特征表现明显,应选择鸡冠发育明显,颜色鲜红,具有明显品种特征,体格健壮者,在选留数量上以1:18左右配套。(4)第四阶段(18-20周龄),此时公鸡己发育成熟,也是选留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开始输精做好准备,应选择体格健壮,发育良好,冠髯鲜红,精液品质良好的种公鸡留做种用。2、种公鸡的训练(1)训练前首先剪去种公鸡泄殖腔周围的羽毛。(2)输精前两周对种公鸡进行人工采精训练。(3)淘汰体重径、经常有排粪反射及拉稀便的公鸡。3、采精(1)采用隔日采精制度。(2)采精前种公鸡停饲3-4小时。(3)各种输精用具熏蒸消毒,采精人员要洗手消毒。(4)一般建议采用背部按摩法采精。(5)采精前,集精杯要预温:冬季36-37℃,夏季35-36℃。4、精液质量(1)精液正常为乳白色,不准混有血液、尿液、粪便、羽屑、气泡等杂物。(2)精液密度适中、活力强。(3)当温度适宜,精子在外界存活时间不少于30分。 四、种鸡场对种蛋的管理1、种鸡刚产的种蛋原则上是干净和无菌的。要保持这样高的标准,接触蛋和各种物品应该与种蛋一样干净卫生,因此平养蛋鸡的蛋巢中的垫料必须是清洁的,且要有规律地更换,每4羽母鸡提供1只蛋巢。每次收集种蛋前,应洗手消毒,种蛋挑选完毕后应立即在专用熏蒸室消毒。2、一般情况下,每日收集种蛋3-4次,在极其炎热的气候条件下,集蛋次数应增多。集蛋次数、产蛋后集蛋越早,种蛋保持干净和减少细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在炎热气候集蛋,间隔必须缩短,所有的蛋全部孵化是不适当的,应在鸡场对种蛋进行初级挑选而不能全部送到孵化厂。3、窝外蛋的处理窝外蛋是劣等蛋,不应该孵化,垫料和鸡的排泄物相混增加对窝外蛋的细菌污染,从而降低了孵化率。如果窝外蛋出现的数量多,应查明原因,并将其消除。有时由于优质种蛋不足,窝外蛋必须孵化时,应该与干净的种蛋分开,避免二者之间交叉污染。还须进行在适当温度下严格的清洗、消毒,并及时入孵,然而污染严重的脏蛋,不能孵化,否则得不偿失。4、种蛋的消毒种蛋收集后应该立即进行熏蒸消毒,为节省用量,熏蒸可在小型种蛋消毒柜内进行。一般每立方米用30毫长福尔马林加15克高锰酸钾,在温度20—26℃、相对湿度60%—75%条件下,密闭熏蒸20—30分钟。5、种蛋存放3-7天后入孵,则有最佳的孵化率,如有必要,以不超过10天为宜。若要超过10天者,请存放在室温12℃及相对湿度在70%-80%的场所。种蛋存放时一定要大头朝上,贮蛋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6℃,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种蛋入孵前要避免出汗现象,可将种蛋置于24℃的房间,8-12小时后再入孵。

rencai 发表于 2008-6-18 08:20:01

体重管理    要获得取好的生产成绩,种鸡一生的体重管理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体重控制的好坏与表现的生产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饲养管理上的任何问题都会体现在体重上,而育雏育成期体重的控制尤为关键,因为好的育雏育成期体重不但有利于产蛋期的体重控制,而且预示着好的生产性能。因此,要获得高的生产性能,应该从育雏育成期的体重控制入手,并注意其一生的体重。体重的控制应注意体重的平均重、一致性或标准差及每二次称重间的增重。    一、体重平均重的要求    体重平均重的基本要求是达标,既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有时因为饲养条件和早期频繁的免疫应激的原因,早期体重达不到提供的体重标准,但一般要求在6—8周龄时达到体重要求,最迟不超过10周。当8周龄体重达不到要求时,可适当延长育雏料使用时间。育雏期一般不会严重超重,所以应敞开饲喂。育雏期体重达到要求后,为保证开产时鸡体有一个良好的体质,整个育成期应将体重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在育成和产蛋期,体重既可能过重也可能过轻,这时应根据体重情况适当掌握饲喂方式。体重过轻时,可增加饲料的数量或改善饲料的质量;体重过重时,可减少饲料的饲喂量。育成和产蛋期可适当限饲,在饲料质量稳定的情况下,可采用限制饲养的方法。育成期体重的增长应按生长曲线逐步增长,千万不能限制前期体重而在后期快速增长,否则将在开产期甚至整个产蛋期产生严重的问题。    二、体重一致性的要求    体重的一致性用体重的平均数上下10%以内的鸡数占称重总鸡数的百分比表示。体重的一致性对于蛋鸡来说有时比体重的平均重更为重要,因为体重一致性差时,表面上体重增均重达到了要求,但有许多鸡过重,许多鸡却过轻。体重的一致性一般要求在80%的鸡的体重在标准体重的平均数上下10%以内。早期就应注意体重的一致性,因为一方面早期的一致性对后期的一致性有较大的影响,早期不注意一致性,随着鸡的增长,一致性会越来越差。另一方面,如果早期不注意一致性,到后期纠正时,会使大部分鸡的生长规律受到影响。体重一致性差与饲养拥挤、疾病、断喙不当或营养摄入不当有关。育雏育成期发现体重一致性低于80%甚至低于70%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问题,应迅速采用分群饲养的方法,即将大、中、小的鸡分开饲养,采用不同的饲喂制度,并且在今后的饲养过程中不断调整鸡群,对于需求采取分群饲养的鸡群来说,分群的时间越早越好。    三、称重方法的要求    1、称重的时间    育雏育成期称重的时间最好在清晨,若安排在下午,应尽量晚一点。但是,对于育雏育成期来说,由于光照时间较短,特别是密闭式鸡舍,晚上一般无光照,不宜在晚上再开灯称重。产蛋期可安排在下午或晚上,但也应尽量晚一点。    2、称重频次    对于饲养情况良好的鸡群来说,育雏育成期每两周称重一次,产蛋期每四周称重一次。对于有问题的鸡群,应增加称重的频次,称重应固定在每周龄的最后一天。    3、称重的数量    称重的数量可根据鸡群的大小决定,一般应称取总鸡数的5%,群体较小时,称重数应不少于30只。    4、称重的方法一般认为,称重是随机抽样的。但是,当鸡饲养在笼子内或分隔的小间内时,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由于笼子和小间的不同,鸡所处的环境也不同,所以每次随机抽样称重虽较代表性地反映了平均体重,但不能反映两次称重间的增重。所以建议当笼养或小间饲养时,第一次随机称取几个笼子或几个小间的全部鸡,以后即固定称这几个笼子或几个小间,大间饲养的鸡应按大间为单位分别抽样称重和计算,称重时在鸡舍的一角随机拦住一定数量的鸡,然后逐个称重,但拦住的鸡无论多少应全部称完,绝不能因期望称重数已满而放弃多拦的鸡,否则会导致数据的严重偏差。 罗曼褐父母代种鸡体重标准表周龄父母代(单位:克)AB系(公)CD系(母)430027065204508740620109807901212209701414601150161720133018195014502021301550221190163024244017002825401740322630177036270017904027301810502760183060279018507028201870 光照管理    光照对鸡的繁殖有决定性的刺激作用,即对鸡的性成熟、排卵和产蛋等均有影响。光照对母鸡的生殖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但光照与营养必须密切配合,随着母鸡生殖系统的发育和产蛋率的上升,日粮中的蛋白质,钙和其它营养物质也必须跟上,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保持高的产蛋水平。光照控制应注意的是光照强度和每天光照时间。    一、光照强度    推荐的光照强度表单位:勒克司周龄所需光照强度1202-195-1020-10-30   应该注意的是,以上光照强度应在鸡头的高度测定,也就是鸡的眼睛能感受的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也可估算:即每平方面积使用2.7瓦的白炽灯泡,可在平养鸡舍的鸡背处提供10勒克司光照强度,但灯泡必须清洁、有灯罩,灯泡高度在2.1-2.4米处。必须指出灯泡的清洁与否、有无灯罩对灯泡的发光效率影响很大,灯泡在鸡舍内应分布均匀,灯泡的功率不宜大于60瓦。    二、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控制的原则是:育雏育成期只可逐步缩短光照时间,不可延长光照时间,产蛋期只可延长光照时间,不可缩短光照时间。    1、密闭式鸡舍的光照时间控制周龄光照小时1-2日龄243-7日龄13212.5312411.5511610.571089.599108.5118128138148158 168178188198201021122212.523132413.525142614.527152815.52916>3016    2、开放式鸡舍的光照时间控制    由于育雏季节不同,在育雏育成期内,自然光照的日照强度有以下四种变化情况:   (1)昼长趋于增长    从气象表中查出139日龄育成期内自然日照有以下四种变化情况:最初的1—3日龄可用人工光照实充自然光到21—23小时,此后10天内补充光照时间逐步减少到139日龄时预期的日照长度时间,并维持到139日龄,从140日龄起每周增加光照半小时,直到每天光照16—17小时为止。    (2)昼长先增后减    从气象表中查出在育成期内最长的自然日照长度,按照(1)的光照方式,将光照时间缩短到自然日长最长的那一天,此后到139日龄使用趋于减少的自然光照时间,140日龄起每周增加一小时,直到每天最多光照16—17小时。    (3)昼长趋于减短    从1日龄起到139日龄,自然光照长度不断缩短,于是,在育雏初期可参照(1)的光照方式增加光照时间,此后采用自然日照长度,从140日龄起用人工光照补充自然光照,直到每天光照16—17小时为止。    (4)昼长先减后增    从气象表中查出139日龄的日照长度,如(1)中所述那样,最初的1—3日龄内提供必需补充的光照21—23小时,此后采用自然光照,直到等预期139日龄的光照时间,在这具体埋藏之后,用人工光照补充,维持光照总量固定不变,从140日龄起每击增加一小时,直到每天光照16—17小时为止。开放式鸡舍在人工补充光照时,应注意开、关灯要准时,最好使用定时器,补充光照应早晚同时进行,不宜在早晨或晚上一次进行。    例如:在北纬30度的地区,3月20日孵化的小鸡,其光照程序的制定如下:
    ①    先查出此批鸡其8到18周龄间的日期为:5月15日到7月25日。
    ②    经由日照时间表查出此段时间最长的自然日照时间为6月20日的,4小时。
    ③    所以8周龄起,其恒定光线时间即定为14小时,一直实施到体重达到1440克,开始点灯刺激。营 养 需 要    一、各期生长及营养需要特点    鸡在能量采食方面有自行调节进食量的本能,所以饲粮中能量与蛋白质、氨基酸,能量与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的比例十分重要。能量不足时蛋白质就变作能量用,能量过多就在体内蓄积脂肪,对生产不利。    (一)雏鸡的生长特点与营养需要    1、雏鸡的生长特点    生长迅速,代谢旺盛:雏鸡两周龄体重约为出生重的2倍多,6周龄为10倍,8周龄为15倍多。前期生长快,以后随日龄增长而逐渐减慢,要保证满足其营养需要。    羽毛生长快:幼雏的羽毛生长特别快。在三周龄时羽毛为体重的4%,四周龄时增到7%,以后基本保持不变。从孵出到20周龄羽毛要脱换4次,分别在4—5周龄,7—8周龄,12—13周龄,18—20周龄。羽毛中蛋白质含量为80~82%,为肉、蛋的4~5倍。因此,雏鸡对日粮中蛋白质水平要求高。    胃容积小,消化能力弱:幼雏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胃容积小,进食量有限;同时消化道内又缺某些消化酶,肌胃研磨饲料能力低,消化力差,所喂饲料须纤维含量低,易消化,否则产生的热量不能维持生理需要。    敏感性强:各种营养物质缺乏或有毒药物过量,会出现病理状态。    2、雏鸡的营养需要    能量:种雏鸡日粮应保证含有规定量的能量。由于鸡能按其能量需要来部分调整采食量,才有可能用一种日粮去饲喂一群大小、发育程度相似的鸡。在最初五周内幼雏料每千克应含代谢能约2900千卡,需无限制饲喂。平养鸡比笼养鸡活动多,能量需要更多些。    蛋白质:幼雏蛋白质需要量取决于其对正确比例的氨基酸的需要量。因此,日粮不仅需要足够的蛋白质,而且必须是优质蛋白质。    矿物质和维生素:参考育成鸡的需要量。    (二)育成鸡的生长发育及营养需要特点    1、生长发育特点    7~8周龄以后,雏鸡已对外界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生长仍很迅速,发育也很旺盛,各种器官发育已趋于健全。此阶段是长骨骼、长肌肉最多的时期,羽毛经几次脱换后长出成羽,脂肪沉积随日龄增长而逐渐累积,育成中后期生殖系统开始发育至性成熟。    育成期是发育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营养需要与幼雏阶段有很大不同,主要区别在于:育成日粮的蛋白质必须比幼雏日粮大大减少,这样不但满足需要,而且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培育出母鸡。    2、育成鸡的需要    能量:应为每千克日粮2700~2850千卡代谢能。但在炎热气候中,采食量下降,不能摄入足够的饲料;在气候寒冷时,鸡又采食太多,增重过快。    蛋白质:育成期日粮蛋白质的含量应随体重增加而减少,因为育成期小鸡每天蛋白质需要量相当恒定。如果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不减少,由于其采食量与日俱增,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就会增加,使鸡的培养成本增加,并可能引起疾病。同时,饲料配方必须含有某些氨基酸的最低需要量。    维生素需要量:需要添加13种维生素。由于肠道有合成维生素K的功能,只要不服用抗菌素药物时,就不必考虑添加胆碱,不是必需维生素,其不足可由多余的蛋氨酸转变得到,它对脂溶性维生素有拮抗作用,所以一般预混料中没有考虑。脂溶性维生素在生长鸡的整个阶段一样;B族维生素初期需要量高,后期需要量越来越少。    微量元素需要量:应考虑添加的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锰、硒。一般饲料中或多或少都含有,但由于饲料情况复杂,其利用率的变异很大,所以对某些元素需作部分补充。    (三)产蛋鸡的生理及营养需要特点    1、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在开产前一个月鸡每天的采食量几乎不变,直至开产前四天,每天采食量减少20%,并且保持低采食水平至开始产蛋。在开产的最初四天里,粮食每天迅速增加,以后又中等程度增加,直到四周后,在此之后,采食量增加极其缓慢,在开产前2-3周至开产后1周其体重大约增加340~350克,其后体重增加特别缓慢。    2、产蛋鸡的营养需要    能量:产蛋鸡平均每天需代谢能320~350千卡,日粮中应含代谢能2860千卡/千克。产蛋鸡的能量需要随体重、环境温度、产蛋率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温度对能量进食量的影响较大,气候寒冷日粮能量水平不应低于2750千卡/千克。    蛋白质:产蛋初期,大约每天需要19克粗蛋白,其中包括410毫克蛋氨酸和820毫克赖氨酸,才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生产的需要。产蛋鸡的蛋白质需要量与产蛋率有密切关系。产蛋日粮中的蛋白质比早期生长所需的18%~20%要低得多。开产前,小母鸡日粮蛋白质只需13%,但当产蛋达高峰时,蛋白质需要量可能高达17~19%;产蛋后期,又降至14%。调整日粮的蛋白含量可改变蛋的大小。    维生素:大致和生长鸡差不多,但脂溶性维生素需要量比生长鸡多1.5~2.5倍。B族维生素需要量与生长鸡差不多。核黄素、吡哆醇(B6)和叶酸需要量都比产蛋鸡高50%,泛酸需要量是产蛋鸡的5倍。这是因为这些维生素不但应满足母鸡产蛋的需要,而且还应有足够的数量贮存于种蛋中,以待孵化时胚胎发育的需要和育雏初期的需要。    矿物质:最易缺乏的是钙、磷,产蛋鸡的需钙量比生长鸡高3~4倍,增加的钙量完全用于蛋壳生长。产蛋鸡饲料中含钙量一般为3%多一点,过多会抑制食欲,缺钙时易出现软骨症、软壳蛋、砂皮蛋,超量时会影响磷、铁、铜、钴、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    在鸡开产前的短时间内,大量钙沉积于长骨中,这一过程发生于开产前二周内,可在预期开产日这前10天增加钙摄入量,磷的摄入量甚低,和生长鸡差不多。总磷太多或太少会影响蛋壳的正常钙化。蛋壳质量差的强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日粮含磷过多,但日粮总磷偏低又会增加入舍母鸡死亡率。总磷推荐0.5%,其中0.1%—0.2%为无机磷。    繁殖期种公鸡的营养需要量比种母鸡低。采用代谢能2.6—2.9千卡/千克,蛋白质11—12%的饲粮,均对繁殖性能无不良影响,低蛋白饲料反而对维持公鸡的正常体重有利。    采精频繁者,建议采用12—14%的蛋白质饲料,如果氨基酸平衡,无需添加任何动物蛋白质饲料。    二、各周龄参考采食量    鸡每天的饲料需要量是以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量为根据的,鸡可根据其能量而改变采食量,从而影响蛋白质消耗量。这里给出适中气温,按标准饲养下的平均数字,见表一。    表(一):各周龄参考采食量周龄饲喂方式采食量 克/鸡天至周末累计耗料量克/鸡1自由采食5周龄后公鸡投料量应比母鸡多4-6克1498219231326413432637538903645121875015688根据体重变化决定饲料投喂量50-551932955-6023311060-6527651165-7032341270-7537381370-7542421475-8047811575-8053201680-9059151780-9065101880-90710519自由采食量公鸡应比母鸡少20克左右907735209584002110091002210598352311010605241151141025周后12012250   三、罗曼褐鸡营养需要    由于种鸡饲养地区不同,饲料的品种、来源、价格各不相同,各地在配制饲料时也可采用各种不同的饲料原料,重要的是要使配制的饲料达到种鸡的营养需要。罗曼褐蛋种鸡营养需要见下表。应该注意,表内列出的仅是参考喂料量,应根据鸡的体重、质量和饲料浪费程度来决定投料量。    (一)罗曼褐种鸡营养需要表 营养需要1-8周龄雏鸡9-20周龄生长鸡21-42周龄产蛋鸡42周龄后产蛋鸡代谢能27502700-28002700-28002700-2800粗蛋白 %18.514.517.016.0钙 %1.00.83.43.7总磷 %0.70.550.650.55可利用磷 %0.450.350.450.35钠 %0.160.160.160.16蛋氨酸 %0.380.290.350.33蛋+胱氨酸 %0.670.520.630.59赖氨酸 %0.950.650.760.72精氨酸 %1.100.820.970.92色氨酸 %0.200.160.180.17亮氨酸 %1.40.61.51.2    (四)罗曼褐父母代种鸡微量元素添加量推荐表 每公斤饲料添加维生素A 毫克12000800015000维生素D3 毫克200020002500维生素E 毫克10530维生素K3 毫克333维生素B1 毫克112维生素B2 毫克448维生素B6 毫克324维生素B12 毫克101020泛酸 毫克8718烟酸 毫克303040叶酸 毫克10.51生物酸 毫克2525100胆碱毫克400300500BHT毫克125125125抗生素毫克+++抗球虫药根据需要根据需要-锰 毫克100100100锌 毫克606060铁 毫克252525铜 毫克555钴 毫克0.10.10.1碘 毫克0.50.50.5硒 毫克0.20.20.2      四、营养方面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确保在整个饲养期能根据不同饲养阶段和鸡群状况,总有一套合适的配方。即:含有足够的能量、平衡的氨基酸以及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满足种鸡营养需要。    2、由于饲料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因地区而异,所以很难推荐一种特定的生长期和产蛋期配方。因此种鸡场应在公司推荐的营养水平的基础之上,合理的制定本场的配方。    3、罗曼褐种鸡在产蛋高峰期间,每日每只鸡的代谢热能需求是300-310千卡,体重每增减10克,每日的代谢热能的需求随之增减1千卡,同样每天的产蛋量增减1克时,每日的代谢热能的需求也随之增减5千卡。    4、鸡舍的温度与羽毛覆盖率直接影响鸡只对热能的需求(表现在采料量上的增减)。鸡舍适宜温度在15-31℃,舍内温度每超过适宜温度1℃,鸡只每日对热能需求会减少4干卡,即减少约1.4克的采料量;反之,若舍内温度每低于适宜温度1℃,采料量约增加1.4克,因为鸡只的采料量是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应依鸡群实际的采料量来调整饲料中养分的浓度。    5、产蛋高峰料应含有3.8%-4.0%的钙(每日每只摄取4.1克的钙)与0.40%-0.42%的有效磷(每日每只摄取0.44克的磷),产蛋进入后期时,种鸡每只每天应摄取4.3克的钙及0.38克的磷,产蛋期从始到终,饲料中的钙质必须有三分之一以上要以大颗粒(3-5毫米)的形式供应,如石灰石或贝壳。种蛋的处理和孵化    一、孵化厂的设计和设备管理    孵化厂的设计和制造必须符合严格的卫生标准,为了生产优质、健康的雏鸡,孵化厂必须具备适合孵化和出雏等的理想的室内环境和箱内环境。    1、理想的室内环境    孵化厂生产区应该由五个严格的分区组成。    ——进蛋和分级区    ——熏蒸和贮存区    ——孵化室    ——出壳和雏鸡处理室    ——污物处理和清洗室    所有的房间必须是容易清洁和消毒的,为使污染的危险降低,必须采用通道式,其流程为“种蛋—种蛋消毒(鸡舍区)—种蛋处置(分级、码盘)—种蛋贮存—入孵前消毒—孵化—落盘—出雏—雏鸡—雏鸡处置(分级、鉴别、免疫等)—雏鸡存放—雏鸡运出”,不得逆转。    孵化厂的不同房间如果可能应根据下列推荐的要求进行调节。 室温度°C相对湿度%通风类型孵化室2250正压出雏室2260正压雏鸡处理室2260正压   各室的通风也必须良好,以确保新鲜空气的供给和废气(CO2)排出,还可散发室内余热等。    孵化厂的每个人在开始工作之前必须更换工作服和鞋,并清洗和消毒双手,在孵化厂内部,所有房间都必须有清洗和消毒手的设备,房间和设备必须经常清洗和消毒,至少做到:每次出壳后,出壳室、雌雄鉴别室、和发鸡室进行清洗和消毒;每天对进蛋室和每周对孵化器室进行清洗和消毒。采用一次性纸盒。    每次使用后清洗和消毒塑料盘,每次雏鸡运出后必须清洗和消毒使用过的工具。    2、理想的箱内环境    孵化和出壳的成功主要依靠温度、湿度和通风,另一个重要因素为翻蛋,翻蛋对于防止胚粘连在蛋壳上是必要的,而这些条件都要通过对孵化器和出壳箱等设备的准确操作和管理来实现。入孵前或日常必须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    (1)清洁电机或电磁阀等;    (2)冲洗消毒机器内部、保护好传感器;    (3)清洁湿度传感器的过滤器;    (4)检查电源开关;    (5)设定温度与湿度,实际温度是否跟踪设定值;    (6)检查通风系统(包括风门)工作是否正常;    (7)检查制冷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8)检查电加热管是否全部发热;    (9)检查加湿系统;    (10)检查翻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11)检查或调整超高湿报警信号。    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好方法是按照机器制造的指导,孵化的一般指导原则见表:  天温度°C相对湿度%翻蛋孵化箱1-1737.750-55每小时90°出壳箱18-1937.250-55不20-2137.575-80不      另外,通风对氧气的供给,二氧化碳的排出热量的均匀分布是重要的。粗略地计算,通风应该符合下列标准,每小时每1000枚蛋1—18天为10立方米,19—21天为30立方米。    如果在孵化过程中有几个小时的电源故障是不大的,但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在出雏过程中大多数雏鸡已出来的情况下发生电源故障,较好的办法是把雏鸡全部拿出来,尽管这些早产雏鸡身上还比较湿,这样做是合适的。如果电源故障发生在第20天是十分危险的,特别是在20天的最后几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可能会产生低劣的出雏成绩。    二、孵化厂对种蛋的处理    种蛋得良好的孵化效果,种蛋必须是受精和清洁的,由于鸡胚发育的第一阶段是在母体内。因此,在鸡场及在运输、贮存和孵化期间,种蛋的处理都要求是最适当的。    1、种蛋的运输种蛋从鸡场运输至孵化厂,为保证孵化率,种蛋的操作和运输必须非常小心,避免剧烈震荡而造成蛋壳的破损,运输中还应防止高温日晒和雨淋。    2、孵化厂对种蛋的处理    (1)种蛋的分级和清洁    在大多数孵化厂分级清洁同时进行,通过拣选不合适的种蛋,可增加孵化率,减少次鸡的数量,并使腐蛋破裂造成的交叉污染的危险性最小。不适合孵化的种蛋有:    ——太小的蛋    ——太大的蛋    ——双黄蛋    ——脏蛋    ——裂纹蛋    ——蛋壳薄而粗糙的蛋    ——畸形蛋    ——气室扩大、异位或游移的蛋    稍微脏的蛋可用纸或丝毛擦干净,清洁种蛋不要用湿布,因为这是细菌之间传播的最好办法。    (2)种蛋的重量    种蛋的重量决定着雏鸡的重量,刚孵化出的雏鸡重量约是入孵之前蛋质量的68%。然而,大家都知道非常大的蛋也是不能孵化的。太小的雏鸡在育雏时又需特别的照料。因此,种蛋应该在50—70克,由于刚开产的青年母鸡产小蛋和老母鸡产大蛋。所以种蛋根据重量的分级仅在产蛋周期的开始和结束时是必要的,当然,种蛋明显的太小或太大(双黄蛋),无论何时都应该拣出来。    (3)种蛋的贮存    进入孵化厂的种蛋分级和清洁后,装入孵化盘,置于蛋架车上贮存比较好,这栏种蛋与种蛋之间的空气流通均匀,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种蛋内有一个活的胚胎,它需要氧气才能顺利地孵出优质的雏鸡。种蛋的放置应该小头向下。然而,当贮存较长时间时,应该将种蛋的小头向上且每天以90度翻蛋一次。否则在贮存或孵化期间使发育的胚胎变弱甚至致死。    适合的相对湿度为70—80%,贮存条件不能达到露点,这是因为若蛋壳表面有凝结水则为细菌和霉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理想的贮存温度应根据相应的贮存时间来决定,种鸡的种蛋应尽量产出后3—5天内孵化,一般所推的温度为15—18℃。    最近研究结果表明贮存时间、温度、蛋的位置与孵化率之间的相互影响,根据这些结果3天内贮存温度应在生物临界点温度以上,而贮存时间比此长的则低于生物临界点温度,根据贮存时间,理想的贮存条件列于下表中: 贮存时间温度°C   相对湿度%蛋的位置1-32270-80小头向下4-71670-80小头向上>71270-80小头向上   (4)种蛋的消毒    蛋产出后微生物会马上污染种蛋,因此,在种鸡场内种蛋的消毒(熏蒸和喷雾)在集蛋后应该尽可能早些,这是保持种蛋质量的基础。孵化厂中,将种蛋分级并放置到蛋架车上,入孵前种蛋必须进行第二次消毒,用这种方法可将通过气孔进入蛋壳的微生物杀死,至少可以减少数量。    对蛋壳进行消毒的方法:    ①福尔马林气体熏蒸 福尔马林是最有效的消毒药之一,以气体形成式接触到整个蛋壳的表面,因此,福尔马林熏蒸是消毒大量的种蛋最好的方法,熏蒸应该在环境控制的消毒室内进行。一般每立方米用30毫升福尔马林加15克高锰酸钾,在温度20—26℃、相对温度60%—75%条件下,密闭熏蒸20—30分钟。    熏蒸时要将福尔马林加入到高锰酸钾中,而不能将高锰酸钾加入到福尔马林中,以避免飞溅的危险,窗口应采用瓷盆。    熏蒸的温度不得高于26℃,这是由于会将迅速发育的胚胎致弱。    在孵化开始96小时内不能熏蒸。不能超过推荐的熏蒸时间,否则胚胎死亡率将上升,并且雏鸡质量将受损。    在“出汗”的种蛋不能熏蒸,必须待种蛋表面吹干后,才可熏蒸。    ②种蛋的喷雾消毒种蛋收集后,应该尽早地使用,没有必要等到将一天的蛋全部收集完后进行。    三、孵化程序    1、入孵    孵化箱应种蛋进箱之前一天开启,并根据要求对设备的各个系统进行检查和调整。    种蛋应该入孵以前静止约18小时,入孵蛋小头向下,并在进箱之前在22℃预热6—12小时,在炎热季节,预热室通风要好,以防止鸡蛋“出汗”。入孵前种蛋必须消毒,种蛋数量和品种必须与孵化计划进行核对。    入孵分为分批入孵和整批入孵。分批入孵是采取分批交错上蛋并恒温孵化的一种孵化方式,以便“老蛋”与新蛋之间能互相调节温度,但不利于对孵化箱的彻底清洗消毒。    整批入孵是采用一次性上蛋并依据胚龄的不同而变温孵化的一种方式,因此,它是较为遵循胚胎代谢规律的。整批入孵,一批蛋与一批蛋之间,孵化机完全是空的,便于彻底清洗和消毒,从而减少了交叉污染。    2、照蛋    在整个孵化过程中,一般照蛋2—3次。头照在孵化的5—6天进行,主要检查出无精蛋;二照在入孵后的10—11天进行,主要查出中期死胚及检查胚胎是否按时“合拢”;三照在17天进行,检查是否“封门”,剔除死胚蛋,也有的三照与落盘同时进行。    照蛋时应尽快地进行,以防止种蛋冷却下来,照蛋后装满蛋盘,以保证在孵化箱中受热均匀。    3、落盘    落盘尽可能晚一些,一般在孵化后18—19天,落盘时剔除无精蛋,应该用其它受精蛋装满出壳盘,蛋之间的接触在出壳前是重要的。    落盘时,必须检查每只出壳盘,不能使用破碎和有漏洞的出壳盘,否则雏鸡了壳后从漏洞中钻出,掉到外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破袭的出壳盘放在下层,将可能导致上面的出壳盘倾翻而造成更大的损失。落盘以后,应在出壳箱中用熏蒸盘加入福尔马林:水(1∶1)挥发消毒,每天调换福尔马林溶液,直到出雏结束。    4、出雏    正常的孵化时间为21天加6—12小时,重要是要知道不是所有的雏鸡同时出壳的,即使所有的种蛋来自同一批鸡,贮存相同的时间,出雏还是要持续约24小时,但必须避免雏鸡在出雏器内过分干燥。雏鸡全部出壳并且约有95%的雏绒毛已干燥时,就应立即从出雏器中取出,进一步的干燥应放在运雏箱中完成。雏鸡刚装进运雏箱中时,腹部松垂,绒毛尚未完全松散,站立不稳,故必须在运雏箱中放4—5个小时,使其活泼起来,以便按质分雏和雌雄鉴别。    从出雏器取出的雏鸡应放到温度为23.9℃和相对湿度为75%的雏鸡处理室内,以免雏鸡挨冻和脱水。而在炎热地区,气温很高时,应加强通风。    罗曼蛋鸡的雌雄鉴别,祖代雏鸡采用肛门鉴别、父母代种雏利用羽速鉴别,而商品代雏鸡则采取羽色鉴别。    对雏鸡需要分级和选择,选择的雏鸡必须符合基本的质量要求,如无畸形、无叮脐、体重小于最低标准、未脱水、绒毛颜色符合本品种特征,站得稳、灵活健壮。    四、影响孵化率的因素    整个孵化期胚胎死亡不是平均分布的,而存在着两个死亡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孵化前期,鸡胚在孵化的第三至第一天,第二个高峰出现在孵化后期,鸡胚在孵化的第十八天以后,这主要与胚胎发育的生理变化有关,这二个阶段对种蛋内部的品质和环境条件特别敏感。具体造成孵化率大的原因有以下各方面: 问题可能引起的原因无精蛋不准确的配种,老公鸡,不恰当的公母比例,陈蛋,种鸡的营养物质缺乏,公鸡体重过重,疾病。早期胚胎死亡不适当的鸡蛋处理和熏蒸,维生素缺乏,种鸡的疾病错误的孵化温度,翻蛋次数太少。晚期胚胎死亡不适当的孵化温度,通风不足,翻蛋次数太少,营养物质缺乏,种鸡群的疾病。壳内死亡不适当的孵化温度,温度太低,翻蛋次数太少,短时间的过热。出壳太早温度太高出壳太迟温度太低,陈蛋。出壳不均匀不均匀的热分布,新鲜和陈蛋相混。残次鸡,脐炎温度太高,湿度太低。发育迟缓鸡及绒毛短,松软,苍白,绒毛干燥粘着蛋壳碎片。温度太高,湿度太低,翻蛋次数太少。大而软的鸡及蛋内容物覆盖,湿而粘的绒毛,脐紧闭。温度太低,湿度太高。 疾病预防与控制    一、鸡群的健康与免疫程序    良好的隔离措施及合适的免疫程序对鸡群健康的维护同等重要,良好的隔离有时更重要。    免疫接种是养鸡的必要措施,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根据地区及场内的需要来制定,以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免疫后要进行检测,以保证免疫程序对场内鸡群提供了最大的保护力。免疫程序的调整要依据鸡群抗体水平而定,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有关免疫程序的制定,请与当地的兽医人员或公司的技术服务人员联系(公司免疫程序仅供参考)。    二、疫苗免疫    免疫接种是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段。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家禽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病毒为中心的免疫预防接种,需要制定一个省力、经济、预防效果好的预防接种计划。怎样达到这个目的,则应根据各个地区、各个鸡场以及鸡的品种、年龄、免疫状态和污染状态的不同因地制宜地结合本场的情况制定免疫计划。免疫计划或方案在一个鸡场只能相对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保护鸡群的作用,但随事物的发展也要逐年加以改进,为本场建立一个最佳方案。    疫苗接种法,可分注射、饮水、滴鼻滴眼、气雾和穿刺法,根据疫苗的种类,鸡的日龄、健康状况等选择最适当的方法。    1、注射法    此法需要每只使用连续注射器按照疫苗规定数量进行肌肉或皮下注射,此法虽然有免疫效果准确的一面,但也有捉鸡费力和产生应激等缺点。注射时,应注意正确的注射量外,注射时应经常摇动疫苗并使其均匀。注射用具要做好预先消毒工作,尤其注射针头准备充分,每群每舍都要更换针头,健康鸡群先注,弱鸡最后注射。    皮下注射,一般在鸡颈背中部或低下处远离头部,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颈中线的皮肤并向上提起,使其形成一个囊,注意一定捏住皮肤,而不能只捏住羽毛,确保针头插入皮下,以防疫苗注到体外。    肌肉注射以翅膀靠肩部无毛处胸部肌肉为好,应斜向前入针,以防插入肝脏或胸腔引起事故;也可腿部注射,以鸡大腿内侧无血管理处为最佳。    2、饮水法    本法为活毒疫苗的常用方法之一。既能减少应激及又节省人为,但疫苗损失较多,由于雏鸡的强弱或密度关系也会造成饮水不均,免疫程度不齐的缺点,所以需要放置充分的饮水顺,使鸡雏都能充分地得到饮水,使用此法应注意:    (1)饮用水避免酸、碱以及化学物质(如氯离子)的影响,免疫前后24小时不得饮用消毒水,所以最好用蒸馏水免疫,同时在水中加入脱脂奶粉0、25~0、5%。    (2)饮水免疫苗,要给鸡断水2~4小时,根据季节、气候掌握,而后要在1~2小时内将稀释的疫苗全部喝完,同时应避免强烈阳光照射疫苗溶液。    (3)饮水器用清水冲洗,擦洗干净,数量足够。    3、滴鼻滴眼    雏鸡的早期的活毒疫苗常用此法。用滴瓶向眼内或鼻腔滴入1滴(0.03ml)活毒疫苗。滴鼻时,为了使疫苗很好的吸入,可用手将对侧的鼻孔堵住,让鸡吸进去。滴眼时,握住鸡的头部,面朝上,将一滴疫苗滴入面朝上一侧的眼皮内,不能让其流掉。一只一只免疫,防止漏免。    4、气雾法    将活毒疫苗按喷雾规定稀释,用适当粒度(30~50μm)的喷雾器在鸡群上方离鸡只0.5M处喷雾。在短时间内,可使大量鸡吸入疫苗获得免疫。    在做喷雾前,要关掉风机、门窗,免疫后大约15分钟,重新打开。    本法由于刺激呼吸道粘膜,所以避免在初次免疫时使用,尤其可疑有MG的鸡群,容易引起慢性呼吸道病症状。    5、穿刺法    此法为鸡痘疫苗接种时使用,展开鸡的翅膀,用接种针在鸡的翼膜无血管处穿刺,病毒在穿刺部位的皮肤处增殖产生免疫。    三、常见疾病监测工作    接种疫苗恰当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一旦由于免疫失败,免疫程序不当或由于某种诱因发生传染病,其损失也是很大的。因此,对鸡群进行跟踪免疫监测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血清学试验可以检查鸡血清中有无特异抗体,一方面可以作为诊断某种传染病,另一方面检验免疫的效果,指导免疫工作。此法简单,一般鸡场均可做。 罗曼褐鸡免疫程序表(仅供参考) 日龄免疫项目保健用药1日龄马立克CVI-988防白痢、大肠杆菌、氯霉素拌料、庆大霉素、丁卡、恩诺沙星饮水3日龄新支VH28/86苗点眼滴鼻10日龄1、新支法三联油苗半量皮下注射2、新城疫克隆30点鼻3、法氏囊M65苗点鼻4、断喙17日龄法氏囊M65滴口加防球虫药三字克球粉24日龄1、法氏囊MA5滴口2、鸡痘刺种35日龄1、传鼻氢氧化铝苗肌注2、新支二联苗点眼鼻60日龄1、新城疫四系苗点眼鼻2、新城疫油苗肌注加维生素电解质70日龄1、传喉苗半量点鼻2、鸡痘脑炎苗刺种16周龄1、传鼻水苗肌注;2、减蛋ED76苗肌注17周龄1、新城疫I系苗肌注;2、禽霍乱苗肌注口服驱虫药加抗菌素等18周龄新支三联油苗肌注42周龄新法二联苗肌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贝克罗曼褐父母代饲养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