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昌兽医门诊 发表于 2013-7-16 17:13:54

中兽医治病原则

       治疗原则,简称为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治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治疗方法是治则的具体化。任何具体的治疗方法,都是从属于一定的治疗法则的。
       由于疾病的证候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变化极为复杂,病变过程有轻重缓急,不同的时间、地点与个体对病情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必须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抓住病变的本质,治病求本;根据邪正斗争所产生的虚实变化,扶正祛邪;按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调整阴阳;按脏腑、气血失调的病机,调整脏腑功能、调理气血关系;按发病的不同时间、地点和不同的畜禽,因时、因地,因个体制宜。
         (一)治病求本
       即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这是中兽医辨证论治的一个基本原则,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于本”。“本”与“标”是一个相对概念,有多种含义,可以用以解释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如从邪正双方来说,正气之本,邪气是标;从病因与症状来说,病因是本,症状是标;从疾病先后来说,旧病、原发病是本,新病,继发病是标。
       疾病一般总是通过若干症状显示出来的。但这些症状只是疾病的现象,还不是疾病的本质。只有充分的收集、了解疾病的各个方面,包括症状在内的全部情况,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综合分析,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从而确立恰当的治疗方法。比如咳嗽咳由外感和内伤引起,外感咳嗽,因于风寒者,宜疏风清肺,润燥止咳。内伤咳嗽,因于痰湿者,应健脾燥湿,化痰止咳;因于痰热者,应清热化痰;因于肝火者,应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因于阴亏者,应滋阴润肺,止咳化痰。这就是治病求本的意义所在。
       临床运用治病求本这一治疗法则的时候,必须正确掌握“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两种情况。
       1.正治与反治。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有称逆治。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从治。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与疾病的假象相一致而言,究其实质,还是在治病求本法则直到下,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治疗的方法。主要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等。
       2.治标与治本。在复杂多变的病证中,常有标本主次的不同,因而在治疗上就有先后缓急的区别。一般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病本病并重则应标本兼治。
               (二)扶正与祛邪
          所谓扶正。即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所谓祛邪,即是指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扶正适用于以正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证。祛邪适用于以邪实卫主要矛盾,而正气未衰的实性病证。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正虚邪实病证,而且两者同时兼用则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伤正。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虽然邪盛正虚,单证骑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会助邪的病证。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畜禽,因正气过于虚弱,兼以攻邪则反而更伤正气。
            (三)调整阴阳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即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对于阴阳的偏盛偏衰,《素问.至真要大论》 指出应”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回复阴阳的相对平衡,促进阴平阳秘,乃是临床治疗的根本法则之一。调整阴阳,又分损其偏盛,补其偏衰两种情况。损其偏盛,主要是指对于阴阳偏盛,即阴或阳的一方过盛有余的病证,临床及可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治之。补其偏衰,是指对于阴或阳的一方虚损不足的病证,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治之。若阴阳两虚,则应阴阳双补。由于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故阴阳偏衰亦可互损,因此在治疗阴阳偏衰的病证时,还应注意“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即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正如张景岳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而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四)调整脏腑功能
         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在生理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会影响别的脏腑功能。故在治疗脏腑病变时,不能单纯考虑一个脏腑,而应注意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系。如肺的病变,既可因本脏受邪而发病,亦可因心、肝、脾、肾及大肠等的病变所引起。如因心气不足,心血瘀阻,而致肺气失降的喘磕,应温心阳为主;因肝火亢盛,气火上逆所致的咳血,则应泻肝火为主;因脾虚湿聚生痰,痰湿壅肺,以致肺失宣肃的咳嗽痰多,应以健脾燥湿为主;因肾阴虚不能滋肺,肺失津润而致干咳、口燥咽干,则应滋肾润肺;因肾虚不能纳气,肺气上逆的气喘,应以温肾纳气为主;若因大肠热结,肺气不降而致的气喘,则宜通腑以泻大肠实热。同样,其它脏腑的病变,也要根据各脏腑生理上的相互关系、病理上互相影响的道理,注意调整个脏腑之间的关系,使其功能协调,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五)调理气血关系
         气血石各脏腑及其它组织功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气血各有其功能,又相互为用。在生理上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故称”气为血帅“。而血能为气的活动提供物质基础,血能载气,故称”血为气母“。当气血相互为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失常时,就会出现各种气血失调病证。调理气血关系的原则为”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从而使气血关系恢复协调。
                (六)因时、因地、因机体制宜
         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尤其是畜禽的体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把这些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以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法。
         因时制宜是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如春夏季节,不宜过用辛温发散药物,以免升泄太过,耗伤气阴;而秋冬季节,则应慎用寒凉药物,以免伤阳。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说:“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医门法律》指出:“不明岁气盛衰,人气虚实,而释邪攻正,实实虚虚,医之罪也”,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因地制宜是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如 《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西北方天气寒冷,其病多外寒而里热,应散其外寒,而凉其里热;东南方天气温热,因阳气外泄,故生内寒所以应收敛其外泄的阳气,而温其内寒。同为一种病,由于地势不同,治疗亦当有异,如外感风寒证,西北严寒地区可重用麻桂,而东南温热地区则麻桂轻用或不用,而以荆防为多用。
          因个体制宜是根据畜禽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性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如老龄畜禽生理机能减退,脏腑气血亏虚,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治疗虚证宜补,有实邪的攻邪要慎,用药量要比青壮年畜禽轻。幼畜禽生机旺盛,但气血未充,脏腑娇嫩,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病情变化较快,故治幼畜禽病,忌投峻补,少用补益,用药量宜轻,治疗用药应加以考虑,如家畜妊娠期间,应禁用或慎用峻下、破血、滑利、走窜伤胎或有毒药物。此外,治疗用药还应考虑畜禽的体质情况,体质有强弱之分,寒热之别,阳盛或阴虚之体,要慎用温热之剂;阳虚或阴盛之体,要慎用寒凉伤阳之品。
   
            
      
               

      

可兽医 发表于 2013-7-16 21:05:20

中兽医的治则基础理论,挺不错的

鸡会来了 发表于 2013-7-16 21:17:48

村夫 发表于 2013-7-16 21:18:10

有时间,学习一下。

乐滋滋 发表于 2013-7-16 21:42:28

中兽医的治则基础理论,挺不错的。关键中药里别忘了加点西药:lol :P :D ;P

卜凡杰 发表于 2013-7-16 22:06:01

优秀文章 学习了

张智慧 发表于 2013-7-16 22:57:28

优秀文章!谢谢分享。

田永 发表于 2013-7-17 12:39:30

学习了,谢谢分享

华珍禽业 发表于 2013-7-17 13:14:14

'治病必求于本”。“本”与“标”是一个相对概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兽医治病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