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用错药危害
一、长期用药:从雏鸡开食之日起,在整个育雏期乃至整个育成期的鸡日粮中始终添加一定量的抗菌药物。一是防治雏鸡白痢等消化道疾病;二是作为生长促进剂使用。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主要有痢特灵、土霉素、喹乙醇等。甚至有些养鸡户在使用其他抗生素时,这些药物也照加不误,把其视为必不可少的添加剂。二、断续用药:并非是按药物疗程全理用药,而是以治疗为目的,见病情好转马上停药的用药方法。由于治疗不彻底,致使鸡病多次复发。这种情况主要见于资金不足或无饲养经验的新养鸡户。
三、频繁更换药物品种:这种情况多见于新养鸡户,当鸡群发病时,治愈心切,希望药到病除,常常一种药物使用一两天,不见明显好转又更换其他品种,结果拖延了病程。
四、超剂量用药:有些老养鸡户防治鸡病习惯加倍剂量用药,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避免拖延病程,只要发现有中毒现象及时停药,一般不会造成大的损失。而新养鸡户效法用药,常发生严重的中毒死亡事故。
五、累加用药:有的养鸡户治疗鸡病,当使用一两种抗菌药物疗效不佳时,再增加药物品种,甚者增加到5-6种。他们错误地认为,用药品种多了可产生累加效应。还且种累加用药是剂量的累加,初次用药剂量较低,如要不见效再一次次地加大剂量。
六、盲目对症用药:对症疗法是临床常见的用药方法。但对于一个数百只、上千只的鸡群,有时可能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如果不分主次,采取“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治疗措施,很可能造成治疗失误。有些养鸡户,发现鸡群中有喘鸣症状的,也有腹泻症状的,就在饮水加入青霉素、红霉素等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同时在饲料中拌入痢特灵、氯霉素等治疗腹泻的药物。再者,把病毒性病当细菌性病大量投药治疗也是常见的事。
七、盲目联合用药:联合用药也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措施,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理配伍,可扩大药物抗菌范围,提高治疗效果。而有些养鸡户不了解药物的抗菌谱和理化性质,常随意将两种或多种药物配合使用。如青霉素与土霉素配合,青霉素与磺胺类配合;红霉素与口服补液盐合用等,都是禁忌的。
滥用抗菌药的危害:
一、鸡体抗病能力降低:饲料或饮水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会使鸡的自身免疫功能下降,一旦药物剂量不足或停药,则更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疾病。
二、鸡体中毒:超剂量用药、累加用药、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以及长期用药等,均可造成鸡体中毒和肠道正常菌群失调,而致消化不良、腹泻生长缓慢,严重者造成大批死亡。
三、抗药菌株产生:使用抗生素时间长,或疗程短、频繁更换品种以及用量不足等,可使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而产生耐药菌株。耐药菌株可使多种抗菌药物疗效降低或失效。
四、药物残留与环境污染;长期大剂量、不加限制地使用抗菌药物,致使畜产品(尤其是肉食品)药物残留严重超标,危害人的健康。一些不被肠道吸收的药物,随粪便排出而造成环境污染。魏新
(一)药物的使用方法
1.给药途径
不同的给药途径不仅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和数量,与药理作用的快慢和强弱有关。
(1)混饲拌药主要适用于鸡群整体按疗程用药,和鸡病较重及混合感染时用药。如呼吸道感染,新城疫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等。
(2)饮水用药可以将药物溶于少量水中,让鸡短时间饮完,也可以把药物稀释到一定浓度,让鸡全天自由饮用。主要是用于短期一次性投药及紧急治疗方法,也可以用于病禽不采食只饮水时。如鸡球虫病饮水量增大,可在拌饲用药的同时,考虑饮水加入治疗药物。
(3)注射用药主要是肌肉和皮下注射,药物不经肠道就直接进入血液,适用于个体治疗,尤其是紧急治疗,但必须每日2~3次(油剂和长效药剂除外)。
(4)口服用药适用于个别病禽的用药,优点是针对性强,节约药费,收效较快,主要是片剂剂型。
(5)皮肤、粘膜给药因病情而定。如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溃烂,可用软膏、酊剂等;大肠杆菌引起的全眼炎,可使用氧氟沙星滴眼液等进行眼结膜部位用药。
(6) 体表用药如除鸡虱可药浴。
(7)环境用药如喷雾、熏蒸等方法
2.给药次数与时间间隔
除少数药物只需用药一次即可奏效外,多数药物必须重复用药方可达到治疗目的。
给药次数和时间一般因病情的需要而决定。一般混饲药物2~4d,个别治疗一般2~3d。
3.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又称配伍用药。指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使用,其目的是增强药物作用(配伍禁忌的除外)。如青霉素与链霉素合用,二者可起到协同作用;磺胺脒药物与磺胺增效剂合用,可提高磺胺的消炎功能,加大药力。
三、鸡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养鸡场人员无须过多地了解每一种禽病的症状、病变和治疗的知识,明智的做法是进行良好的饲养管理,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一)鸡场必须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章和管理制度
1.工作人员必须对工作高度负责任,掌物了解家禽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的基本常识。
2.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制度,奖罚分明,才能使预防疫病措施得到切实落实。
3.合理选择和布局养禽场地,进行专一的生产。应选择地势较高,水源卫生和水量充足、远离居住区、交通方便的区域建场。
4.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减少鸡群患病的机会,也是提高成活率,降低成本和增加经济效益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5.对鸡场饲养环境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彻底净化,防止疫病经种苗或其他途径进入场内。从清洗、消毒、熏蒸、冲洗、粪便处理、房舍维修、饲养用具的安装,通风保温、周边杂草的处理等认真做起,做好饲养准备工作。
(二)加强鸡场人员素质,提高饲养管理人员技术水平
1.在饲养管理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满足家禽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防止家禽营养缺乏病的发生。
2.选择使用健壮无特定病原的种苗。接送鸡苗时,防止受寒、过热、缺水、缺氧、挤压等而引起伤亡。
3.适时为雏鸡开食和饮水,合理保温、保湿,做好通风透气工作,避免拥挤,为肉鸡提供充足洁净的垫料。
4. 为产蛋鸡提供充足和卫生的饮水,保障蛋鸡光照需要,避免或减轻应激,合理使用预防性药物。
5. 正确进行免疫接种,执行严格消毒免疫措施,避免错防、漏防、重防,保证免疫效果的落实。
6..适时断喙,合理掌物断喙时机,防止啄癖的发生。一般初断喙在10~12日龄,第二次在12周左右,上喙断掉1/2,下喙断掉1/3。
7..工作人员是传播疾病的最常见、最易被忽视的媒介,应严格管理和监督。工作服、鞋、帽应冲洗消毒和更换,受检病、死鸡只,在检查、剖检后,应按规定处理。
8..注意孵化卫生,从进蛋、熏蒸、储蛋、选蛋、装盘、孵化、出雏、装运均应单项流动。拉运鸡只及拉运种蛋车辆严格消毒。
9.做好药品、饲料及原料的保管工作,防止霉变饲料、受污染水源喂鸡。治疗鸡病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防止因霉变饲料及化学药品引起鸡群中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