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的防制——禽流感发病特点解析
编者按:禽流感,令人谈及色变的疾病,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灾害众所周知,也因此每年的秋冬季节该病成为每位养殖户的重点防控对象。还记得本刊记者去参加某次会议时,一位专家谈到:要想控制你的养殖场不发病或者少发病,首先要控制好环境,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大家常说,养重于防,防重于治。我认为应该再加上一条--引重于养。也就是“引重于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即引入健康无病畜禽;提供适宜环境、全价饲料、清洁饮水,减少应激因素;改善动物防疫条件,强化病前预防,弱化病后治疗。
如何才能真正有效的控制住该病的发生呢?敬请阅读本期专题。 禽流感的防制——禽流感发病特点解析河北大山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杨志岭
禽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不仅是鸡,其他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采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我国主要发生的是H5、H9两种亚型,其中H9是低致病禽流感也是主要发生的疾病。
1特性
随着禽流感的持续发生和不能彻底根除,它逐渐具有了以下的特性:
1.1禽流感具有病毒变异的特性
禽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的频率很高,且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
抗原漂移:抗原性漂移是由编码HA和/或NA蛋白的基因发生点突变引起的,是在免疫群体中筛选变异体的反应,它可引起致病性更强病毒的出现。
抗原转变:抗原性转变是当细胞感染两种不同禽流感病毒时,病毒基因组的片段特性允许发生片段重组,从而引起突变。它有可能产生256种遗传学上不同的毒力各异的子代病毒。
这就决定了禽流感具有病毒变异的特性,导致我们在使用疫苗进行防疫时部分或者全部不能预防变异后的病毒,造成免疫失败。
1.2易感动物种类多
鸡、鸭、火鸡等家禽都易感,野禽也是易感禽类,猪及其他动物也会感染或者带毒,人也会感染(造成人死亡的病例早就有报道)。
1.3流感病毒具有破坏免疫器官的特性
雏鸡阶段感染禽流感会造成法氏囊的病变,而成鸡阶段造成盲肠淋巴结和肠道淋巴滤泡的病变直接影响免疫力的生成。
1.4引起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的特性
感染流感病毒后会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使病情复杂难以准确判断病情,还会造成误判而耽误治疗,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5非典型禽流感发生的特性
非典型禽流感发病特征不明显,有的仅表现产蛋率下降和个别鸡打蔫的现象,造成鸡群高峰时间短或没有高峰期。
1.6养殖环境和管理条件的制约
小养殖户的存在造成很难彻底改变现状及养殖环境。饲料原料的原因如:霉菌毒素的存在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给禽流感的发生提供了便利条件。所以很难彻底解决禽流感的发生。
2防疫
2.1免疫接种。严格认真地做好禽流感疫苗的免疫,特别是在禽流感的高发季节每隔3~4个月进行一次H5最新亚型和H9的免疫,这两种禽流感疫苗的防疫要间隔10天。
2.2切实搞好饲养管理。采取封闭式饲养,严防野鸟从门、窗进入禽舍;防止水源和饲料被野禽粪便污染;定期对禽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加强带鸡消毒,定期消灭养禽场内的有害昆虫及鼠类;死亡禽类必须焚烧或深埋。作好禽类饲养管理,提高禽只的抵抗力,尽量减少应激因素的发生,注意秋冬、冬春之交季节的变化,做好保暖防寒工作;及时清理粪便,减少不良气体的刺激,从而达到减少呼吸道病和肠道病的发病率。
2.3对于出现死亡和产蛋率下降的鸡群可及时使用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药如:黄芪多糖配合敏感的抗菌药物(用于治疗肠炎和输卵管炎),如并发呼吸道症状,再配合多西环素或泰乐菌素等,出现产蛋率下降时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12、亚硒酸钠维生素E等。 “引重于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楼主加得太好了!
引进的苗鸡质量是能不能养殖成功的根本问题,我曾多次强调过这一问题,也曾对A、B雏之分发帖评论过,可是,就有人说我是外行,孤陋寡闻,收了几车“砖”回来了,这种质量分类竟然我们养殖业就有人能接受并支持,实属无奈! 到处都报道禽流感,可是现在的鸡却很好养,鸡没有得禽流感,人却有禽流感,让鸡者以何面目见人?
回 2楼(学痴) 的帖子
学痴:到处都报道禽流感,可是现在的鸡却很好养,鸡没有得禽流感,人却有禽流感,让鸡者以何面目见人? (2013-04-24 23:54)是这样的,这时候禽流感发病情况真的很安静,却是害了鸡身上了,这么好的鸡背上了这样的“罪名”,可惜、太可惜了! 是禽但不一定是鸡。文章很好,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