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 发表于 2008-6-2 22:05:31

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三个新型禽病的临床报告及防治措施

鸡肿头综合征、鸡病毒性腹膜炎、鸡类产蛋疲劳症这三个禽病是近几年临床上发现的新病,并且越来越成为蛋鸡养殖业中发病的主流疾病。这三个禽病的发病率已接近或超过上世纪的主流疾病,如: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支原体等。对养鸡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也正是人们对这三种疾病没有足够的认识,往往造成误诊,防治措施不当等,致使养鸡业蒙受损失。这三种病的详细报道也很少见,其病原更是无从可知。笔者长期从事禽病临床工作,对这三种病对养鸡业造成的危害深有感触,同时,对这三种新型禽病在临床上的表现及防治措施也做了深入的研究。因此,在这里对这三种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其他相似病的鉴别以及防治措施报告如下,供从事禽病临床工作的同行参考。也希望相关科研部门尽早找出致病原。

一 鸡肿头综合征
近几年来,鸡群中常发生一种以肿头、肿眼为典型临床特征的呼吸道疾病,并且发病率高,如果误诊或治疗措施不当,也会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对产蛋期间的蛋鸡影响最大,可导致产蛋难于恢复。虽称为综合征,从流行病学的特点及临床发病特征,笔者推测应该为一种病原引起。

1流行病学
该病一般发生于十月至第二年的五月份,发病年龄为三月龄以上的任何年龄的鸡群。该病发病与气候有较大关系,气温越低,发病率越高,夏季较少见。<BR>本病和其它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方式一样,天气气候突变是诱因。鸡场一旦发生该病,有时很难根除,往往到时就发生该病。鸡群发病速度视鸡场不同,若鸡场首次发生该病,一般传播迅速,同一鸡舍内3~4天可遍及全群;经常发生该病的鸡场,传播速度要慢的多,同样条件下一般5~10天或更长的时间传遍全群。死亡率在5%~20%左右。

2临床>症状:

患病鸡群开始发病一般从*窗或*门处发病,逐渐向其它区域蔓延。症状是,先看到病鸡流泪并肿头、肿眼、眼睑浮肿、多呈单侧、发病时间长久、双侧眼睑肿大。1~2天后,鸡群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咳嗽、打喷嚏、喘鸣、张口呼吸等呼吸困难症状。病鸡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不愿走动;食欲迅速减退;鸡冠、髯不同程度的萎缩,并发暗、发紫;病鸡出现下痢,拉绿色、黄绿色稀便,甚至呈水样;产蛋鸡产蛋明显下降,并出现各类畸形蛋。发病2~3天后,病鸡出现死亡,一般表现肿头症状的鸡不死亡,而死亡鸡多是不肿头但鸡冠发暗发紫的病鸡。

3病理剖检:
剖检病死鸡,病理变化明显。气管有粘液性或血性渗出物;心包脂肪和其它脂肪组织偶见出血点;肝、脾、肾肿大并且肝脏有明显的脂肪样变性;肺充血、气囊浑浊、囊膜增厚;肠系膜纤维素性渗出严重;最急性病例,腺胃乳头有出血点,肠淋巴组织出血、肿大,盲肠扁桃体出血、肿大;产蛋鸡卵黄病变明显,小卵黄充血、坏死,大卵黄破裂,卵黄液可充满整个膜腔,最后形成白色或黄色干酪样物。

4实验室诊断:
发病前期从各种病料中很难检出细菌,发病时间长的,可从内脏病料中检出细菌,如大肠杆菌等。
5 鉴别诊断
(1)鸡肿头综合征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鉴别: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极高,特征性症状是发病鸡鸡冠呈火烧焦似的炭黑状而肿头综合征仅鸡冠菱缩发暗发紫。肿头综合征发病慢,治疗及时、对症,一般5~6天即愈,而高致病禽流感则不能。

(2)鸡肿头综合征与新城疫的鉴别:与新城疫的鉴别最为重要,因为两病不能混治,如果把鸡肿头综合征误诊为新城疫治疗。将会使肿头综合征病情加剧,死亡率明显增高,会造成巨大损失。鉴别不是新城疫,单从临床症状上较难区分,应从以下综合考虑:

①询问饲养期间,新城疫疫苗使用是否正确,是否按科学程序免疫;

②检测鸡群新城疫抗体水平是否一致,水平是否较高;③从流行病学上鉴别;④其它可供参考的。

(3)鸡肿头综合征与传染性鼻炎的鉴别:传染性鼻炎主要病变在头、眼部肿胀和上呼吸道症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6 防治与注意事项
(1)环境(如屋院、门口、鸡的排泄物等)、有关人员要严格消毒。尽量切断传播途径。

(2)当室外气候气温低于10℃时,注意通风保暖,切忌大风吹刮鸡群。

(3)当室外气候气温低于10℃时,切忌带鸡消毒,带鸡消毒易使病情明显加重;病愈鸡群一个月内也要切忌带鸡消毒,否则,易致该病复发。

(4)发病鸡群切忌使用新城疫的各类活疫苗,实践证实,使用新城疫各类活疫苗会增加鸡肿头综合征的病情的严重,更会增加治疗的难度。

(5)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切不可误诊、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作者根据该病的特点,制定出了以中药治疗为主,抗菌药物为辅、双阶段治疗方案,整个疗程5~6天即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死亡率极低、蛋鸡的生产性能也恢复很快,一般20~30天就能恢复到正常的生产性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该病对养殖专业户造成的经济损失。

流~云 发表于 2008-6-2 22:07:19

二 蛋鸡病毒性腹膜炎

最近二、三年内,在蛋鸡产蛋期间常发生一种临床表现为急性呼吸道症状而病理剖检表现为广泛的腹腔膜组织如腹膜、肠系膜等严重的渗出性炎症为主的一种呼吸道疾病,能严重地造成生产性能下降及鸡只死亡。笔者曾多次对该病进行细菌培养,都没发现有细菌成活,因此,推测为是病毒所致的疾病。


1流行病学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季、冬季多发,冬季发病表现更为严重;临床主要见于产蛋期间的各年龄的鸡发病,其它很少见发病。

2临床


症状:鸡群中突然出现有呼吸道症状的病鸡,可在3~4天传遍全群,打喷嚏、张口呼吸、伸颈、发出气管罗音;4~5天病鸡出现精神不振、减食、排绿色、黄绿色稀便,产蛋下降,蛋品质量下降。

3病理剖检:


最典型的病理剖检变化为:发病症状出现1~2天,剖检即可见肺充血、严重者呈肉变样,气囊充血;腹膜、肠系膜血管充血,膜覆盖着一层蛋黄样渗出性物;卵黄萎缩,卵泡破裂,后期输卵管变细变短,有时有清水样渗出物充满输卵管。


4鉴别诊断:


鸡病毒性腹膜炎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鉴别: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急,一般1~2天可传遍全群,气囊有充血、浑浊,但腹膜炎症状前期不是很明显。


5防治与注意事项与鸡肿头综合征的相似。

三 鸡类产蛋疲劳症

鸡类产蛋疲劳症作为一种疾病已广泛存在,笔者在1994年就发现临床上出现了该病,最近几年发病率越来越高,症状表现得越来越严重,有的文章上称该病为夏天病、初产蛋鸡猝死症等,笔者认为,根据该病流行病学的特点,这种叫法是不全面的。从整个症状上看,与笼养鸡的疲劳症相似,但该病临床上具有传染性,发病机理也与笼养鸡的疲劳症不尽相同,所以称之为鸡类产蛋疲劳症最为科学。


1 一般特征

(1)发生于蛋鸡产蛋期间的任何日龄,产蛋鸡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于10%~20%的产蛋率时就可发病。


(2)全年各季节都有发病,但5~9月份发病最为多见,气温越高,发病率及死亡率就越高。原因是,鸡群一旦发生该病,耐热性能明显下降。


(3)急性症状:突然发病,瘫痪、气喘,5~10分钟即可死亡;多发生于早晨4~8点钟,如果及时捡出,产出一个蛋来,能恢复正常。病死鸡死后输卵管末端内有一个未产出的未成熟或成熟的蛋。


(4)慢性症状:刚开产鸡患上此病,产蛋率会上升缓慢,是正常上升率的一半或1/3左右。上升到高峰的时间会推迟4~8周,甚至达不到高峰期。已经达到高峰期的产蛋鸡一旦发生该病,产蛋率会急剧下降,2~7天内会下降10%~25%。


(5)无论急性经过或慢性经过,鸡群都出现鸡冠色泽变浅,冠尖发绀,萎缩、粪便较稀,蛋品质量下降、出现薄皮、软蛋、沙顶、烂蛋;红壳蛋颜色变浅、发白;还有一典型特征就是患病鸡群早晨易出现“炸群”现象。


2鉴别诊断:


只有正确认识该病,从流行病学上及发病特点上就很容易和新城疫、大肠杆菌病等区分开来。

3 注意事项

(1)发病期间尽量不使用新城疫各类活苗,使用新城疫各类活苗,容易造成产蛋率恢复缓慢。

(2)不可饮用电解多维之类的含复合无机盐类的相关产品。患鸡类产蛋疲劳症的鸡群饮用该类药物,容易引起更严重的腹泻,同样也不利于产蛋率的恢复。

3治疗:


本实验室用自己配制的(抗劳散)治疗该病效果很好。治疗原则是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发病鸡群患病时间在十天之内的,一般用药三、四天即可治愈。发病时间长的一般不超过两个疗程即可治愈。

医博士 发表于 2008-6-3 07:49:21

雪中送鸡 发表于 2008-6-3 09:28:48

学习了,真是感谢呀

八年 发表于 2008-6-3 14:51:56

谢谢分享!

杨相利 发表于 2008-6-3 16:24:59

学习了!

爱学习 发表于 2008-6-3 17:46:41

鸡传染性鼻炎的特征与防治 冯彦萍   
   鸡传染性鼻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眼、鼻腔、眶下窦发炎,面部肿胀,流水样鼻液。发病率高,传播迅速,易与慢性呼吸道病混感。
   一、流行病学
   本病各种日龄鸡都能感染,但主要发生在育成鸡和产蛋鸡。以秋、冬、春季多发,潜伏期短,传播快,饲养管理不良及应激可促进发病,如鸡群密度过大、拥挤、鸡舍寒冷、潮湿、通风不良、维生素A缺乏、寄生虫感染等均可使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以飞沫及尘埃经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病源首先在鼻腔和眼眶下窦粘膜生长繁殖,随鼻液排出大量病源菌。本病易复发,而且往往在初发时死亡率不高,复发时死亡率增高。
   二、临床诊断
   该病在鸡群传播迅速,3~5天可波及全群。病鸡精神萎靡,羽毛逆立,头部插入翅膀下,有的病鸡拉稀。采食减少,产蛋下降,体重下降,发病初期死亡率低,恢复期死亡率增高。发病初期,有呼吸道症状,流水样至浓稠的鼻液,有时打喷嚏,病鸡张口呼吸,常有甩头动作,不久以眼下部为中心,颜面发生浮肿并流泪。一侧或二侧的肉垂发红、增厚和肿大。
   三、解剖与诊断
   鼻腔及眶下窦充满水样至灰白色粘稠性分泌物或黄色干酪样物。粘膜发红,水肿。产蛋鸡发病时卵泡变形,出血,易破裂,有时坠入腹腔而引起腹膜炎。
   四、鉴别诊断
   1.慢性呼吸道病 引起眶下窦发炎,有硬结节,抗菌素治疗有效。
   2.慢性禽霍乱 在流行的后期出现肉垂肿大,部分病鸡表现歪颈,关节肿大,跛行,抗菌素治疗有效。
   3.葡萄球菌 出现皮肤破裂,肉垂肿大,出血坏死,抗菌素治疗有效。
   4.流感 肉垂和鸡冠发紫,出血,发病急,死亡率高,抗菌素治疗无效。
   5.接种油佐剂疫苗反应 接种油苗5~7天后可引起头、眼眶周围肿胀,发硬,但鸡群精神好,无产蛋下降现象,经3周左右即可恢复。
   五、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保证良好的通风换气,减少应激,提高鸡群的健康水平。
   2.水剂和油剂灭活苗免疫,可预防和降低本病的发生。8~10周龄首免,开产前二免。
   3.发病鸡群可用链霉素肌注或大元泰灭净,先用大剂量治疗3~5天,停药2~3天,再用治疗量3天。
   作者单位:米泉市动物防疫监督站

剪刀客 发表于 2008-6-3 20:40:34

:):):)

人在旅途 发表于 2008-6-3 22:01:36

谢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三个新型禽病的临床报告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