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养殖业多病根源,为家禽绿色养殖保驾护航
本帖最后由 武现军 于 2016-8-22 19:21 编辑 <br /><br />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武现军继“药鸡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H7N9禽流感问题”被肆意传播、热炒的今天,动物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畜产品市场的脆弱性也在各种不利新闻的影响下被暴露无遗,我们许多养殖从业者也在这个过程中受尽了煎熬,遭受到很大的损失。要想保证畜牧产业健康平稳发展,畜产品市场能够平稳久远,少受媒体舆论的影响,绿色养殖已经成为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为此,如何保证鸡群尽可能不用化学抗病毒药物和尽可能少使用各种抗生素和化学抗菌,同时又能保证鸡群的健康生长与生产,已经成为从业者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能够准确的把脉鸡群健康的走势,了解导致动物疾病频发、多发的原因在哪里。要做到这一点,分析并搞清一定时期内影响鸡群健康的各种疾病发病根源及其流行规律,采用适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真正为鸡群的健康保驾护航,生产出绿色、安全的畜产品。从近一段时期的家禽养殖业疾病多发和禽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看,要做到绿色养殖,不能仅仅从商品鸡养殖过程用药多少角度去规范,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规范整个畜牧养殖产业链,才能使商品鸡养殖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使用抗生素和化学抗菌药物,保障畜牧养殖及产品的绿色、安全。
一、种鸡场要认真净化沙门氏菌、支原体和一些免疫抑制性病毒病;尽可能提高鸡苗的母源抗体,是保证商品代鸡雏健康的先决条件。
有经验的家禽养殖从业者都应该有深刻的体会。一批鸡雏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养殖期鸡群是否好养的关键。而现今我们所进的鸡雏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么是因鸡群的白痢、支原体、伤寒垂直感染而弱雏率太高,要么是鸡雏因网状内皮增殖症、呼肠孤病毒或传染性贫血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垂直感染而导致鸡群表现为生长障碍。这样的鸡群在后天养殖过程中不但各种疫苗的免疫更容易失败,容易发生新城疫、法氏囊、禽流感等疾病;而且往往因其更容易感染各种细菌性疾病,使得养殖过程后期支原体和大肠杆菌频发,养殖户不得不通过投喂大量的药物来维系鸡群的存活,同时大大提高了养殖户的养殖成本。
因此种禽养殖场必须做到种禽疾病的净化,并保证鸡雏有高水平的母源抗体。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种禽企业的技术人员具备较高的畜牧兽医专业素质,能够准确的诊断鸡群疫病,根据鸡群抗体水平的波动规律和不同季节疫病的流行规律,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其次能够供给种鸡群真正全价营养的饲料。在配比饲料的过程中,应将一些不利因素对饲料维生素的破坏考虑在内,这也是保证种鸡群获得有效免疫效果的必要条件。
二、饲料企业拒绝使用各种霉变的饲料原料、严禁使用地沟油,选用优质、全价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是保证鸡群免疫功能、减少疾病感染的重要环节。
饲料厂为养殖场提供的成品饲料不应该仅仅是数学运算上的营养全价,而应是既可保障家禽正常生长与生产的各种营养素需求,又可以保证动物食品安全性的饲料。这就要求饲料生产企业质检部门应切实具备保障饲料质量的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和技术手段,同时上级饲料监察部门对于各饲料企业的产品应采取严格的定期抽检化验制度。
由于当前我国养禽业仍处于“分散的、中小规模农户养殖”、“公司+农户养殖”为主的阶段,各养殖户由于专业素质和思想认识的不同决定了对不同等级饲料均存在需求。与此相适应,我国饲料行业也就形成了以少数全国性大型行业集团为主导、部分中型企业占据区域性市场、大批的小型企业为补充的市场竞争格局。这就不可避免使饲料企业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化。尤其近两年饲料原料价格不断上涨,饲料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越来越多的挤压。利益的驱动和企业间无序的竞争导致市场上饲料价格存在差异、质量更是良莠不齐,甚至一些大型的饲料企业偶尔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如饲料霉菌毒素严重超标、一些维生素的缺乏等。而这些饲料问题在缺乏必要饲料质控手段的中、小型企业表现的更为突出。在这两年肉鸡临床实践中,肉用鸡雏因维生素E、D、B2缺乏导致的肉鸡瘫痪以及霉菌毒素超标、饲料蛋白质质量问题导致的肌胃糜烂极为普遍,成为影响雏鸡正常生长与免疫功能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使得商品代鸡群疫苗免疫失败现象更为突出和更容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性疾病。
三、国家在政策上加大支持SPF鸡的养殖与生产力度;生物制品企业可与教学科研部门的协作,加大研发力度,掌握各种病原变异的规律,切实提高活毒疫苗质量及适用性;药监部门通过严格的监管措施堵死利用普通胚生产活苗的漏洞;是减少各种蛋源性传染病传播、保障养殖业健康生产与发展的重要途经。
按照国际标准, 所有禽用活疫苗及其种毒制备所用的鸡、鸡胚必须符合SPF级标准。用SPF鸡胚生产的疫苗不会携带特定的外源因子, 避免了外源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的干扰,疫苗的纯净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才能得到保障,达到有效控制禽类疫病的目的。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三部( 2005年版)明确要求用于禽类制品菌(毒)种的制备与鉴定、病毒活疫苗生产与检验、灭活疫苗的检验用鸡、鸡胚应符合国家SPF级动物标准。
按照2006年度全国兽用生物制品批签发统计推算,我国生产的禽用活毒疫苗量每年需要SPF 鸡胚2200万枚, 但是,2006年全国SPF鸡胚年最大生产能力仅为1 245万枚,相差960 万枚(43.5%)。这种供求矛盾就意味着,在我国实际上许多的国产疫苗并非全部由SPF鸡胚制造。这就造成了国内市场上禽用活疫苗SPF疫苗和非SPF疫苗同时存在的现象。此外由于饲养SPF鸡条件要求很高, SPF疫苗比非SPF疫苗成本要高, 市场价格也就更高;而众多养殖户对于SPF疫苗没有概念或者认识不足,使得市场对于非SPF疫苗的需求仍有较大的市场,事实上, 在我国商品鸡群,甚至一些小型种鸡场也在使用由非SPF鸡胚生产的活疫苗,这就造成了现在由疫苗携带的各种疾病的水平传播和种蛋携带病原的垂直传播严重泛滥的局面。
有消息报道,中监所曾对全国各厂家生产的100多批疫苗的支原体分离结果显示,用普通鸡胚或鸡胚成纤维细胞制造的活病毒疫苗60%以上污染了支原体。还有一些病毒,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淋巴白血病病毒、传染性贫血因子、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呼肠弧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等都可经污染胚造成疫苗的污染。由此可见,用普通胚制苗可造成外源病原的污染,并由此而大大加重了传染病在养殖场的传播;加之以上多种病原所致的疾病均属于免疫抑制性疾病,这就使得使用这种活毒疫苗所免疫的鸡群免疫失败的几率大大上升。同时也使鸡群在感染这些疾病状态下所继发的细菌感染治疗起来更为困难,也为各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超级细菌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兽药生产企业应加大动物保健型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为畜牧养殖业提供真正合格的、适于不同生产阶段、不同健康状态下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和动物保健品。
五、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要树立严格的防疫卫生理念;在饲养管理方面,要注重动物福利,这是减少疾病发生、降低对抗菌、抗病毒药物依赖性,保证健康绿色养殖的必要手段。
1.严把雏鸡质量关是保证养殖顺利的首要条件
一批雏鸡养殖过程能否健康、顺利出栏与雏鸡的质量有很大关系。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应从有信誉、有疫病检疫实力的种鸡场引进雏鸡。中小型养殖户雏鸡的来源往往比较复杂,且雏鸡引进后不懂得对雏鸡的质量进行抽查和必要的检疫。这一方面可能直接给鸡场引入了某种病原,影响到以后的养殖生产,另一方面有可能由于养殖过程中死淘率、用药成本过高和饲料转化率低,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故养殖场和养殖户在接收雏鸡时,至少应该就鸡群中的弱雏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随机抽检几箱,看一看雏鸡中脐孔周围羽毛不丰满的、发紫发红的、脐带没有脱落的占多大比例----这些鸡将来卵黄大多不能充分吸收;有无头颤、卷爪等神经症状、有无“鹦鹉嘴”、皮下水肿现象---这些可能预示着脑脊髓炎或一些维生素、微量元素营养缺乏症;鸡雏安静后有无张嘴、伸脖呼吸----这些鸡大多肺脏、心脏有坏死结节或者后胸气囊有干酪样物;凑近耳朵听一听有无气泡破裂音---这些鸡可能垂直传染有支原体等等。对于较大型的养殖企业,有必要对其入孵的种蛋和出壳的鸡雏做一下沙门氏菌、支原体、网状内皮增殖症、呼肠孤病毒、传染性贫血病毒等的检疫检测。只有所有的养殖业者认识到了这些基本的手段并能够提出这样的要求,才能够更有效地迫使种禽养殖业越来越规范,商品代养殖场和养殖户的利益才能够得到保证。
2.由于所进鸡雏的母源抗体水平不同、鸡场及其附近地区近期和近年疾病的流行情况不同,许多种鸡场和孵化场提供给养殖户的免疫程序不一定符合当地鸡群疾病防疫的需要,甚至有些免疫程序本身就存在错误。养殖业者应该根据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对免疫程序做适当的调整。
3.鸡场要有严格的消毒防疫制度,严格饲养管理。保持食槽、水槽及鸡舍的清洁卫生和空气清新,这是保障家禽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免疫屏障健康、抵御病原入侵的有效手段;执行严格而适时的鸡场与鸡舍消毒防疫,做到人员、车辆、器具、畜产品进出场的安全消毒措施和粪便、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为家禽的生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提供鸡群全价安全的饲料,选择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应以质量为基准,而不是以价格为依据。饲养过程中要能够对鸡群可能遇到的各种应激,做到适时而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通过对鸡群认真的观测,及时准确的了解和发现疫情,做到有病早知道、早诊断、早治疗。
六、从保肝、抗氧化、促免疫角度做好家禽健康的保健工作,是保证鸡群健康、实现绿色养殖的有效保障。
(一)肝脏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在动物机体生命活动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维护好肝脏的功能,对于保证机体的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1.肝脏是机体最大的消化与代谢器官,参与小肠各种脂溶性营养素的消化与吸收功能,并负责将胃肠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转化为能够被机体组织细胞利用、同时又可以在血液中运输营养物质;将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和从外界吸收的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低毒和无毒的物质,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起解毒的作用。
2.通过对激素的灭活或转化,对内分泌系统起到调节与协调作用;
3.参与血液、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4.肝脏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IGF-I和甲胎蛋白,参与机体局部或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是胸腺以外的T 细胞分化的重要场所。
5.肝脏的主要免疫功能:
(1)消除外来抗原。枯否氏细胞可消毁机体所摄取的肠道抗原,使之丧失产生抗体和诱生细胞免疫的能力,对诱导免疫耐受性起重要作用。
(2)调节免疫活性细胞的再循环及移位。
(3)产生免疫球蛋白,参与全身免疫反应
(4)制造补体,增强非特异性免疫防御。
(5)产生各种免疫调节因子。维持免疫适度及有效免疫力。
(6)选择性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
因此通过改善肝脏的功能对于促进动物机体的健康和生长具有极为显著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饲料霉菌毒素污染十分普遍和严重,表现为多种霉菌、多种毒素复合污染的特征,因此饲料霉菌毒素对养殖业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其对动物机体的毒害作用除了引起腹泻、呕吐、腹痛等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症状,严重者导致急性中毒而引起成批死亡;更隐蔽、更严重的情况是其毒害作用往往不易被及时发现,最终导致机体肝脏脂肪变性、硬化甚至癌变;免疫系统的受损;饲料多种维生素的氧化破坏;致使鸡群出现维生素VD、VE、VK、VB1、B6、生物素缺乏症和生产性能降低等慢性症状。此外霉菌毒素在畜产品中的残留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近两年养禽生产,尤其是多见于肉鸡临床的过料、瘫痪和生长迟缓现象,剖检可见腺肌胃炎、髋关节骨质疏松易断、大脑枕叶液化、肝脏肿大硬化、免疫器官萎缩,容易继发各种病毒和细菌感染等,都与霉菌毒素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必然联系。因此在饲养实践中如何减少霉菌毒素的摄入与危害,保护机体的肝脏功能、免疫功能不受影响,已经成为动物养殖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我们多年的动物临床实践中发现,通过保肝、促免疫、抗氧化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可以快速提高动物的食欲和消化功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和生产性能,有效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冀农动物药业近年来推出的三类新兽药“芪芍增免散”和后来研发生产的安瑞克、富CE鱼肝油就是有效改善机体的肝脏功能、促进免疫功能、有效保证鸡群健康、提高家禽生长和产蛋性能的高效保健性产品。相信随着这些产品在兽医临床的广泛应用,对于养禽业绿色养殖理念的实施可以起到有效的保驾护航作用。
本帖最后由 武现军 于 2016-8-22 19:21 编辑 <br /><br />谢谢老师的分享。
本帖最后由 武现军 于 2016-8-22 19:21 编辑 <br /><br />老师说的很好。。。。。。。。。。
本帖最后由 武现军 于 2016-8-22 19:21 编辑 <br /><br />谢谢分享。。。。。。。。。。
本帖最后由 武现军 于 2016-8-22 19:21 编辑 <br /><br />分析的相当到位,现实中实施起来太难了。
本帖最后由 武现军 于 2016-8-22 19:21 编辑 <br /><br />老师说的很好。。。。。。。。。。
本帖最后由 武现军 于 2016-8-22 19:21 编辑 <br /><br />分析的透彻啊,如果苗场,料场,药场,养殖场,都坚守行业规则的话,鸡就好养多了,帖子建议设置为精华
本帖最后由 武现军 于 2016-8-22 19:21 编辑 <br /><br />老师,好像是H7N9
本帖最后由 武现军 于 2016-8-22 19:21 编辑 <br /><br />说的到位!分析正确,如何规范呢?
本帖最后由 武现军 于 2016-8-22 19:21 编辑 <br /><br />道理讲的明白 如何实践是关键
本帖最后由 武现军 于 2016-8-22 19:21 编辑 <br /><br />下层养殖户能做点什么呢?关键还在体制和政策。
谢谢老师的分享。 原创文章!建议加精华!!! 说的非常好,用在实践中就不灵,不知道为什么? :o 老师的分享henhao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