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文集
挑选防球虫病药的新方法由于食品卫生要求门槛提高,肉鸡出口屡遭国际技术壁垒阻挡,为达到AA级绿色食品要求,防球虫病要使用新方法挑选兽药。
病原体特性
球虫病的病原体属原虫门,球虫纲,艾美耳属。是单细胞生物,是危害养禽业严重的血液原虫传染病。截至目前,已发展侵害禽类的球虫有十几个属,经常发生的主要有九种,即堆型、布氏、巨型、和缓、变位、毒害、早熟、柔嫩、哈氏艾美耳球虫。其繁殖周期是由两代或两代以上的无性繁殖和一代有性繁殖过程,至少是7天。主要侵害的器官有肝脏、小肠、盲肠、直肠,并不断释放毒素,破坏造血机能,是危害养殖业严重的主要传染病,死亡率高达70%以上,且对药物有抗药性,应根据发病球虫的种类选择用药,防止药残,防止抗药性,达到治疗的效果。
症状
混合球虫病主要是肠球虫与肝球虫混合发病,夏季比较严重,发病较多,雏鸡死亡率高,精神沉郁,拉翅,粪便稀,带有白色尿酸黏液,吃料少,贫血,消瘦,体重下降,不愿活动,3天~5天出现零星死亡,阴雨天时病情加重,甚至出现急性大批死亡。
病理
肉眼可看见肝上有黄色点状、星状病灶,肿胀,变硬;十二指肠、小肠壁黏膜增厚,有散在的出血点、出血斑。剪开小肠可以看到小肠内容物有黄色液体,清浊分明,并在黏膜表面浮有一层坏死性白色荚膜,回肠浆膜层有出血斑点,直肠、盲肠有出血灶、出血栓塞,病程长的表现出轮层状栓塞,而肠壁变薄。
诊断
取肠黏膜或肝脏黄色病灶一点于载玻片上,再加一滴生理盐水搅匀,置500倍生物显微镜下检查,可发现大量椭圆形球虫卵及卵囊内的孢子囊。
治疗
方一 球安诺饮水,每日2次,连续饮5日为一个疗程。
方二 选用新药球必克饮水。既可抑制球虫对肠黏膜的破坏,又可以促进肠黏膜的修复,是治疗球幼虫的新药。
方三 料中加入清瘟败毒散,每袋250克,拌料50千克,连吃5日为一个疗程,同时加饮抗球188液,每日2次,连用5日。
方四 料中加入大蒜素粉,每袋100克,加料200千克,连吃5日为一个疗程,同时饮水中加入氨苄青霉素,每日2次,连用5日为一个疗程。
方五 急性的可注射青霉素抢救,每千克体重2万单位,同时加饮水口服补液盐、多维葡萄糖或免疫增强剂,促进解毒和提高解毒能力。
预防
1.肉鸡是吃颗粒料,对艾美耳球虫有一定的抑制性,应加强饲料管理,防止发霉,提高自然抵抗力,减少应激,保持相对的稳定。
2.温暖季节是球虫繁殖高峰期,应做好消毒卫生管理,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夏天每周应饮用1次消毒药,或用酸性消毒液浸泡1次饮用工具,如水槽、水桶和料槽,切断从消化道感染的途径。
3.最好接种球虫疫苗,提高特异性的抵抗力,方法是将球虫疫苗喷洒在饲料的表面,让鸡自由采食,14天~20天产生免疫力。
4.搞好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并把粪便堆积发酵,以热能破坏虫卵的外膜结构,达到杀死虫卵的效果。
球虫毒素危害较大,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减少损失。同时要注意药物的残留,地可朱利的停药期是5天,氨苄青霉素的停药期是14天,球必克是中草药。
让鸡法氏囊不再成为问题
养鸡专家解疑答惑:【流行特点】
法氏囊是家禽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侵害家禽最大的免疫器官——法氏囊,造成家禽的体液免疫失败,发病日龄越早,免疫抑制越严重。而且会影响家禽以后的健康水平。
现在法氏囊最早发病日龄4—5天,120日龄也有发病,最晚的一例在160日龄,发病越早,免疫抑制越厉害,以后疾病越多。
隔村不隔户,即一个村若有一户养的鸡群闹病,那么这个村每一家都很难逃脱;但如果这个村没有一家闹病的,那么整个村就有机会幸免。
【疑难解答】
一、为何不做疫苗不得法氏囊病,只要做了苗就爆发法氏囊病?
答:因为忽略了免疫空白期的存在。免疫空白期是指做完疫苗后的1~3天。 疫苗有个特性——中和抗体,在做疫苗后的1~3天里,鸡群的抗体水平几乎是零,鸡群几乎没有一点抵抗力,如果此时外界有法氏囊病毒的存在,鸡群很容易感染法氏囊病毒,导致鸡群爆发法氏囊病。
二、那么我们怎么来度过这个免疫空白期呢?
答:做疫苗时饲料中拌入度君灵散或普济消毒散,提高鸡群抗病力,防止病毒趁机而入。
三、得了法氏囊打抗体好吗?
答:一般不要打抗体,因为:
⑴打抗体是一个很大的应激,会造成鸡群遭受二次应激及针头带毒交叉感染而死亡。
⑵打完抗体鸡群会出现采食量下降,肉鸡七天内不增重或增重不明显。
⑶ 打抗体时,若抗体质量差,抗体中的细菌会感染鸡群, 过程中不换针头,会造成鸡群交叉感染。
⑷打进去的抗体,维持时间是很短的,很容易让鸡群二次感染法氏囊病毒,这也是养殖户反映的一批鸡打两遍抗体的原因所在,若选择七天后做第二次疫苗,对鸡机群的应激很大,又浪费人力!。因此一般建议用中药通过提高鸡群自身免疫力来抵抗病毒入侵。
四、为什么会打两遍抗体?
答:但是若出现大批死亡时,应该马上打抗体,快速控制死亡。现在市场上的抗体大都是双抗,因此打完抗体后,还要选择抗病毒药物如金日康50g,来预防其他病毒的交叉感染,否则很容易爆发新城疫。
五、为何法氏囊病采用各种治疗措施都无效呢?
答:考虑是否有传染性贫血的存在!
【预防方案】
法氏囊疾病重在预防, 否则一旦感染,鸡群整体的免疫系统将遭到严重破坏,家禽的健康水平低下。注意:接种疫苗时,首免不能用中等毒力的疫苗,否则易破坏家禽的囊体,两倍量的疫苗就可以让家禽感染法氏囊病。
1、若周围已出现法氏囊病的发生,则用度君灵散或普济消毒散260--300斤集中晚上一次拌料,连用5天,可有效防治法氏囊病的爆发!
2、做疫苗前后各三天,度君灵散或普济消毒散每袋300~400斤集中晚上一次拌料,可以让鸡群平安渡过免疫空白期。避免出现只要做疫苗就得法氏囊的现象!
【治疗方案】
1、一般情况
①瘟毒特灵每袋兑600斤集中饮水,度君灵散或普济消毒散每袋300斤拌料。
②强力普济400斤饮水,度君灵散或普济消毒散每袋300斤拌料。
③金日康50g每袋兑300斤水,度君灵散或普济消毒散每袋300~400斤拌料。
2、死亡比较严重的
①、首先打抗体,每只鸡1 ~ 1.5毫升,接着用度君灵散或普济消毒散拌料!
②、抗体每只鸡1~1.5毫升,配合金日康每袋50g兑水300斤或强力普济 每袋兑水400斤。
一例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疗
发病情况近期河北省沧州市陈嘴乡陈嘴村大多数养鸡户所养蛋鸡和肉鸡相继发病。其特点如下:
(1)发病鸡不分品种,尼克、迪卡、白洛克、罗曼等。
(2)本次发病鸡年龄为20日龄~52日龄肉鸡,5月龄以上的产蛋鸡。
(3)呈地方流行性,该村多家养鸡户都出现此疫情;其中两家,刚注射完新城疫疫苗的第2天整群发病。本次病程延续半月之久,20日龄~35日龄的小雏,发病率达80%,其死亡率近40%;40日龄~52日龄的小鸡,死亡率为17%;产蛋鸡死亡率为0.6%,产蛋量明显下降,产软壳蛋的鸡增多。
临床症状
雏鸡突然出现打喷嚏、流眼泪症状;当时认为是感冒,未引起高度重视,不到两天就波及全群,发病率达50%以上。表现精神沉郁,拱背,翅膀下垂,厌食,怕冷;咳嗽喘息,有的张口呼吸;排白色稀便,粪便中含有大量尿酸盐;病鸡脱水,消瘦明显,腹部呈青紫色;产蛋量下降,产软壳蛋、畸形蛋,蛋黄和蛋清分离,个别鸡出现腹泻。
病理变化
气管黏膜表面附有淡黄色、黏稠样分泌物,气管环自上而下充血潮红。肺瘀血,呈暗紫红色,有的气囊变厚、不透明。有的在心包、肝脏表面有石灰样白色粉絮状物。主要变化是肾脏肿大,比正常的增大1倍~2倍以上,苍白,质地变脆,呈黄色或黄白色,表面呈花斑状,肾小管尿酸盐沉积,输尿管变粗,显著扩张,里面被白色的尿酸盐结晶所充满。
预防
本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非特异性的防御能力,提高特异性免疫能力至关重要。(1)注射疫苗,常用弱毒苗有H120、H52、H94、N28/86、Ma5等,其中H120毒力较弱,对雏鸡安全;H52毒力较强。灭活油苗,对各种日龄的鸡均可使用。(2)加强饲养管理。呼吸道传染病多在春冬寒冷季节发生,与鸡舍内空气流通有密切关系。在自然通风的条件下,饲养密度也是有严格规定的,平面饲养要求每平方米养10周龄以内的鸡9只~10只,10周龄~20周龄的为7只~8只,产蛋鸡为5只~6只。该村多采用地面平养方式,饲养密度较大,每平方米近18只,鸡舍内氨气味很大,这是呼吸道致病的应激因素。
治疗
对因疗法 本病是病毒感染,治疗时常使用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的中药,如七味黄芪或速效囊病宁,按推荐剂量集中饮水,连用5天。
对症疗法 发现鸡传支肾型时,要及时饮用健肾消肿药,并在饲料中添加0.5%小苏打,连用3天。
控制继发感染 本病虽是病毒性疾病,但极易与霉形体、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病原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故临床常用速服康、呼美佳,按推荐剂量饮水,每天1次,连续用药3天。
疫苗免疫 一旦发现本病,要在伤亡率低于10%的情况下,紧急免疫相关的传支疫苗,对尚未发病的鸡群也要紧急免疫。
霉菌毒素对养禽业的危害与科学的解决方案
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数百种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在动物体内有不同的毒性、代谢途径和靶器官。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原料中。2002年美国饲料年报中将霉菌毒素列为仅次于二口恶英的对人类食物链造成巨大威胁的危险因素。中国是霉菌毒素的重灾国,每年因霉菌毒素的危害损失多达几十亿元,如2003年~2004年饲料霉变在我国南方及北方大面积出现,给饲料企业及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大众普遍对霉菌毒素的生长条件不熟悉,同时在研究及产品开发上远远不够,而国家对于霉菌毒素的相关法规不明确,粮食收获环节不及时使用防霉剂,饲料生产厂家鉴于表观成本的考虑,过早停用或常年不用防霉剂及霉菌毒素吸附剂是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几种主要霉菌毒素及其对畜禽的危害(见表格)。
近几年霉菌毒素在养禽生产中发生的特点:
(1)收获季节或梅雨季节到来,谷物或玉米等粮食作物发生霉变而产生大量的毒素造成霉菌毒素的中毒现象。
(2)地面饲养的鸡垫料潮湿或鸡舍环境污浊、阴冷潮湿产生大量的毒素发生霉菌毒素中毒现象也非常普遍。
霉菌毒素对养禽业的危害:霉菌素素对肉鸡的危害:近几年霉菌毒素对肉鸡的危害越来越大,霉菌毒素时时刻刻困扰着肉鸡养殖业。主要表现为:
①肠道病久治不愈,饲料便频繁发生,投药后几天反复发作。
②霉菌毒素对免疫器官的嗜性使免疫器官受损而萎缩,导致疫苗的免疫失败,新城疫、流感等这批鸡发生,下批鸡接连发生。
③霉菌毒素对消化道的破坏最为明显:各种毒素强腐蚀性引起的口腔溃疡、嗉囊的炎症以及病情后期的假膜,溃疡性以及增生腺胃炎,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形成溃疡,肌胃角质膜易剥离,角质膜增厚以及角质膜下形成出血溃疡,肠道脆性增大,肠黏膜脱落,坏死。强腐蚀性引起整个消化系统发生炎症,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使饲料报酬不合理。
④黄曲霉毒素中毒可导致肝脏多灶性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增生以及发病前期由于充血而呈暗红色,后期由于脂肪聚集呈黄色,但不管发病前期与后期都为橡皮肝的感觉。胆囊黏膜由于胆小管的增生和坏死而发炎,出现胆囊脆性增大的现象。
⑤霉菌毒素对肾脏的损坏表现在使肾小管发生变性而阻塞,产生尿酸盐沉积,从而导致痛风症的发生。
⑥霉菌毒素对血管壁的损伤使血压上升,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使腹水症多发。
霉菌毒素对种鸡的危害
造成种鸡产蛋下降,蛋壳质量下降,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孵化中的胚胎死亡多见。近几年种鸡免疫抑制的报道逐渐增多,多数原因是由于霉菌毒素的缘故。霉菌毒素侵害鸡的免疫器官,使鸡体的抗体水平忽高忽低,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不是最佳水平,最终不能刺激鸡体产生有效的抗体,导致免疫失败的发生,得不偿失。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
造成蛋鸡产蛋和蛋壳质量下降,霉菌毒素对产蛋的影响是通过减少肝脏卵黄前体的合成和转运而实现的,采食量的下降以及料肉比的不合理使母鸡性成熟延迟。
霉菌毒素对肉鸭的危害
肉鸭对霉菌毒素中黄曲霉毒素要比肉鸡敏感的多。生产中常见的是霉菌毒素造成鸭的喙部溃疡(俗称烂嘴),剖检可见鸭的舌部组织糜烂。最明显的是可见鸭的脾脏坏死和肝脏的网络状坏死。
霉菌毒素的控制
预防措施
每吨饲料中添加300克霉毒必治进行预防,能彻底清除霉菌毒素,使饲料变得颗颗新鲜。
治疗措施
当霉菌毒素的含量超标或动物表现出霉菌毒素的中毒症状时,要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来防止霉菌毒素的危害。比如霉菌毒素引起蛋鸡、种鸡产蛋下降,免疫抑制,疾病复杂久治不愈时都要及时更换饲料,添加霉菌毒素的治疗药物。
霉毒必治通过吸附固定,分解转化,加速毒素排出,消除免疫抑制,彻底清除霉菌作用毒素,添加剂量小,不吸附饲料中的营养物质。通过以上作用还动物健康平安。
霉毒必治的作用机理
所含独特活化酵素可将霉菌毒素分解或转化成无毒物质,解除霉菌毒素的危害;所含硅酸盐可将毒素吸附固定,然后排出体外;所含生物聚合物可彻底清除黄曲霉毒素和赤霉毒素;所含植物提取物、生命素、维生素C等可缓解应激,提高免疫力,防止霉菌毒素对肝脏、肾脏等器官的破坏,同时可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加采食量,提高生产性能。
霉毒必治的使用时机
鸡群出现瘫痪、不明原因死亡、疑似药物中毒症状而采取解毒措施后无效时,在饲料中加入霉毒必治进行治疗,并用信得纳维饮水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加速机体的康复。
大群鸡只生长不良、色素沉着不良,出现大小不一、弱小的鸡,投服多种药物无效时,在饲料中添加康壮素+霉毒必治进行治疗,连续使用1周,饮水中添加信得纳维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鸡只生长。鸡患肠道病久治不愈,投服2个疗程以上药物治疗无效时,应该考虑霉菌毒素的存在,及时投服霉毒必治+噬菌清,连续使用1周,清除霉菌毒素,修复肠道黏膜。
鸡群在正常免疫的情况下,病毒病难以控制时要考虑霉菌毒素造成的免疫抑制问题,投服新必妥+禽福饮水,饲料中添加霉毒必治来抑制种鸡、种鸭、蛋鸡产蛋率下降,头部脱毛、口腔溃疡、水样下痢、顽固性肠炎时应该考虑霉菌毒素的原因,及时投服霉毒必治。
实验室检测新城疫、流感、法氏囊等抗体时高时低时,应及时投服霉毒必治来进行大群治疗。
添加量:治疗时每吨配合饲料添加500克,连续使用1周。(完)
禽霍乱咋防治
禽出败也叫禽霍乱,病源是一种多杀性巴氏杆菌,是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预防:①平时抓好环境卫生清洁和消毒,抓好饲养管理,防止鸡群过分拥挤,防止骚扰、惊吓鸡群。鸡舍要通风良好,夏天要防暑降温,冬天要防寒保暖。②对60日龄的中鸡要接种疫(菌)苗。③在天气突然变化和调运鸡时,可喂服抗生素等药物预防。
治疗:①可用呋喃类、磺胺类药物及抗生素。如链霉素,大鸡每只肌肉注射0.1—0.2克,中鸡每只0.02—0.05克。②全场鸡只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每天1次,连用3天。15日龄小鸡,每只2万单位;45日龄中鸡,每只4万单位;75日龄育肥鸡,每只8万单位。③饮水中添加0.05%盐酸强力霉素,连用5天。
鸡接种疫苗后为啥还发病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已成为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这种病发病急,来势猛,传播快,病情重,常常会给养鸡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尤其令广大养鸡户感到头痛的是,发生本病的鸡群,相当一部分鸡是进行过1次~2次法氏囊灭活疫苗免疫接种的。因此,有些养鸡户对这种现象误认为是生产的疫苗有问题,甚至因此与所请的兽医人员发生纠纷。其实这种现象的发生并不一定是疫苗的质量或防疫方法方面的问题,可能另有其他原因。现根据实际工作中了解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如下:接种了疫苗还发病的原因
疫苗接种的时间不适宜
据了解,有些养鸡户对购进来的雏鸡是否有母源抗体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并且也很不在乎;有的农户虽然对这方面的问题比较注意,但是对炕房孵化用的种蛋及其种鸡在产蛋前是否用法氏囊灭活疫苗接种过不了解(特别土炕孵的草鸡蛋),所以对自己购的雏鸡母源抗体不清楚。这样,农户难以确定接种疫苗的准确时间,有相当部分养鸡户对何时进行疫苗接种带有盲目性,其免疫效果也就存在不确切的可能性。
如果接种的时间过早,则会中和雏鸡体内母源抗体,被中和的这些鸡疫苗就起不到免疫作用而还会发病;若疫苗接种的时间过晚,因雏鸡体内母源抗体低,则可能在预防接种前已被病毒感染而发病。所以,有些养鸡户虽然对自己购来的雏鸡进行了法氏囊灭活疫苗的接种,但由于接种的时间不适宜,仍然有可能会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
疫苗使用方法不正确
近年来常用的法氏囊灭活疫苗其使用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混在水里通过饮水进行接种;另一种是通过滴服进行免疫接种。有些养鸡户将两种方法混为一谈,往往图省事,把本来应该滴服接种的疫苗改为饮水接种,因其使用方法不当导致免疫失败;另外,有的养鸡户虽然利用饮水接种疫苗的方法正确,但因使用的自来水带有消毒药,或者使用金属类饮水器,或者停水时间不当,或者疫苗饮水时间过长(超过两小时以上)等,造成疫苗效价降低,从而影响了免疫效果。
其他原因
由于环境污染,消毒不严,饲养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等,造成本病的发生与传播。另外,有些农户饲养鸡的密度过大,通风不好,还有的饲料霉变,营养标准降低,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不全等也可诱发法氏囊病。
如果使用的法氏囊灭活疫苗毒株和当地抗原不一致,虽然进行了正确的预防接种也不能达到免疫的目的,鸡仍然可能发病。
接种疫苗的适当时间及方法
对无母源抗体或母源抗体很低的雏鸡,要尽早进行法氏囊灭活疫苗的预防接种,可在雏鸡1日龄~3日龄和10日龄~14日龄时各接种一次。
对已经了解的有高母源抗体的雏鸡,可推迟疫苗接种时间。宜在18日龄~21日龄时进行首免,在26日龄~28日龄时再进行第二次预防接种。
对母源抗体参差不齐的雏鸡群,可选用中等毒株的疫苗,在雏鸡14日龄和21日龄时先后各接种一次疫苗。
在污染严重和常发病地区,应在雏鸡第5周龄时再进行一次预防接种,以加强免疫。
发病后的补救措施
在加强饲养管理和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的情况下,如果仍有法氏囊病发生,可采取以下补救措施:紧急进行预防接种。一旦发病并确诊后,发病初期可选用中等毒株的法氏囊灭活疫苗双倍量滴服或饮水进行紧急接种。
对病鸡隔离并采取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病状明显的早期发病者可服用复方炔诺酮(口服避孕药I号或Ⅱ号),小鸡每次半片,大鸡每次1片,并在饲料中拌入加倍量的多维素及抗生素(如红霉素),同时用口服补液盐进行饮水5天~7天;也可注射高免蛋黄或血清,或用某些中药辅助治疗。
农村养鸡:雏鸡死亡的六大原因
农村养鸡,往往鸡雏很多,但到成鸡时却所剩不多,雏鸡死亡率高是困扰广大养鸡户的一大难题,那么影响雏鸡成活率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
农村养鸡户育雏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二、密度过大,相互挤压
由于密度过大,饲槽和饮水器数量少,放置的位置不当,或者环境突变、有异物刺激等,常导致鸡群互相挤压.每平方米鸡舍面积的养鸡数量,一般为:1~2 周龄雏鸡,每平方米可饲养30~40只,随着周龄的增加,每周可递减5只左右,至7~8周龄,每平方米饲养10~15只.还应根据鸡的品种、大小、强弱的不同,进行分群饲养,以免互相挤压。
三、疾病预防工作不力
农村养鸡户很少注意育雏的保暖设备、料槽、饮水器等日常用具的消毒.雏鸡不能及时进行鸡新城疫的基础和加强免疫,法氏囊、鸡痘疫苗等接种也不及时.雏鸡白痢和球虫病是育雏阶段两大疾病,农村育雏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预防时间和方法,等到病鸡出现症状后才采取有关措施,工作被动效果差。
四、饲料种类单调、营养不全面
农村养鸡,一般选择自产,的玉米、大豆或是剩饭、青菜等单一饲料喂鸡,缺乏动物蛋白、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不能满足雏鸡的营养需要,严重地阻碍雏鸡的生长发育,雏鸡表现体质瘦弱,生长速度缓慢,甚至发生相应的营养缺乏症.要根据雏鸡的营养需要及当地饲料来源及种类,因地制宜的配制雏鸡的全价饲料。
五、鸡舍的卫生差
农村养鸡一般不太注意鸡舍卫生,鸡舍地面或炕面的垫料长期不更换,不经常打扫,舍内温度高、湿度大,鸡粪成堆,病原体和寄生虫卵长期生存,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容易传播,从而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要搞好鸡舍卫生,及时清除舍内粪便和垫料,保持鸡舍干燥,定期对鸡舍、用具进行消毒,再给予药物预防和治疗,就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
六、鸡舍的通风换气不好
育雏室的空气要保持新鲜.由于雏鸡新陈代谢旺盛,鸡群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如果浓度达到5.8%,鸡群就会出现异常;浓度增至15.2%,则出现昏睡. 另外,鸡排出的粪便,蒸发出大量氨气,浓度过高,也会引起疾病.育雏室要注意通风换气,但不应使空气直接吹入鸡舍,尤其外界气温较低时,更要防止冷风吹入. 广大养殖户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经验,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才会有效地减少雏鸡的死亡,获得好的效益。
夏季家禽易患的两种病
营养性疾病营养性疾病一般是指家禽由于体内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及生产需要而导致的疾病。经常发生的营养缺乏症有蛋白质缺乏症、维生素缺乏症和无机盐缺乏症。临床症状为清瘦,生长缓慢,瘫痪,眼疾,下痢,毛色无光,啄癖和异嗜等,还可诱发其它传染病,对家禽危害很大。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除去与饲料质量有直接关系外,还与环境、应激和采食量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夏季的发病率远高于其它季节。
为了减少夏季营养性缺乏症疾病的发生,应根据发病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夏季首先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如加强换气,喷洒凉水,遮挡光线等,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热应激的影响,达到减少饮水量,增加采食量,减少体内养分损失,保证机体正常代谢的目的。其次要注意饲料的存放时间和条件,最好使用新鲜饲料,夏季应选择通风、干燥、阴凉的地方储存,时间不应超过15天,否则在使用时应补充营养物质(如维生素、蛋白质饲料等),以防营养物质的不足。
警惕黄曲霉素中毒黄曲霉素在温暖潮湿条件下,很容易在谷物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饲喂发霉的饲料,常常引起黄曲霉素中毒。黄曲霉菌能产生毒素现已知的有8种,其中以B1毒素的毒力最强,对人畜及家禽均有剧烈的毒性,主要是损害动物的肝脏并有致癌作用。在家禽中以雏鸡的敏感性最高,中毒后可造成大批死亡。
主要临床症状为废食,下痢,皮肤苍白或黄疸,生产力下降,最后衰竭死亡。死后剖检,主要病变为:肝脏肿大、硬化、脆弱、黄疸、斑点出血或灰白色斑点状坏死灶,腹水;心肝有出血,心包积液;胰脏萎缩(由均匀变成凸凹不平或网状);肾肿大,肠黏膜出血。
防治主要措施是: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其次还要注意饲料的储存,一些养鸡户不注意饲料的储存,乱堆乱放。不注意防潮通风防鼠等,特别在夏季最易霉变。还有的无计划采购饲料,造成饲料积压,超过保质期,不但使饲料中的营养类添加剂损失殆尽,而且易引起霉菌毒素中毒。一旦发生中毒,立即更换饲料,并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下列几种药物:白芍粉0.5%、维生素C0.05%、葡萄糖1%、活性碳1%。 多谢楼主!辛苦了! 谢谢 ,辛苦你了 多谢,学习了 多谢楼主能资源共享。辛苦了 很好,很全面 引起关节肿胀、腿发育异常等运动障碍的疾病
大肠杆菌病(关节炎型)关节肿大,跛行,触诊有波动感。切开关节流出混浊液体,重者关节腔内有干酪样物;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葡萄球菌病多个关节炎性肿胀,以跗、趾关节多见;病鸡跛行。不愿站立走动。肿胀关节呈紫红或黑色,逐渐化脓,有的形成趾瘤;切开关节后,流出黄色脓汁,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葡萄球菌。
滑液囊
霉形体病跗关节、趾关节肿胀,触诊有波动感、热感,站立、运动困难。 切开后,关节囊内有粘稠液体或干酪样物,涂片镜检无细菌,多发于周龄,偶尔见于成年鸡。
病毒性关节炎跗关节及后上侧腓肠肌腱鞘肿胀,表现为拐腿、站立困难、步态不稳。 多为双侧性跗关节与腓肠肌腱肿胀,关节腔积液呈草黄色或淡红色,有时腓肠肌腱断裂、出血,外观病变部位呈青紫色。
关节痛风四肢关节肿胀,有的脚掌趾关节肿胀,走路不稳,跛行,重者不能站立。 关节囊内有淡黄或白色石灰乳样尿酸盐沉积。
胆碱缺乏症跗关节轻度肿大,周围点状出血;长骨短粗,跖骨变形变曲,出现滑腱症。 雏鸡、青年鸡可见滑腱症,肝脂肪含量增多,成年鸡主要表现为体脂肪过度沉积,一般无关节病变。
B6缺乏症长骨短粗,一般腿严重跛行。 有神经症状,雏鸡表现异常兴奋,盲目奔跑,运动失调,一侧或两侧中趾等关节向内弯曲;重症腿软,以胸着地,伸屈脖子,剧烈痉挛;有时可见肌胃糜烂。
维生素
B2缺乏症 跗趾关节肿胀,脚趾向内卷曲或拳状,即“卷爪”,双脚不能站立,行走困难。 两侧坐骨神经和臂神经显著肿大、变软,为正常的4-5倍;胃肠道粘膜萎缩,肠内有泡沫内容物,多发于育雏期和产蛋高峰期。
维生素
B11缺乏症主要表现为胫骨短粗,偶尔亦见有滑腱症。 有头颈部麻痹症状,抬头顶向前伸直下垂,喙触地;雏鸡嘴角上下交错。
锰缺乏症长骨短粗,跗关节明显肿胀,腿屈曲无法站立和行走。 长骨变粗短,但不变软变脆;雏鸡表现为典型的“滑腱症”。
维生素
PP缺乏症跗关节肿胀,长骨普遍粗短,两腿弯曲。 腿脚皮肤有鳞片状皮炎,舌暗红发炎,舌尖白色,口腔及食道前端发炎。
锌缺乏症跗关节肥大,腿脚粗短。轻者腿、腿皮肤有鳞片状皮屑,重者腿、脚皮肤严重角化、脚掌有裂缝。羽毛末端严重缺损,尤其以翼羽和尾羽明显。
大肠杆菌病急性败血型可见排白色或黄绿色稀便。 可以表现多种类型的病症。急性败血型主要表现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肝周炎,肝脏有点状坏死。
坏死性肠炎黑褐色、带血色稀粪。 小肠中后段肠壁出血,斑点呈不规则型;肠壁坏死,有土黄色坏死灶,有时有灰黄色厚层假膜;肝脏可见2-3厘米大、圆形坏死灶。
鸡组织滴虫病带血稀便 病鸡头部皮肤黑紫色;盲肠有出血、坏死性炎、肠内容物凝固、切面呈层状,中心为凝血块;肝脏色黄,见中心凹陷,周围隆起,呈黄绿色的碟状坏死灶。
鸡球虫病排血便 3周龄以下雏鸡多发,急性经过,死亡率高;盲肠或小肠出现出血性、坏死性炎,肠壁有白色结节。
鸡白细
胞原虫病水样白色或绿色稀粪 鸡冠苍白、眼睛周围呈内绿色,口腔流出淡绿色液体;严重时有血样;全身皮下、肌肉、肺、肾、脾、胰、腺胃、肌胃及肠粘膜均见出血点,并见灰白色小结节。
鸡白痢白色石膏样稀粪急性型多见于2周龄左右的雏鸡,脐带红肿,卵黄吸收不全;慢性可见肝、脾、肺、心有灰白色坏死点,有时一侧盲肠内容物凝固,肠壁增厚。
育成鸡和青年鸡多呈隐性感染,卵泡萎缩、出血、变形、变色,有时脱落、破裂,引起腹膜炎。
鸡伤寒黄绿色稀便 多见于育成鸡;肝脾和肾肿大达正常2-4倍,肝脾呈青铜色,有黄白色坏死点;卵泡充血、出血,有的破裂。
鸡溃疡性肠炎白色水样下痢小肠和盲肠有大量圆形溃疡灶,中心凹陷,有时发生穿孔;肝脏黄色或灰色圆形小溃疡灶或大片不规则坏死区。 知识的作用在于使人明智,传播的作用在于使人开拓,楼主的奉献使我们懂得了学习是进步的唯一途径,谢谢楼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