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管理和防疫程序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免疫不合理:a、直接用含漂白粉的自来水或不经处理的硬度高的水稀释疫苗,使其免疫效果下降。
b、操作方法不当,在点眼、滴鼻时不能确保适量的疫苗吸入鼻中或滴入眼内,因而造成免疫剂量不足;在饮水免疫时水量太少,致使部分鸡喝不到或喝不足,或饮水在短时间内不能喝完而造成疫苗的效价降低,导致免疫剂量不足。
c、人为的随意改变免疫途径,致使免疫失败。
d、免疫程序随意性很大,有的养殖户见别人免啥自己也免啥,或把几个免疫程序组合在一起,认为可以互补所短,但往往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
e、生产疫苗的厂家众多,质量好坏不一,在经营过程中由于运输保存等问题可能造成疫苗失效或质量下降。
f、有些养殖户过分的依赖疫苗的作用,有的在暴发鸡新城疫后就盲目的加大疫苗用量,以为疫苗用量越大免疫效果就越好,其实,过量的疫苗能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引起免疫麻痹,使病情更加严重。
j、有些养殖户不根据鸡群健康和应激因素等状况决定是否实施免疫,在炎热、鸡体状况不佳和转群、断喙等应激或鸡群正在发病时接种疫苗,其结果可能引发大群发病。
2、管理粗放:鸡舍温度过高、过低或大幅度的升降,育雏温度过低造成雏鸡卵黄吸收不良及感冒,夏季不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引起中暑;冬季只顾保温却造成通风不良,使氨和硫化氢气体严重超标,粉尘过多,鸡舍郁闷,或通风换气时让冷空气直吹鸡身甚至形成贼风,都极易激发鸡呼吸道病的发生;光照制度的突然变化、光线变强、突然声响等都极易引发鸡群的挤、堆、压,造成损失。
3、用药不当
a、滥用抗生素等药物,其实抗生素仅能防治细菌感染,对病毒根本无效。滥用抗生素的结果是破坏了鸡体内菌群的平衡,使敏感病原产生耐药性,对鸡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b、不科学用药,随意加大用量,不仅增加了用药成本而且还引起中毒现象,引发细菌产生抗药性,致使同样的药物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没有当初那么灵了。
c、不按规定用药,任何药物都必须在鸡体内维持一定的时间(如抗菌药物一般疗程是3-5天),要连续给予足够的剂量,保证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才能起到杀灭病菌的作用。而生产实践中有的养殖户心急如焚,要求投药后立竿见影,当一种药物投了1-2天,自认为效果不理想而立即更换另一种药物,甚至换了又换。这样做往往达不到应有的药物疗效,疾病难以控制。还有的养殖户在使用某种药物1-2天后,病鸡刚有好转就停药了,不能继续进行巩固性治疗,造成疾病复发。
d、忽视了药物配伍禁忌,合理的药物配伍可以起到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但如盲目配伍则会造成危害,轻则造成用药失效,重则鸡体中毒死亡。 顶下 顶下 好贴要顶哦 多谢大家支持! 支持 支持 说的太好了 顶!!!!!!!!!!!!!!!!!!!!!!!!!!!!!!!!
页:
[1]